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時侃侃而談,回到家卻疲憊懶言;聚會應酬時笑容滿面,面對親友時卻麻木冷淡。這些上下班時間判若兩人的人群,被稱為“下班沉默症”患者,對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絕親友的撫慰,進入了交際怪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班沉默症
  • 形成原因1:工作壓力讓人身心疲憊,難以興奮
  • 形成原因2:習慣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
  • 形成原因3:工作和交通環境太嘈雜
  • 易患人群: 老師、醫生、警察
詳情,形成原因,工作壓力,心理分析,負面影響,改善方法,網友熱議,

詳情

2012年8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中國雅虎,對275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認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認為自己“有一些”。受訪者中,80後占50.1%,70後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75.4%受訪者直言身邊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
調查中,75.4%的受訪者直言,身邊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其中41.2%的人認為這樣的人“非常多”或“比較多”。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王芳介紹,據她了解,十幾年前,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多從事“助人工作”,比如,老師醫生警察。但現在,從事技術性工作,如IT行業的人,也容易有類似表現,其嚴重程度與從事“助人工作”的人不相上下。“下班沉默症”已經跨越職業界限而存在了。
為什麼一些人會“下班沉默”
調查中,59.6%的人認為原因是工作壓力讓人身心疲憊,難以興奮;52.7%的人認為長時間疲勞,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慣性;40.5%的人認為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37.0%的人認為工作和交通環境太嘈雜,導致人們迫切尋求安靜空間。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董海軍認為,在工作、應酬和家庭中,人們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轉換時,人們往往會忽略家庭角色對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休息方式,沒有很好地考慮家人的感受。此外,每個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沒有充足精力去關注家庭生活。對安靜環境的需要可能導致他們對親友表現出沉默、冷漠的狀態。
59.6%的人認為“下班沉默”會讓人缺乏情感交流並引發心理疾病
調查顯示,63.4%的人擔心“下班沉默”會讓人無心關注生活細節,對生活失去熱情;59.6%的人認為“下班沉默”會讓人缺乏情感交流,引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認為“下班沉默”會讓親友間產生隔閡和矛盾;58.3%的人認為“下班沉默”會讓真正關心自己的人受到傷害。
王芳介紹,雖然有些人下班後通過沉默的方式補充自己的情感資源,但這種自我保護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長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慣性,破壞必要的社會關係網路,進而導致抑鬱症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身體疾病。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影響正常社會交際的狀況?60.7%的受訪者建議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努力關注生活細節,尋找生活樂趣;53.3%的人建議他們多與親友溝通,有助於降壓;44.7%的人建議他們主動跳出交際怪圈,重視情感交流;另有44.8%的人建議用人單位進行人性化管理,多讓員工和家人在一起;44.2%的人建議親友給重壓下的人更多理解和關懷。
“對工作壓力的有效管理能減輕情緒負擔。”王芳說,人們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壓力來源是什麼,是工作量太大、職業不合適,還是人際關係太複雜。然後,人們應主動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選擇對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壓方法,而不要總是通過獨處或喝悶酒等方式排解壓力,“其實,與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補充情感資源最有效的方法。”
王芳建議,對於工作勞累而“下班沉默”的人,親友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介入,不要在其煩躁或疲勞時強制交流。面對有類似症狀的人,親友要更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如此一來,“下班沉默症患者”會更願意向親友敞開心扉。
董海軍認為,作為單位員工,即使工作繁忙,也應給予工作和生活同樣的重視。用人單位應提高對人性化管理的重視,給員工更多的休息放鬆時間,或者向西方很多國家那樣,組織一些讓員工及其親友共同參與的活動或聚會,促進情感交流。

形成原因

1、工作壓力讓人身心疲憊,難以興奮。
2、長時間疲勞,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慣性。
3、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
4、工作和交通環境太嘈雜,導致人們迫切尋求安靜空間

工作壓力

為什麼下班回家就不想說話了呢?調查數據顯示,59.6%的人認為工作壓力令人身心疲憊,心情高興不起來;52.7%的人認為長時間疲勞,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慣性。40.5%的人認為,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37%的人認為工作和交通環境太嘈雜,導致人們迫切尋求安靜空間。
國內知名社交網站“人人網”日前發布的《2012年度白領冷漠調研報告》顯示,雖然有超過50%的受訪者感覺生活張弛有度、休閒放鬆,但70.2%的受訪者表示工作偶爾會感到疲勞。
報告還顯示,有接近55%的受訪者每月加班在兩次以內,其中有16.80%的人從不加班。看起來,職場白領的加班狀況似乎正有所好轉,但即使如此,仍有91.60%的受訪者會在工作中感到睏倦、疲勞。
對於為什麼會出現“下班沉默症”這一問題,陳女士總結為“工作太多,壓力太大”。病癒之後,陳女士主動要求轉到其他部門工作,“現在我每天按時上下班,睡得好,吃得好,也沒那么多壓力,人長胖了不少。”陳女士笑道,“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據神經科專家介紹,“下班沉默症”的就診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非常嚴重,即有病了卻在掩飾著,上班時面對領導、同事或者客戶等,掩飾得很好,微笑著滔滔不絕,下班後回到家中,不再掩飾,不再去扮演任何社會角色,從而沉默不語,這類屬於抑鬱症,需要吃藥並進行心理治療。第二類不叫病叫狀態,因為工作壓力等,下班後選擇沉默來自我應急保護,這種情況需要先觀察兩周,通過休假等減壓方式調理一下。第三是家人看出來了,自己還不知情,這種比較輕,一般沒事,但要注意緩解壓力。

心理分析

上班時為達到工作要求,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跟人交流,消耗大量的激情和精力,這樣上一天班會覺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靜地休息。
很多人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都有這種回家後“累得說不動話了”的感覺,甚至與家人交流都變成了一種負擔,於是就表現出少言寡語或冷淡麻木的狀態。但如果這成為一些人習慣性的休息方式,他們將來即使有精力進行交流,也不會這樣做了。
在工作、應酬和家庭中,人們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轉換時,人們往往會忽略家庭角色對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休息方式,沒有很好地考慮家人的感受。此外,每個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沒有充足精力去關注家庭生活。對安靜環境的需要可能導致他們對親友表現出沉默、冷漠的狀態。

負面影響

雖然有些人下班後通過沉默的方式補充自己的情感資源,但這種自我保護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長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慣性,破壞必要的社會關係網路,進而導致抑鬱症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身體疾病。具體影響如下:
1、“下班沉默”會讓人死氣沉沉,對生活失去熱情;
2、“下班沉默”會讓人缺乏情感交流,引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3、“下班沉默”會讓親友間產生隔閡和矛盾;
4、“下班沉默”會讓真正關心自己的人受到傷害。

改善方法

1、有下班沉默症狀的人,應努力關注生活細節,尋找生活樂趣;重視情感交流,主動與親友溝通,跳出交際怪圈;主動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選擇對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壓方法,而不要總是通過獨處或喝悶酒等方式排解壓力。
2、對於工作勞累而“下班沉默”的人,親友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介入,不要在其煩躁或疲勞時強制交流。同時,親友要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給重壓下的對方更多理解和關懷。
3、用人單位應提高對人性化管理的重視,對單位員工給予工作和生活同樣的重視。給員工更多的休息放鬆時間,或者向西方很多國家那樣,組織一些讓員工及其親友共同參與的活動或聚會,促進情感交流。

網友熱議

@小不點115:白天對著客戶微笑,不停地說話,一下班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想躺在床上先睡一覺。
@邱_軍軍:身邊很多的同事下班後都不太說話,哪怕同一間宿舍,大家都會選擇做自己的事,除非一起出去玩。
@世間遊人:隨著“獨生一代”的長大,家庭人口日益減少,“下班沉默症”會越來越突出。
@Carcia:原來這叫“下班沉默症”,我一直以為只是“殺熟”的性格在作怪,悲催。
下班沉默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