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隨著時代變遷,下洋鎮地名不斷變更。宋至清屬宣和鄉,善化里、三都。民國時劃為榮義鄉,陽斗鄉。解放後屬第一區、一都區、曲斗鄉。1958年與現
一都鎮、
橫口鄉合為一都公社,1961年又分出成立曲斗公社,1984年改為曲斗鄉,1985年改為下洋鎮,是福建省第一批建制鎮的鄉鎮。
行政區劃
由於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上級和下洋鎮黨委、政府對鎮內的交通、通訊、供電、供水等設施和集鎮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基礎設施已經日趨完善,集鎮建設也煥燃一新。永春至漳平公路幹線貫穿下洋鎮中部,安溪劍斗至下洋鐵路也已建成通車。省道三郊線、牛姆林旅遊專線的通車又極大改善了下洋鎮交通條件,現省道、縣道、村道、礦用道四通八達,通車裡程110公里。下洋鎮是內半縣第一個開通程控電話和建成行動電話發射基地的鄉鎮,全鎮現有程控電話達4000多門,並建有泉靈通機站,信息覆蓋全鎮。鎮內有110KV和35KV變電站各1座,主變容量32300千伏安。有水電站13座,裝機容量3485瓦千,有自來水廠2處,年供水量110萬噸。
下洋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2所,在校學生45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達99.2% 。全鎮文化娛樂場所28處,其中影劇院1座,露天歌劇場14座,電影定期放映點4個,錄像室 (場)2個,文化室5間,老人活動室3間。民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雷歌演唱、文藝會演、攝影、跳舞、猜燈謎、舞獅、八音吹彈、弈棋、習書、繪畫等等。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1 所,各管理區分別有保健站。
鎮區建設和配套已不斷完善,白天高樓依山林立,夜間燈火與星月交輝,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圖。
地理環境
下洋鎮屬亞熱帶
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其中礦產資源特別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鐵、鉛、鋅等,據勘探,煤產儲量1.6億噸,分布在天湖山二迭紀龍潭煤系,屬低硫原煤,發熱量和溶融性高,可作工業原料和民用燃料。有石灰石1億噸,鐵1億噸,鉛鋅5000萬噸,還有鎢、錳、銅等。森林資源有杉木、松木、毛竹和各種雜木等,有林地14萬畝,森林蓄積量3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3%。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有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以上溪流4條。
人口民族
13521人(2017年)。
經濟概況
鎮內國有企業主要有省屬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縣煤礦、大榮林場、溪塔采育場等5家,資產總額超過2億元。產值結構以煤炭為主,還有建材、化工、森工、機械等,產值2.52億元。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是家大型國有企業,現有職工1700多人,產值2億多元,年產原煤35萬噸,並有化工、運輸、機修、商業、服務等多種經營。中外合資企業下洋水泥有限公司,生?quot;雙龍牌"矽酸鹽水泥備受用戶歡迎,年產量20萬噸。2001年鎮境內社會生產總值9.45億元,比93年增長4.4倍,其中工業產值7.07億元,占74.8 %,上繳給國家和地方稅費達6332萬元。
下洋鎮鄉鎮企業發展較早,基礎較好。鎮黨委、政府牢牢把握髮展這個強民興鎮的第一要務,制訂優惠政策,引進資金、人才,走出一條資源開發利用和興辦工業企業相結合的路子,今年上半年又引進2家外資企業在縣榜頭工業區落戶。積極認真抓好小煤生產,嚴格依法辦礦,堅決杜絕無證開採,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和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充分利用礦區、交通等優勢,大力發展運輸、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
鎮黨委、政府還因地制宜,積極引導民眾調整產業結構,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努力抓好林、茶、果和畜業生產,建立常年蔬菜基地,制定發展食用菌生產措施。全鎮已種植名優水果達5400畝,年產量4500噸。
下洋鎮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極大帶動了商貿繁榮和人民民眾生活提高,也促進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的進步。現全鎮有商業企業170多家,商品零售總額400多萬元,市場繁榮,集市貿易量年達200多萬元。有金融機構3家,各項存款1.54億元,其中個人存款達1.05億元,鎮內已有小車100多部。有中學2所,國小12所,在校學生2500人。有縣級醫院一個,鎮衛生院一所,醫療站所15個。人民民眾文化生活也相當豐富多彩。
風景名勝
,又稱姆林山,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它位於福建省永春縣下洋鎮境內。1958年劃為森林禁伐區,1984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規劃建設生態旅遊區,面積1000公頃。牛姆林是在閩南地區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體,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
永春牛姆林是避暑勝地。它位於南亞熱帶北緣,海拔490?1105米,屬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7?18℃,最低氣溫-4?5℃,夏季月平均氣溫25?28℃,常年雲霧繚繞,四季如春,堪與廬山媲美。
牛姆林是名人仙跡薈萃勝地。宋朝永春進士陳知柔詩:“霜後綠筠仍舊色,雲中金磬出新聲”。都是描寫臼尖牛姆林旖旎風光。1929年8月朱德率三千紅軍進駐福鼎村時,也到牛姆林一帶勘查,稱它是:綠濤奔牛,仙泉流韻。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下洋鎮政府(203省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