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出生地祿善堂 人才搖籃煥彩千秋
開基祖朴泉公,開枝散葉書香馥郁
走讀祿善堂大屋,這是一座三堂六橫的圍龍屋,歷經風雨,結構精巧。據《黃氏資料》,祿善堂是朴泉(潤)公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55-1765年),有260 多年歷史,坐東南向西北,一圍、二斗門,三進、六橫、九廳、 12廊、22天井,占地面積3658平方米,建築面積2409平方米,有房間108間。
據說朴泉公30歲那年,憑藉一雙慧眼:經營銀錢鑑別業發家,幫助交易商收支銀兩,開設當鋪,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典肆凡四五所,子孫屢業富饒。”黃遵憲先生也曾撰文追述高祖父艱難創業的一生:“吾祖自移居攀桂坊,族姓繁衍,析產日薄。逮府君而貧甚,竹笠草履,包飯趁圩,為人書牛契。”
朴泉公開創祿善堂後,他和他的後輩勵精圖治,開枝散葉修建了善慶堂、愛日堂、德贊樓、怡怡堂、汪波、詒善堂、老樓下等,又在周邊建造多間私塾,如上學堂(光黃學堂)、汪波學堂、桐華學堂等屋宇,這些充滿書香人文濃郁的讀書場所,正是“耕讀傳家”里客家人優良傳統、讓莘莘學子從小明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的崇文重教家風,也積澱著無窮的人文底蘊。這些鱗次櫛比的黃氏屋宇和學堂,彰顯著黃氏家族的顯赫和不凡。
祿善堂,這裡保存的老照片以及禾坪上曾立楣桿的印痕,隱隱感受昔日榮耀,這是生命的自覺與人文的回歸。260多年,這座房子依然書香滿懷,周溪河緩緩而過,周邊名校林立。難怪舊時祿善堂黃家是梅城三大書香世家之一,梅州曾有這樣一句話評價讀書人:“讀書人以三堂稱盛,即下市祿善堂黃,聖人寨閒初堂梁,三坑留餘堂張。”可見祿善堂開基祖遠見卓識。
黃遵憲出生地,老屋西頭第四房
在梅州城區,流傳著一句話“上市梁,下市黃”,意指梅州文教歷史上的“心臟”地帶攀桂坊和望杏坊的兩大書香家族,其中“下市黃”便是黃遵憲家族。
據資料,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0歲時開始學寫詩,清同治六年(1867),考中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拔貢生。黃遵憲早年的詩作,表現了一定的革新精神,他宣言“我手寫吾口,古豈能拘牽”文學創作。黃遵憲成長於書香世家,受開放務實家風的影響,成為一位近代中國告別封閉、擁抱世界的先行者。
對於黃遵憲出生地,學界一直存在爭議,近日有幸讀由中華書局出版、林振武等編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黃遵憲年譜長編》,2019年7月北京第一版,第16頁:“三月二十四(4 月 27日),黃遵憲生於嘉應州城東攀桂坊(今梅江區下市)黃屋祿善堂老屋西頭第四房。”據查資料:黃遵憲·詩《己亥雜詩(八十九首)》(黃遵憲集242頁)“五十年前事未忘,白頭諸母說家常。指渠墮地呱呱處,老屋西頭第四房”。這裡都說明祿善堂老屋西頭第四房,也就是說這是黃遵憲的出生地。
黃遵憲家族在梅縣下市的老祖屋謂之“黃屋”,堅實雄偉,前坪寬闊,豎立旗幟的石楣桿和池塘前的照壁,將整座民居建築烘托得蔚然壯觀。出生於祿善堂的黃遵憲,是清朝著名愛國詩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民俗學家,他歷任駐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兼馬六甲總領事等職,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詩界三傑”之冠,梅州八賢之一,可見他的成就。
男女皆出眾,人才搖籃卓越俊秀
《一身應是明月,幾生修到梅花》的文章,裡面說的正是黃遵憲的堂叔黃基,這位出生在祿善堂、還能在東山書院看到院名題匾“東山書院”四個大字的作者,自幼聰慧過人,天資超邁,14歲中秀才,20歲中舉,33歲考中進士,集詩、書、畫、天文、數學於一身,為人為文為官為民俱佳,令人景仰。
代代堅守,不忘初心,盤點祿善堂近三百年時光,男才女貌,人才搖籃,人傑地靈,無論土生土長的後代還是外嫁出去的女子都非常優秀,據《梅州攀桂坊黃氏族譜》這裡誕生有文舉人十名,其中進士一名,還有“一房一進士九舉人”“一門三將軍”“一房‘五代同堂’十八位詩人”“首位執教南洋的女詩人黃張素珍”等人文佳話。他們中的許多人,為梅州辦學貢獻智慧,其中黃遵憲創辦東山書院(東山中學之前身),黃遵憲叔父黃鸞藻創立“崇實書院”(梅州中學之前身),黃遵庚曾任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兼“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華南農業大學之前身)首任校長;黃遵庚創辦梅州農校和嘉應大學之前身(廣東省立梅州師範)首任校長,黃春英首辦廣東省立梅州女子師範(嘉應大學之前身),黃遵憲嫡孫黃能立等人創辦“桂里國小”(現梅江區人民國小之前身),這裡還有“一屋十校長”“一橫屋四校長”等,可以看出祿善堂人為推動梅州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祿善堂人物眾多,這裡單細說一下其中三位女傑:黃春英,教育家黃遵庚之女,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教育系,1933—1939年曾任梅縣縣立女子中學、梅州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36年創辦省立梅州女子師範學校,首任校長。首位執教南洋的女詩人黃張素珍(1866—1939),出生於名門望族留餘堂,嫁與黃遵濤(1867—1937)為妻。據黃廣昌老師資料,原有《張素珍詩抄》手抄本數本,估計最少有三幾百首之多,現存張素珍詩篇77首,有詠歷代女流、懷人詩、思鄉詩、感懷詩、友人詩、祝賀詩等,後題名《追慕錄》行世。她名不見經傳,是黃遵憲的親堂弟媳,而且是首位乘風破浪下南洋執教的文化傳播者。另有出生於祿善堂的黃玉蘭(1905—1981),為大革命時期及紅色蘇區巾幗革命家,1922年梅縣女子師範學校就讀,1924年受聘留校任教;1925年成立廣東婦女解放協會梅縣分會,李霧仙任主席,黃玉蘭任執委;1926年經鄧穎超介紹加入了共產黨;1927年參加過由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周文雍、惲代英、楊殷、葉劍英、聶榮臻等中共領導人發起的廣州起義,後曾在梅縣和廣東省革命歷史博物館、全國婦聯等單位任職,整理了不少珍貴革命歷史資料和出版《在革命的洪流中》一書。
五代同堂好人家,耕讀傳家的最好詮釋
小時候,我們在客家農村,每當有新娘上轎,罩上紅緞蓋頭,踏著象徵團圓的米篩,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叔公頭”就會用茶水和黃酒淋灑新娘的雨傘,邊灑邊祝福:“茶香酒香,子孫滿堂,百年和合,五世其昌。”其中“五世其昌”就是子孫昌盛,對新娘子的最高祝福。傳統式家庭崇尚“五世其昌”“五代同堂”“家大業大”“人多財多”,其中“五世其昌”和“五代同堂”都是一個家庭非常幸福的事。根據史料記載,嘉應州同時享有“百年上壽,五代同堂”的家庭有二,一是黃遵憲的高祖黃朴泉之家,一是鬆口梁奇輔妻陳氏之家,而且都得到過總督、巡撫的稱譽。
據《梅州攀桂坊黃氏族譜》,祿善堂開基祖朴泉公有子八人,這一大家庭中竟然有兩房五代同堂者。一是朴泉公第六子(六房)黃學詩妻李太夫人家,即黃遵憲曾祖母一家。黃遵憲《曾祖母李太夫人述略》說:“欽旌五代同堂,賞銀、緞如制。”其墓碑寫道:“欽命旌褒五代同堂,顯妣德贊八十五壽。”另一是朴泉公第七子(七房)黃學錦妻劉太恭人家。兩廣總督張之洞賀東山書院主講黃莘田九秩開一壽文說:“乃祖兆協與齡,母氏祥征大耋,均享百年之壽算,同頒五世之恩綸。”“乃祖”即朴泉(潤)公,“母氏”即黃母劉太恭人(四品命婦封號)。
忠孝傳家國,詩書訓子孫。一座大屋,一個人的優秀固然和他們勤奮努力分不開,但一群人的優秀、一代一代人的優秀,亦是家德家風的體現和實幹精神的忠誠踐行。據資料,朴泉公傳下“五代同堂”諸孫、曾、玄裔兩百餘人,考取功名的人比比皆是,光“五代同堂”世家出了18位詩人,其中 14 位詩人及其詩什,刊載在清末嘉應州《梅水詩傳》上,另外“五代同堂”之後的幾位詩人活躍在近現代詩壇上。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朴泉公從商的頭腦和讀書的優良基因,耕讀傳家,注重與書香家族的聯姻,並形成了家族傳統,成為梅州文化的一面旗幟和高地,正是傳統客家文化的最好詮釋。為收集資料,我多次造訪梅州下市祿善堂理事會,與他們一起了解祿善堂培養出的一代代賢能、優秀人才。歷史的長空閃耀著這些人的名字,他們都是人中龍鳳,回望他們的傳奇人生,總有一種精神讓後人頂禮膜拜,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心潮澎湃。
梅州市政府發布了《關於公布第一批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名錄的通知》,共有231處入選,祿善堂位列其中。祿善堂也光榮入選第八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相信,祿善堂這座激勵後人求學上進的書香馥郁之地、黃遵憲先生出生地,同時培育校長、人才的搖籃,必將受到後人景仰,也將成為梅州新的名片。
資料來源:2022年1月7日 梅州日報《黃遵憲出生地祿善堂 人才搖籃煥彩千秋》文/賴俊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