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60年,察隅縣成立下察隅區,區公所駐原洞沖村南面100米處。
1979年,下察隅區駐地搬至新區。
1986年,察隅縣撤銷下察隅區,復置下察隅鄉。
1996年,下察隅鄉轄察隅村、沙瑪村、巴安通村、扎巴村共4個行政村。
2000年,下察隅鄉改下察隅鎮,縣直轄。
2015年11月,察瓦龍鄉布巴村、果達、貢卡村、拉卡村、扎讓村、沃布村的63戶村民搬遷至下察隅鎮,合併成立下察隅鎮布巴村。
行政區劃
2014年,下察隅鎮轄日瑪村、拉丁村、塔瑪村、巴安通村、
新村、夏尼村、塔林村、扎巴村、共同村、自更村、松古村、
沙瑪村、竹尼村、嘎腰村、宗古村、
嘎堆嘎美村、
京都村、
沙瓊村(僜人)共18個行政村。
行政代碼
下察隅鎮行政代碼:542626102
542626102201 220日瑪村
542626102202 220拉丁村
542626102203 220塔瑪村
542626102204 220巴安通村
542626102205 220新村
542626102206 220夏尼村
542626102207 220塔林村
542626102208 220扎巴村
542626102209 220共同村
542626102210 220自更村
542626102211 220松古村
542626102212 220沙瑪村
542626102213 220竹尼村
542626102214 220嘎腰村
542626102215 220宗古村
542626102216 220嘎堆嘎美村
542626102217 220京都村
542626102218 121沙瓊村
人口民族
2005年,下察隅鎮有
農牧民859戶,總人口4589人。其中
察隅農場直屬
林芝地委,200餘戶,800餘人。
2010年,下察隅鎮有
常住人口5186人(2010年六普)。
地理環境
下察隅鎮位於西藏的東南角,
察隅縣境西南部,是察隅縣的邊境鎮之一。距察隅縣
城區61千米,距
上察隅鎮50千米,東與
竹瓦根鎮為鄰,西北與上察隅鎮相連,東南與
緬甸接壤,南與
印度為界。此段邊界,中印傳統習慣邊界線沿
喜馬拉雅山山腳行走,清代
趙爾豐下屬程鳳翔部在雜瑜地區勘畫疆界南至壓必曲龔,但招撫活動已在當時的下雜瑜以南以西,壓必曲龔及原梯龔拉、妥壩、木牛甲卜等地皆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下察隅鎮與印度邊界,起至
嘎侖河最南端的中、印、緬三國
交界處,向西至
金古底,然後沿
察隅河河心線,經什隆、能特拉、快奔、
巴蘭崗越過莫翁曲下游杜萊曲,向蒂丁河西行。境內中印邊境線長95千米,中緬邊境線長25千米。然察公路(
然烏鎮-
古玉鄉-察隅縣-下察隅鎮)通達。
下察隅鎮全鎮人口居住在山區海拔1400米-1600米之間,鎮政府所在地海拔為1548米。由於印度洋水氣沿
察隅河谷北進,高山(
崗日嘎布山脈東南部)是
高原氣候,而河谷山地等地帶是亞熱帶季風濕潤區,這裡也被譽為
西藏江南。終年氣候溫和,陽光充沛,雨量充足,四季不明顯,年
平均氣溫在12-14攝氏度之間,年平均
降雨量在720.3—987.2之間,
無霜期長達330左右,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下察隅鎮總面積1215.07平方千米,優越的氣候條件為下察隅動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自然資源眾多。
保護區和非保護區的動植物種類和林下資源豐富。
下察隅鎮森林履蓋率高,木材蓄積量大,質量好,整個鎮區森林覆蓋面積達65%以上。下察隅鎮林區樹種主要有:
馬尾松、
雲南松、
香樟、
雲杉、紅豆杉等多種,其中珍貴樹種數十種。經濟林主要有蘋果、桔子、
油桐、
梨等。已知名的
菌類、中藥材多達幾十種,民眾經常採集出售的有
蟲草、天麻、
貝母、
三七、黃連、七葉一支花等。
比較突出的還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森林中的動物多達100餘種(
山雞、麝、熊、虎、
野山羊、野牛、鸚鵡、豹等)。
特產豐富,盛產水稻,因此,素有“
西藏江南”之美譽。
經濟建設
下察隅鎮以農業為主,是全縣的糧食主產區。全鎮耕地總面積為10429畝(其中水田7401畝,旱地3082畝),人均2.2畝,糧食總產量12550041斤,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玉米、小麥、花生、油菜等;養殖業:主要有黃牛、生豬、雞、鴨、魚等。
2017年8月15日,下察隅鎮2016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14年增量)機械採購驗收。總投資59.5萬元,項目內容為:發放GY4L-0.6A履帶式穀物收割機17台,其中:沙瑪村9台、共同村4台、扎巴村4台。
2017年8月29日,下察隅鎮鄉鎮幹部、醫務人員組成的慰問組,到五保集中供養中心開展“講文明、愛生活”送溫暖、送健康關愛孤寡老人活動,為老人們免費體檢,進行健康飲食指導,普及健康衛生知識,開展免費理髮活動。
精神文明
2016年7月1日,下察隅鎮舉辦慶“七一”文藝匯演暨第二屆“僜人美食文化節”活動,共有26個文藝節目。
2017年7月1日,下察隅鎮“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暨第三屆僜人旅遊美食文化節開幕,來自下察隅鎮10多個行政村的村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2018年1月22日,下察隅鎮召開2017年度“先進雙聯戶”創建活動表彰大會,表彰下察隅鎮2017年度縣級“先進雙聯戶”和先進集體。
民俗文化
下察隅鎮沙窮
僜人文化村改擴建工程已正式啟動。察隅縣共有1300多僜人,分布在上、下察隅鎮壓的9個村莊,其中,下察隅鎮
沙瓊村是僜人的聚居村,也是僜人民族文化最為集中的地方。
人文自然
下察隅鎮是一個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區。全鎮共有
僜人村6個,僜人民眾237戶,1159人。下察隅鎮地處邊境一線,地理位置特殊,人文自然別居風情,有獨特的僜家手抓鈑、僜家酒、僜舞、僜文弄墨家編織、婚姻習俗等。領略純樸的民族風情,人文景觀是旅遊者的理想去所。
旅遊景觀
下察隅鎮由於地理環境特殊,自然條件優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自然景觀十分壯觀。原始森林密布,
雪山、河流、冰湖、草地、動植物種類眾多,尤其是蘭草多達1000餘種,奇花異草爭齊鬥豔,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天氣晴朗時登上山頂,風光旎旎,使人心曠神怡。
洞沖湧泉冬暖夏涼,又是天然的純靜之水,更是愛好旅遊者的必去場所。
南部領土
下察隅鎮南部的
沙瑪村離
瓦弄方向的中印實控線不到3公里,是巴安通公安
邊防派出所轄區內最靠近中印爭議區前沿的小山村。村莊座落在一個山頂小平壩上,家家戶戶的木屋頂上都飄揚著一面或舊或新的
五星紅旗。站在村邊向南望,可以看到一道平台狀的
山樑,上面生長著整齊的松林,那就是這一段邊境上中印兩邊都默契遵守的實控線,當地老百姓把那道山樑所在的山脈叫作“
嘎靈公”。
察隅縣總面積有31659平方公里,其中實控面積19200平方公里。其餘的在
印度控制的
麥克馬洪線區域或印控
藏南地區(小部分為中國控制)。察隅邊界線總長588.64公里其中
中緬邊界187.64公里,
中印邊界401公里。
下察隅鎮境南部與藏南其他地方一樣,為印度非法
侵占實控。
下察隅鎮南部的一些地名:夏覺拉、
力秋村、凳坑曲宗、古玉通、
瓦弄、坑堆、東村、坦格布、姆尼爾克來、蝦底、港底通、
金古底、哈同、龍多、
巴蘭崗、蘭哈崗、古里、塔依達拉、恰能、查利母納、卡能、麻則良、嘎合、米東拉、布帕拉、達冷巴、塔蘭濃母等
自然村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