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壘子村

唐代尉遲敬德重修叢麻院,並在此屯兵築壘,故命村名為壘子。後為區別於上壘子村,而稱下壘子村。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一說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壘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盤石店鎮
  • 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21°20′,北緯36°53′
  • 面積:耕地面積63.33公頃
  • 人口數量:530人(2002年)
  • 故名:壘子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宋姓來此定居,後絕後。王姓由榮成赤山遷入,後有黃、許、張、丁、安、李姓等,陸續由外地遷來。 下壘子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東與上壘子村相鄰,西與大榆村隔公路相望,南與朱蘭夼村、姜家莊相連,北與海陽蠶種場接界,隸屬盤石店鎮。西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西南距市政府駐地23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3.33公頃,山嵐8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98戶,530人。有王、黃、李、許、丁、張、安、於、劉等9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是的王姓。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下壘子村國小。1976年,學生達到100餘人。1998年,村國小併入大榆村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9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村民人均糧食300公斤,人均存款18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44輛、機車65輛、電話106部、電冰櫃38台、洗衣機2台、電視機180台(其中彩電105台)。 村莊建設改革開放後,本村修橋3座,修路1公里,總投資12萬元。村民住房原來多為草房,2002年,住房全是瓦房,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黃子九、王永光、黃子文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黃子九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全村有黨員8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1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黃子九、丁守臣、王榮光、王德開、丁守臣、王兆信、黃振民、王吉方、王國祖、王德開、王本光、黃振海、王本光。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建村公所,王榮光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有王榮光、丁喜方、王廷旭、黃振民、王兆福、王本光、黃振海、黃振令、黃可剛、王兆信、王義祖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1999年4月,王本光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