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yuán
漢語詞語,常用作“下元節”,地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元
- 拼音:xià yuán
- 類型:漢語詞語
- 用途:常用作“下元節”,地名等
xià yuán
漢語詞語,常用作“下元節”,地名等。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為中國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傳當天禹會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這天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
“下元”為下焦的元氣,元氣又稱“原氣”、“真氣”、“真元之氣”。它來源於先天,是先天之精氣所化生。原氣包括元陰、元陽之氣。原氣發源於腎(包括命門),...
xià yuán漢語詞語,常用作“下元節”,地名等。...... 2.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歷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稱其中的第三甲子為下元,亦稱"下元甲子"。...
下元街道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轄區範圍:東以萬柏林區與迎澤區區界為界(汾河中心線),西至和平南路中心線,北至虎峪河中心線,南至南內環西街中心線。...
下元村地處汾河西岸,迎澤西大街和虎峪河穿村而過,下元村在太原久負盛名,可謂人人皆知。全村732戶,2209人,面積53.6萬平方米。...
下元火車站站址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下元,郵政編碼510760。建於1975年,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現為三等站。...
下元虧損,病證名。統指腎虛。其中多指腎陰虛。...... 下元虧損,病證名。統指腎虛。其中多指腎陰虛。腎陰虛就是在症狀上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
下元國小建於1926年,位於前進路北下元小區內,屬於城鄉交錯的典型地帶,學校占地總面積6338平方米,校舍面積3918平方米,音樂、美術、體育器材室各一個,有自然實驗室...
下元社區位於安徽省潁上縣,社區成立於2007年5月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現有15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200棟住戶1102戶,常住人口4760人,流動人口846人轄區單位5個,其中...
下元一巷位於太原市萬柏林區, 下元一巷 位於下元街道境內智誠御河駿景B區東面,南北走向,南起氣化西街,北至迎澤西大街,長260米,寬15米,因位於城鎮化改造中的...
下元史朗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感染列島》、《穿山越嶺》等。...... 下元史朗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感染列島》、《穿山越嶺》等。中文名 下元史朗 ...
下元熊彌生平經歷 編輯 1903年(明治36年)11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5期)畢業。1904年(明治37年)3月,步兵少尉就任步兵第37聯隊付。...
下元一村社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西南部,是省、市、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全村196戶,640口人,現有耕地691畝,山場1600畝...
欒川縣下元村位於石廟鄉政府西1公里處、伊河北岸,全村轄10個村民組,585戶,1898口人,耕地面積465畝,人均0.24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1116元,主要產業以種植業、...
【三元(上元、中元、下元)】農曆年的三個祭神節日。舊時,漢族以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此俗源出於道教。道教稱天、地、水...
下元村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雙溪鄉下轄村,位於縣城東北方向,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由涵湖、下元、雙峴、坎頭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農戶133戶,378人,07年...
下元街道辦事處 轄區範圍:東以萬柏林區與迎澤區區界為界(汾河中心線),西至和平南路中心線,北至虎峪河中心線,南至南內環西街中心線。下轄10個社區居委會,即:...
下元良村委會隸屬安寧市縣街鎮,地處縣街鎮西南邊,距縣街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安寧市22公里。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轄小箐口、上元良、中元良、下元良、龍泉...
下元良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9.00公里, 國土面積94.08平方公里,海拔1944.00米,年平均氣溫14.80℃,年降水量877.4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
下元路位於太原市萬柏林區,位於下元街道境內智誠御河駿景B區西面,南北走向,南起氣化西街,北至迎澤西大街,長254米,寬15米,因位於城鎮化改造中的下元村。1 ...
大王社區(原大王村)行政隸屬於萬柏林區下元街道辦事處,地處太原市近郊,風景秀麗的汾河公園西畔,東至晉祠路,西至千峰南路,南至南內環西街,北至後王社區,四面環...
《下元節後省試進奏院吏》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洪咨夔的代表作品之一。...... 《下元節後省試進奏院吏》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洪咨夔的代表作品之一。...
地黃飲子,中醫方劑名,別名地黃飲。為補益劑,具有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之功效。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