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串堂班(上饒縣)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上饒串堂班(上饒縣)
  • 主題詞:曲藝,串堂班,上饒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曲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嘉慶年間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上饒縣戲曲串堂班,是一種戲曲坐唱藝術。不化妝,不演劇,圍坐一桌,所唱皆戲文,鄉民多嗜之。上饒縣戲曲串堂班,主要活動於上饒縣北鄉的清水與石人殿兩地,最著名的班社有清水的青峰堂和石人殿的紫鴻堂。兩班均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一年四季演唱於廟會慶典、超度祭祖、婚嫁壽誕、樹屋添丁等紅白喜事之中。

歷史淵源

清乾隆年間(1711—1799),戲曲亂彈班興起,民間坐唱串堂班隨之應運而生。串堂班圍桌而唱,素衣素麵,七、八人敲鑼打鼓,圍坐一堂,串唱各種戲文,串擬各行角色,故而名曰串堂班。
上饒縣戲曲串堂班,據今所知,最初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流布於上饒縣北鄉的清水和石人殿等二十餘個村莊。自清以來,有紫鴻堂、長春堂、康樂堂、永安堂、青山堂、靈山堂、青峰堂和新青峰堂等班,最著名的石人鄉紫鴻堂已傳五代,清水鄉青峰堂傳承七代。200年來常演唱於宗教慶典、宗族祭祀和家庭紅白喜事之中,成為上饒廣大農村不可或缺的吉祥而歡樂的民俗活動。

基本內容

崑腔有:《堆花天官》、《文武天官》、《麻老天官》、《三星天官》、《十福天官》、《遐齡天官》、《天官賜福》、《大封相》、《小封相》、《昭君和番》、《悟空借扇》、《扯袈裟》、《快活林》、《蘆花盪》
彈腔有:《三娘教子》(二板)、《觀音送子》(二板)、《東棚擊掌》(西皮垛子)、《王母上壽》(西皮)、《花園得子》(西皮)、《太君辭朝》(西皮)、《造門樓》(西皮)、《華容道》(西皮)、《郭子儀上壽》(西皮、垛子)、《打金枝》(西皮)、《觀畫跑城》(老撥子)、《珍珠烈火旗》(老撥子、撥子)、《三姐下凡》(梆子、南詞)、《花亭相會》(浙調、上江調)、《貂蟬拜月》(灘簧)、《取荊州》(西皮)、《轅門斬子》(西皮、垛子)、《香山掛袍》(老撥子)、《李洪登仙》(浦江調)、《七星劍》(浦江調)、《彩樓配》(西皮、垛子)、《回龍閣》(西皮、垛子)、《白簡起程》(西皮、四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