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神經阻滯麻醉

上頜神經阻滯麻醉

上頜神經出圓孔在翼齶窩內分支前行,所以又稱圓孔注射或翼齶窩注射法。這是一種深部注射麻醉,難度較大,除非必需,一般少用。

適用症,分類,口內法,口外法,

適用症

本法主要適用於範圍較廣泛的上頜骨手術。常用於上頜竇手術、上頜骨骨髓炎、良性腫瘤囊腫的手術、上頜骨畸形矯正術、上頜骨損傷的手術、惡性腫瘤的上頜骨部分或全部切除等。

分類

上頜神經阻滯麻醉的方法,分為口內法和口外法兩種。

口內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翼齶管,直達翼齶窩行上頜神經中樞阻滯的方法,所以口內法又稱翼齶管注射法。
注射標誌:表面標誌為齶大孔,所以注射標誌與“齶大神經阻滯麻醉”的注射標誌相同。
注射方法:病人體位與進針位置與“齶大神經阻滯麻醉”相同,當針尖抵達齶大孔時,將空針移至同側,注射針與齶平面垂直,與翼齶管方向一致,注射針緩慢進入翼齶管,進針深度約3~4cm,回抽無血時注入麻藥2~3ml(圖1)。
麻醉區域:同側整個上頜及同側鼻、下瞼、上唇和軟硬齶均被麻醉。
麻醉效果:同側上唇、齶部和下瞼有麻木、腫脹感;同側鼻腔有乾燥、阻塞感。由於齶中、齶後神經被麻醉,還可有噁心、嘔吐。注射麻藥後5~10min,可以發生完全的麻醉效果,維持2h左右。
術中注意要點:
(1)此法簡便而準確,但消毒要求更為嚴格,以免造成深部感染。
(2)進針要緩慢,切勿暴力進針,以免斷針。

口外法

這種方法是在下頜骨喙突之後,從顴弓下方進針達翼齶窩麻醉上頜神經的方法,所以又稱顴下翼突注射法,亦稱喙突後注射法。
注射標誌:顴弓下緣、乙狀切跡中點。
注射方法:選用7.5cm長的25號針頭,置一消毒橡皮片於距針尖5cm處,作為進針的限制深度。自顴弓下緣、乙狀切跡中點的注射標誌處進針。注入少量麻藥於皮下,再自皮膚垂直進針直抵翼外板。此時,調整橡皮片的位置使之距皮膚約1cm,即欲進針至翼齶窩的深度,一般總深度不超過5cm。然後退針到皮下,針尖重新向上10°,向前15°進針,直至橡皮片標記處即已到達翼齶窩,回抽無血時注入麻藥2~3ml(圖2)。
圖2圖2
麻醉區域、麻醉效果同“口內法”。
術中注意要點:
(1)口外法進針深,應嚴格掌握注射標誌和角度,方能達到準確的部位。
(2)翼齶窩處血管豐富,有時可因損傷血管而造成深部血腫。
(3)消毒不慎,可引起深部感染,後果嚴重,應予特別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