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邦挖自然村

上邦挖自然村

上邦挖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幸福鎮幫挖村委會,屬於山區。該村距離幫挖村委會3公里,距離幸福鎮2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邦挖自然村
  • 隸屬:臨滄市雲縣幸福鎮幫挖村委會
  • 國土面積:3.07平方公里
  • 年平均氣溫:20 ℃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宜種植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茶葉、木薯等農作物。有耕地238.40畝,其中人均耕地0.89畝;有林地1,000畝。全村有農戶120戶,有鄉村人口508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208人,勞動力1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5人。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薯、膏桐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8元。該自然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泡核桃、茶葉、甘蔗、紫膠、龍膽草、膏桐、畜牧等產業。2、多種形式籌集項目資金,改善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條件。3、以市場為導向,完善信息交流機制,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238.40畝(其中:田49.50畝,地188.90畝),人均耕地0.89畝,主要種植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茶葉、木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付淋兵嘗紫膠、木薯、膏桐等經濟林果;其中荒山荒地3,361.60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70%;畜牧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頭,肉牛20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1%;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5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1人。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符記恥,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設勸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000元(人均3.85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該自然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盼催承、核桃、茶葉、紫膠、木瓜、木薯、膏桐等產業。
甘蔗種植甘蔗種植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五通,全村有36戶通自來水,有30戶飲用井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匪諒局滲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5%)。有12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5%和5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 61%)。燥糠訂抹遙整該自然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自然村共擁有機車3輛。全自然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9.50畝,有效灌溉率為2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 畝。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哨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1戶,占農戶總數的92%。
田園耕地田園耕地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70%;畜牧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頭,肉牛20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1%;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5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薯、膏桐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瓜、木薯、膏桐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瓜、木薯、膏桐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120戶,共有鄉村人口508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93人。該自然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60人,漢族290人,其他民族57人。
到2009年底,全自然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0.3%(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60%;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1戶,占農戶總數的92%。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哨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000元(人均3.85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

基層組織

該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有團員3人。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70%;畜牧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頭,肉牛20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1%;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5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薯、膏桐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瓜、木薯、膏桐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核桃、茶葉、紫膠、木瓜、木薯、膏桐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120戶,共有鄉村人口508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93人。該自然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60人,漢族290人,其他民族57人。
到2009年底,全自然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0.3%(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60%;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1戶,占農戶總數的92%。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哨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000元(人均3.85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

基層組織

該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有團員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