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街里·銀魚巷
- 外文名:Silverfish Street
- 地理位置:青島市市南區上街里·銀魚巷
緊鄰青島火車站 - 長度:255 m
- 起點:寧陽路與湖北路交叉口
- 終點:寧陽路與肥城路交叉口
- 運營單位:青島上街里商業運營有限公司
- 功能:特色步行街、歷史生態街區
街區概況,歷史沿革,基礎設施,地名典故,保護性修繕原則和方法,運營特色,街區優勢,街區生態,
街區概況
上街里·銀魚巷街區是德國殖民統治時期最早開發的街區之一,街區緊鄰青島老火車站和港口,是記錄青島特殊歷史時期商埠口岸歷史與文化信息的重要樣本。街區里多為傳統里院建築,一般前院經商,後院居住,曾經開滿了貨棧、客棧,非常繁榮。青島民國首富劉子山、青島總商會首任會長傅炳昭、晚清軍機大臣吳郁生、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這些非富即貴的豪商巨賈、晚清重臣都曾在這裡購地置房。
街區毗鄰青島火車站,區位優越。坐享城市交通樞紐中心:擁有高鐵、捷運、長途大巴、公交、城市旅遊觀光專線、機場大巴專線等全方位公共運輸系統支持。街區位於青島中山路歷史街區範圍內,步行可達棧橋、第一海水浴場、青島天主教堂、青島德國警察署舊址、青島中山路、劈柴院等城市旅遊地標。
運營單位堅持兩大保護性修繕原則:一方面儘可能多的保留歷史街區和傳統里院的物質和文化要素,另一方面提升建築品質使其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自2019年11月起,“心懷敬畏、小心翼翼”地開始修繕工作。並結合街區和建築的區位和風貌特色“量體裁衣”,打造原創品牌集合街區:創辦銀魚巷微型博物館、上街里市集、SFY原創主理人集合院,陸續引進咖啡、古著、西餐、新中式等原創品牌商家。
一個久經風霜的百年老街巷,正在迎接新生。
歷史沿革
備註:2003年,泰安路一個供熱管道工地上挖到一個“寶貝”——刻有“驤武營”字跡的石碑。聞訊趕來的青島市博物館館長助理石建民和策劃研究室副主任史韶霞看到石碑後,第一反應就是高興得直蹦高:“這是清朝章高元在青島駐紮時的重要物證,是無價之寶”
1897 海濱營——1897年,德軍在膠州灣登入,強占青島,章高元的驤武營被德國海軍用作軍營,在當時的地圖上此區域被標為海濱營。
1899 站前商貿區——德國強占膠州灣後,當局迅速開始了青島的城市開發建設,1899年的規劃中,德國當局將本街區定位為站前商貿區。
1905 Silberfischstraße——隨著1904-1905年警察局的建成,街區從此形成。街區的內街當時的德文名字叫斯普林茨葉街,直譯是銀魚街。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銀魚”在當時的語境中並不是指海鮮“銀魚”,而是指當時帝國海軍的一種不帶星的上尉軍銜。
1910 福和永商號開辦——1910年,劉子山拍下了街區西北把頭的地塊,開辦了為他帶來人生第一桶金的福和永商號,經營木材、草帽緶、牛舌瓦生意,劉子山的傳奇財富也從這裡起航。
1914 椎楠町——1914年日本侵占膠東半島事件,日本對德宣戰,搶占青島,街區的內街被命名椎南町。
1922 寧陽路——中國收回青島主權,街區的內街改名為寧陽路。
2019 銀魚巷——2019年的年底,街區的保護性修繕工作正式啟動,運營團隊將街區命新名為“銀魚巷”。
基礎設施
銀魚巷微型博物館,位於街區南巷口,為民間公益博物館,營業時間為每周二-周日10:00-12:00、14:00-16:00,周一閉館,門票:免費。
地名典故
上街里·銀魚巷,是市南區寧陽路片區改造的項目名稱。運營單位在修繕前先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及建築檔案資料。“上街里”取自於青島的老童謠:“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銀魚”二字則是來源於寧陽路在誕生初始時期名字,德文路名Silberfisch Straße,音譯為斯普林茨葉街,德文的Silberfisch譯作“銀魚”。
於是,運營單位決定沿用“銀魚”,同時融入青島舊時的童謠“一二一、上街里”,將整個片區稱作“上街里·銀魚巷”,讓這個名稱既親切有趣又有了人文延續。
保護性修繕原則和方法
街區內待修繕的8個裡院,分別是湖北路35號,寧陽路11號、12號、17號、23號、26號,泗水路10號、12號,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中寧陽路11號、寧陽路26號是市南區文保建築,湖北路35號是一般建築,其他均是三類建築。多為兩層建築,磚木結構,具有標準的里院特點。這些建築建成年代多為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有些後期經過改建,年久失修,急需加固修繕。
運營單位堅持“更少干預+功能提升”的保護性修繕原則:更少干預指的是儘可能多的保留歷史街區和傳統里院的物質和文化要素,功能提升指的是提升建築品質使其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自2019年11月起,“心懷敬畏、小心翼翼”地對街區內的8處青島百年傳統里院建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具體做法如下:
1、依法依規嚴謹審慎開展
建築評級及分類保護:在“上街里·銀魚巷”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之前,針對整個寧陽路片區需要維修需要保護的8個裡院,首先組織了歷史建築評級的專家評審會,按照《青島市歷史建築保護規劃技術導則(試行)》,根據建築的三大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技術價值,劃分等級,依據不同等級實施保護措施。
建築修繕方案評審:在完成建築評級之後,又組織了“上街里·銀魚巷”片區歷史建築修繕的方案評審會,評審專家從人文歷史、規劃建設、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等領域出發,依據《青島市近現代歷史建築修繕技術導則》等技術規範,對建築進行實地踏勘,審閱設計方案,聽取項目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全面匯報。同時,“上街里·銀魚巷”項目還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專題方案匯報。
對症下藥、益壽延年:“上街里·銀魚巷”街區內的這些老里院,幾乎都是“百歲老人”。一個世紀的風霜雨雪,讓這些老院子遍體鱗傷,急需“對症下藥”來“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所以,中標伊始,運營團隊就聘請了專業的結構檢測公司,對八個里院的每一道梁、每一根柱、每一面牆都進行了專業結構檢測。依據結構檢測報告,極具針對性設計和完善了保護措施和施工方案。
2、儘可能多的保留街區和建築的歷史文化元素
“上街里·銀魚巷”的路面兩側保留著青島特有的車輪石,這些百年車輪石被時光打磨出油亮的包漿。路面中間,按青島老式工藝嵌滿了馬牙石。一場新雨後,從石頭縫裡冒出的小草,為街巷著上一抹新綠。老里院的牆皮因為年久失修已經開始脫落,老匠人將已開裂起鼓的牆皮鑿除,剔補酥鹼嚴重的老磚,依據牆面原有修復工藝進行恢復,雖然斑駁,但保留了不同時期的歷史印記和修繕痕跡:五六十年代字跡模糊的標語、水泥拉毛與點晃晃摻雜的修復痕跡、伸出牆面的牛腿、工藝精緻的老拱券(平券)、泛著烏光的石牆勒腳、以及百歲高齡卻不改堅硬的清水磚共同訴說著不同年代的故事……這些濃濃的“老味道”,是運營團隊堅持“儘可能多的保留街區和建築的歷史文化元素”,用“繡花功夫”打磨出來的。
確定保護原則。2019年的11月份,作為市歷史城區“文化符號”保護利用的標桿示範項目“上街里·銀魚巷”街區保護修護工作正式啟動。運營團隊認為老街、老里院,留下了百年來人們居住、勞作、生活的痕跡,凝固了原汁原味的老城歷史文化元素,一定要保護好這些元素,必須心懷敬畏,小心翼翼地對老建築進行保護性的修繕,絕不能一新了之。在動工之前,經過審慎的研究,運營團隊確定了“更少干預+功能提升”這一保護性修繕原則,作為修繕工作全程不可突破的底線。
梳理保護要素。在修繕之前,運營團隊對“上街里·銀魚巷”的每一個里院都做了保護要素的梳理和整理並編製成冊,少則二十三十項,多則七八十項,在修繕過程中嚴格保護。對拆除過程產生的老物件、老木頭進行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做到同材質修繕、同風格修繕。院內外路面開挖時對原有石材先編號再開挖後存儲,最後按照編號原樣鋪裝,最大限度保留歷史原貌。對建築外牆在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印記如標語、色彩、建築符號等,盡最大能力保留,以便留給後人更多的歷史印記和想像空間。
3、傳統匠心工藝復活百年建築
老里院歷經百年的時間,許多建築工藝和建築材料已經很難尋覓,和新建建築相比,修繕老房子工藝繁複、耗工耗時,尤其是過程中木工、油工、瓦工等很多環節必須得由具有豐富修繕經歷的老工匠為主,所以運營團隊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51歲的老工匠專業團隊,傳授經驗、以老帶新,力求在修繕過程中少走彎路、不走錯路。
4、用現代技術讓老建築具備面向未來的使用功能
運營團隊認為,一百年前的房子是針對當時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來塑造的一個物理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不能只是簡單的恢復老建築原有的功能,而是必須使它們具備面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這樣才能有效延續老建築的壽命,實現城市歷史文化的有效傳承。因此,運營團隊在做好老建築保護修繕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功能升級。
要讓老里院滿足現代居住的條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獨立洗手間,這也是里院改造修繕的難點之一。徵收回來的老里院房間面積多數在10-20平方米之間,基本是一間一戶,有的甚至一間兩戶,沒有上下水、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使用功能極不完善。運營團隊便根據房屋的結構,拆除隔斷牆、吊鋪等,先恢復到房屋最初的結構。針對磚木結構的老房子,運營團隊把二層部分木樑替換成鋼樑,現澆混凝土地面,實現了乾濕分離的獨立衛生間。
里院的屋面原本只有簡易的望板和油氈防水,然後掛瓦,這樣就導致里院的房子“冬冷夏熱”,很不舒適。此次修繕過程中,運營團隊把原來所有的望板都更換成嶄新的碳化望板,鋪上SBS自粘式防水,再增加擠塑保溫板等,最後掛瓦。這樣讓屋面就具有了保溫隔熱等功能,更舒適、更節能。
將“上街里·銀魚巷”中非文保建築的沿街木門木窗更換為斷橋隔熱鋁合金門窗,既堅固耐用,同時良好的密封性也更好地實現了保溫節能;同時採用大面積玻璃採光,讓原來陰暗的室內變得明亮舒適,也讓老建築的外牆和門窗的新材料在相互對比中產生令人愉悅的交響。
運營特色
在老街巷懸掛並養護特色花球的街區,總計展示花球200多個。
每天用抹布擦拭街面,保持街面和臨時衛生間5S保潔標準的街區。
在原住市民中邀請優秀老黨員,出任“里長”的街區,志願為遊客講述里院老故事。
提供代客泊車服務的歷史街區。
街區優勢
提供代客泊車服務的歷史生態街區
提供完善運營管理的歷史生態街區
做全生命周期運營的歷史生態街區
公共運輸配套支撐的歷史生態街區
配備大型停車設施的歷史生態街區
街區生態
敬畏歷史
尊重原創
空間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