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疏諫親征公孫淵

《上疏諫親征公孫淵》是三國時期吳國臣子薛綜寫給君主孫權的一篇進言,時逢魏國遼東的守將公孫淵想要叛魏投吳,孫權欣然答應,然而公孫淵卻中途反悔,與孫權決裂。孫權十分震怒,想要親征公孫淵,薛綜進言勸諫,成功勸阻了孫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疏諫親征公孫淵》
  • 創作年代:三國.東吳
  • 作品出處:《三國志.薛綜傳》
  • 文學體裁:疏表
  • 作者:薛綜
作品原文,原文,作品翻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原文

夫帝王者,萬國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則重門擊柝以戒不虞,行則清道案節以養威嚴,蓋所以存萬安之福,鎮四海之心。昔孔子疾時,托乘桴浮海之語,季由斯喜,拒以無所取才。漢元帝欲御樓船,薛廣德請刎頸以血染車。何則?水火之險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萬乘之尊乎?今遼東戎貊小國,無城池之固,備御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然其方土寒角,谷稼不殖,民習鞍馬,轉徙無常。卒聞大軍之至,自度不敵,鳥驚獸駭,長驅奔竄,一人匹馬,不可得見,雖獲空地,守之無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漾,有成山之難,海行無常,風波難免,倏忽之間,人船異勢。雖有堯舜之德,智無所施,賁、育之勇,力不得設,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霧冥其上,鹹水蒸其下,善生流腫,轉相污染,凡行海者,稀無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聖,顯以符瑞,當乘平喪亂,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內垂定,逆虜凶虐,滅亡在近。中國一平,遼東自斃,但當拱手以待耳。今乃違必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計,又開闢以來所未嘗有,斯誠群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者也。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橋之安,遠履冰之險,則臣子賴祉,天下幸甚!
三國志12公孫淵三國志12公孫淵

作品翻譯

帝王之人,乃萬邦元首,天下人以其維繫生命的人。故此他的居住要重置門戶敲擊木柝以戒備意外;他的出行則清灑道路節制車馬速度以形成威嚴氣勢,這就是為了保全萬邦平安的福運,鎮撫四海的民心。從前孔子憎惡時局,託言乘桴浮於東海,季由聽說甚為高興,他因才幹無可取之處才受到拒絕。漢元帝打算乘御樓船,薛廣德請求刎頸用血來染車。為什麼呢?因為水、火是最險之物,不是帝王應該涉足的。諺語說‘千金之子,不可坐在堂屋的檐下’。何況萬乘之尊呢?現在遼東戎貊小國,沒有堅固的城池和防禦的措施,武器不鋒利,軍隊散亂如犬羊之群,前往必能獲勝,的確像聖明詔書所言。然而其地寒冷貧瘠,穀物無法生長,民眾習慣乘馬,遷移漂泊無常。突然聽說大軍降至,自忖不能敵對,鳥驚獸散,驅馬遠奔四散逃命,一人一馬都不得看見,雖然獲得無人的空地,守著它無什麼益處,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一。加之海水波濤洶湧動盪,又有成山島的險難,海潮流動變化不定,狂風惡浪在所難免,轉眼之間,人與船就發生異常變化。雖有、舜的仁德,但智謀無法施展;有孟賁夏育的勇猛,但力量無法用上。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二。再是濃霧瀰漫天空,鹹水在海面蒸發,易於患上腳氣病痛,轉相傳染,凡航海之人,很少不患此病。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三。天生神聖之人,常以祥瑞徵兆來顯示,必定平定禍亂,使百姓安康;吉祥的徵兆日益集現,海內即將平定,叛逆凶頑,滅亡即在近期。中原一旦平定,遼東必然自行滅亡,只需拱手以待而已。如今卻要違背必然的規律,自找最危的險阻,忽視九州的穩定。發泄一時的忿怒,既不是社稷的重大決策,又為創業以來所未有之事,這正是百官們所以側身嘆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原因。誠望陛下抑制雷霆之威,忍耐赫然發作之怒,依就乘橋的安全,遠離履凍的危險,這樣臣子便可仰仗您的福祉,天下百姓由此獲得幸運。

作者簡介

薛綜(?―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國時期吳國名臣。少時避亂至交州,師從劉熙。士燮歸附孫權,召其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阯太守。後從征至九真,回朝任謁者僕射。232年,升任尚書僕射。240年,改任選曹尚書。242年,擔任太子少傅,兼任選部職任。243年,薛綜去世。薛綜是當時名儒,著有詩賦難論數萬言,集為《私載》,並著有《五宗圖述》、《二京解》。
薛琮通過這篇文章成功勸阻了孫權意氣用事的行為,避免孫吳政權捲入遼東爭奪當中。
薛琮薛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