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方法。屬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焦辨證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辨證方法。屬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
辨證方法。屬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概念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解讀上焦包括手太陰肺與手厥陰心包。手太陰肺的病變,多為溫熱病的初期階段;手厥陰心包的病變,常由手太陰肺逆傳而來,病情較重、較深。上焦溫病就其病邪性質來論有溫...
當區別熱鬧與疾蒙的不同。辨證注意點:抓住病位特徵,出現肺衛、心包等症狀為辨證依據。上焦病證還包括其他證候,如熱擾胸膈證可出現身熱,心胸煩熱,煩躁不安等症狀;熱邪壅肺證可出現身熱,汗出,煩渴,咳喘等表現;熱毒上壅證可出現頭面腫,耳前後腫等,多見於大頭瘟、瘁腮、爛喉痧、纏喉風等病證。
上焦證候的病變部位在頭面、咽喉、皮毛、胸膈等處以及肺與心(包括心包)兩髒。按《溫病條辨》原意還包括手太陰與手厥陰兩條經脈。從六經辨證來看,上焦證候基本上屬於太陽病及其變證。以衛氣營血辨證來看,上焦辨證絕大多數出現衛分證,但肺熱壅盛時亦可見氣分證,逆傳心包時,往往出現營分證,熱毒熾盛時還可...
三焦分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為綱,對溫病過程中的病理變化、證候特點及其傳變規律進行分析和概括,確立治療原則並藉以推測預後轉歸的辨證方法。為清代吳鞠通所創立。側重於對濕熱病證的辨證。上焦病證 ...
上焦火下焦寒就是中醫所謂的三焦。是從後背上劃分的三部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顧名思義,上焦火下焦寒就是按這個來劃分的。中醫 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稱之為:上焦火。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而運行不暢,由於氣血不足。肝藏血。無法供養肝血,因為肝血不足,血屬陰,陰虛導致...
上焦濕熱證 上焦濕熱證是是一種疾病。
“治上焦如羽”是中國傳統醫學溫病學派---清代吳鞠通為其創立的三焦辨證中治療大法之一,其三焦辨證治療大法的原文是“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術語釋義 非輕不舉形容藥性輕清、非平不安形容藥性平和、非重不沉形容藥性重墜。上焦部位最高,而近於表,...
自從《溫病條辨》以上、中、下三焦論述溫病的證治以來,三焦辨證就成為溫病辨證的方法之一。這是依據《內經》關於三焦所屬部位的概念,在《傷寒論》及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的基礎上,結合溫病傳變規律的特點而總結出來的,著重闡述了三焦所屬臟腑在溫病過程中的病理變化,證候特點及其傳變的規律。以上焦病證為例。風熱...
第二節 太陽病辨證 第三節 陽明病辨證 第四節 少陽病辨證 第五節 太陰病辨證 第六節 少陰病辨證 第七節 厥陰病辨證 第五章 衛氣營血辨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衛分證辨證 第三節 氣分證辨證 第四節 營分證辨證 第五節 血分證辨證 第六章 三焦辨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上焦病辨證 第三節 中焦...
三、溫病的病因 四、溫病的發病 五、溫病的病機 六、溫病的分類 七、溫病與傷寒 第三講溫熱病的辨證綱領與治療原則 一、溫熱病的辨證綱領——衛氣營血辨證 二、溫熱病的治療原則 第四講上焦篇·溫熱病 一、溫病概述 二、衛分證候 三、氣分證候 四、營分證候 五、血分證候 第五講中焦篇 ……
卷一 上焦篇 卷二 中焦篇 卷三 下焦篇 卷四 雜說 卷五 解產難 卷六 解兒難 內容簡介 《溫病條辨》仿《傷寒論》體例,分條列論,以求簡要易誦,又恐簡而不明,且免後人妄注,於是吳瑭在各條之下詳加辨析議論,故以“條辨”命名。共6卷,另有卷首1卷。卷首為“原病篇”,引《內經》以求溫病之原始...
上焦病證 上焦病證,是指溫熱病邪,侵襲人體從口鼻而入,自上而下,一開始就出現的肺衛受邪的證候。溫邪犯肺以後,它的傳變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順傳”,指病邪由上焦傳入中焦而出現中焦足陽明胃經的證候;另一種為“逆傳”;即從肺經而傳入手厥陰心包經,出現“逆傳心包”的證候。【臨床表現】微惡風寒,...
三焦證候是根據三焦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的證候分為上、中、下三焦病證,是用以闡明三焦所屬臟腑在溫熱過程中的病理變化、證候變現及其傳變規律,從而指導治療。中醫套用 外感溫熱疾病,按三焦辨證來分類,可分為上焦病證、中焦病證、下焦病證三類,以此說明溫病初、中、末三個不同階段的病變特點。1、上焦證候 溫熱病...
辨證病證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為綱,對溫病過程中的病理變化、證候特點及其傳變規律進行分析和概括,確立治療原則並藉以推測預後轉歸的辨證方法。為清代吳鞠通所創立。側重於對濕熱病證的辨證。①上焦病證 溫病由口鼻而入,鼻通於肺,故溫病開始即出現肺衛受邪的症狀。溫邪犯肺以後,有兩種傳變趨向:一為順傳,...
風熱犯肺證,中醫病證名。指風熱侵襲,肺衛失宣,以咳嗽、發熱惡風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本證在三焦辨證中屬上焦病證;在衛氣營血辨證中則屬衛分證。常見於感冒、咳嗽、哮喘、失音,以及現代醫學的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病因病機 本證是因外感風熱之邪或風寒郁久化熱,侵犯肺衛,肺失宣清所致。辨證要點 風熱...
熱郁胸膈證,中醫病證名。是指上焦熱盛,郁滯胸膈而出現的證候。概述 熱郁胸膈證,中醫病證名。是指上焦熱盛,郁滯胸膈而出現的證候。病因病機 邪熱熾盛,熱擾胸膈。辨證要點 本證初起為上焦無形熱盛,郁滯胸膈,擾心犯胃,故見身熱,懊憹心煩,欲嘔不得嘔等。若胸膈鬱熱不解,勢必化火,燔灼內外,充斥上下...
清宣潤滋上焦。主治 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氣管炎以乾咳為主證。辨證屬燥熱病邪侵擾上焦頭目者。方義 證因秋季感受燥邪,而致乾咳諸症。燥熱病邪上擾頭目,治宜清輕透邪,清心宣肺。心肺同居上焦,故方中以桑葉、蟬衣、薄荷宣肺解表.清輕透邪;山梔、淡竹葉、木通清泄心火,導熱下行;密蒙花、甘菊甘...
辨證施治 (一)內治法 1.上假熱而下真寒 證候: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湧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身冰冷。治則:上病下治。方藥:附子、熟地(半斛【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山萸、麥冬、茯苓、五味子、丹皮、澤瀉、肉桂。用法:水十碗,煎三碗,探冷與服,其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氣服之...
肺痿,中醫病名。是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症狀,為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本病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後期發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與脾、胃、腎等髒密切相關。發病機理主要為熱在上焦,肺燥津傷;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以致津氣虧損,肺失濡養,肺葉枯萎。辨證有肺臟虛熱和虛冷兩大類,以...
其後又有在學術上毫無門派之見的吳鞠通(1758—1836),在全面研究上迄《素問》、張仲景,下至吳有性、葉天士的相關學說後,把溫病傳變與臟腑病機聯繫起來,提出將溫病分為上焦(肺與心)、中焦(胃與脾)、下焦(肝與腎)三個階段,即所謂“三焦辨證”的理論體系。產生原因 溫病學派產生成熟於明清兩代的我國南方...
惡寒發熱是外感表證的主證,如六經辨證中的太陽病,衛氣營血辨證中的衛分證,三焦辨證中的上焦證,均可見此。中醫辨證中惡寒發熱屬於外感表證---醫經云:有一分惡寒、則有一分表證。1、風寒束表:惡寒發熱,惡寒重,發熱輕,兼有身痛,無汗而喘,脈浮緊,多發於冬季。2、風熱犯肺:惡寒發熱,發熱重,惡寒輕...
在衛氣營血辨證中,李積敏將它稱之為“循分傳”,一般學術界稱為“順傳”。即病變從衛分開始,依次傳入,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在三焦辨證中,李積敏將它稱為“循焦傳”,學術界仍稱之為“順傳”。即由上焦手太陰肺開始,依次傳入,上焦→中焦→下焦。越傳 在六經病症中,稱之為“越經傳”,即是隔一經...
竹葉能清泄上焦以除煩,葦根清肺生津以止渴,俱為佐藥。以上幾味藥共同作用,可疏風透表、清熱解毒。除抗訴中藥方劑以外,臨床還根據症狀輕重等選用清開靈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等中成藥進行辨證治療風熱感冒。 針灸療法 治法為祛風解表,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可選用風池、大椎、太陽、列缺、合谷、曲池...
他見解獨特,認為上焦病是指發生在上焦的病變,而人體的膈以上,心肺、頭頸、面部、五官、四肢均分屬上焦,所以治這個部位發生的病特別是虛症用補中益氣湯療效可靠而成慣例。現在常見的面癱、頑固性頭痛、耳聾、眼病術後、網球肘、冠心病、陳舊性心梗、乳頭溢液症、經行浮腫症均可以辨證運用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