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宮銅鐘(亦名神鐘。金鐘),原掛在號稱“神仙所都、百神受職之所”的中國道教最大的道宮——大上清宮鐘樓內。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貫徹宗教政策,1959年11月30日此鐘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保護。但在“文革”期間鐘樓被毀,大鐘倒在地下,龍頭被鋸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1981年貴溪文化館將鐘遷入天師府二進門院內,交由天師府保管,先做了一個竹製的保護亭,後竹亭壞了,1992年省文物局撥出了專款重建水泥鋼筋結構的保護亭,並對外開放供遊人、學者參觀研究。據考證,此鐘系正一教主嗣漢第40代天師張嗣德、玄教宗師吳全節,會同上清官提點戴永堅、提舉知宮龔德同等於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鑄造,迄今已640餘年。凡用赤金九千斤,鐘長(高)一丈,中圍一丈八尺,鐘唇厚三寸九分,加上龍頭共重9999斤。鐘上端鑄有雙龍盤頂的圖案,向上彎曲的龍身為懸掛銅鐘的系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