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故居

上海魯迅故居

在(原施高塔路130號),即大陸新村9號,是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群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陸銀行上海信託部投資,於民國20年(1931年)落成。魯迅故居是大陸新村132弄的最後第二幢。魯迅在民國22年4月11日以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遷入,民國25年10月19日在這裡逝世。魯迅逝世後,許廣平搬出,故居主人幾經變化。1950年1月恢復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魯迅故居
  • 類別:人文景點
  • 地點: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
  • 竣工時間:民國20年(1931年)
  • 開放時間:09:00~16:00(逢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
  • 占地:78平方米
  • 建築面積:222.72平方米
  • 文物歷史:民國22年4月11日
  • 門票價格:5.00元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景點類型:故居 
  • 所屬城市:上海市
  • 榮譽: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所屬國家:中國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結構,歷史,軼事,交通信息,現狀,

簡介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間他陸續出版了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上海魯迅故居外觀上海魯迅故居外觀
1930年魯迅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鬥爭。
魯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區橫浜路景雲里。1933年4月魯迅搬至現山陰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陸新村)9號,這是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群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

結構

魯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築面積222.72平方米。現屋內陳列著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故居內的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
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景復原;屋前有小花圃,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底層前間是客廳,沿西牆放有書櫥和瞿秋白留贈的書桌。後間是餐室,東牆放著西式衣架帽架。
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書齋。東面是張鐵床,沿西牆放著大衣櫃、茶几、兩把藤椅和一隻鏡台,鏡台上陳列著外國版畫。一幅周海嬰出生16日時的油畫像掛在山牆的五斗櫥的上端。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菸具和花具。窗邊壁上的日曆維持著原狀:民國25年(1936年)10月19日,鏡台上的鬧鐘指針停在凌晨5時25分,顯示著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二樓後間為儲物室,有儲物箱、櫥櫃、吊籃等;儲物室後為衛生間。
三樓前間有陽台,在海嬰與保姆的臥室,除一張大床外,室內陳設簡單。後間是客房,放著簡單的臥具、桌椅和書櫥,在這裡魯迅掩護過瞿秋白馮雪峰等共產黨人。三樓後有樓梯通向樓頂。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剛到上海魯迅住在景雲里23號時,每日總要到由日本友人內山完造開的書店看書、購書,隨著交往的日益加深,魯迅和內山完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內山完造始終如一地忠實於他們之間的友誼,並設法保護魯迅的安全。另外魯迅與共產黨早期領袖瞿秋白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誼(瞿秋白故居魯迅故居相距甚近)。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國民黨殺害。為了紀念亡友,魯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瞿秋白的《海上述林》出版、譯作上。這一年他經常在病中,體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還支撐著病軀,堅持一遍、兩遍地看校樣,表達了他對亡友的無限深情。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享年56歲。魯迅去世至今已70多年,他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價值,不但沒有被歷史沖淡,而且愈發明晰、愈益增輝。魯迅光輝的一生正如毛澤東所評價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垂老不變的青年的熱情,到死不屈戰士的精神,將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間”。
魯迅故居內的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魯迅逝世後,許廣平遷居淮海中路淮海坊時曾帶走。1950年恢復魯迅故居時由許廣平捐贈。
館名為已故周恩來總理親題。建築外形具有魯迅故鄉紹興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館內的1.7萬餘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鬥歷程,重點表現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歷史

魯迅故居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僑占住。抗戰勝利後,一度為茶葉專家吳覺農寓所的一部分。
1949年讓與民生實業公司,作為該公司投資的太平洋輪船公司的職工宿舍。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1950年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文化部籌建上海魯迅紀念館時,決定恢復魯迅故居。同年9月徵用了大陸新村9號,經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魯迅夫人許廣平(時為政務院副秘書長)來滬指導籌建。經多方調查核實,在許廣平指導下恢復。
1951年1月7日作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組成部分對外開放,1952年5月改為內部開放,1989年3月起對外開放。 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軼事

魯迅在這裡先後編選他的歷史小說《故事新編》,和《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7本雜文集,翻譯了《表》、《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4本外國文學作品,編印出版了《木刻紀程》、《引玉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等中外版畫;編校出版了瞿秋白的譯文集《海上述林》上下卷。魯迅在這裡會見過瞿秋白、茅盾馮雪峰和A·史沫特萊、內山完造等中外著名人士。因魯迅故居地為“越界築路”地區,具有半租界性質。魯迅以“租界”兩字的一半命名自己的書齋為“且介亭”。後間是貯藏室,有1隻瞿秋白留下的紅色破皮板箱,兩邊的木箱盛放著魯迅舉辦版畫展覽時的鏡框,1隻多層用品櫥,內有魯迅的修書工具、藥品和醫療器皿等各種什物。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交通信息

上海火車站乘坐軌道交通3號線到虹口足球場站下車,再向東行300米左右即到;在附近有站點的公共汽車線路有:70、97、18、318(夜宵線)、939、139、21、47等,通向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等處。

現狀

魯迅故居現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參觀門票8元,有工作人員帶領參觀並講解陳設等,室內不允許拍照。故居旁的魯迅公園內,建有魯迅紀念館,同時供人瞻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