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工業志

上海航空工業志

《上海航空工業志》2008是江西出版社年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了航空類各種機械的構造以及中國上海航空工業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航空工業標誌
  • 類型:工業
  • 性質:圖書
  • 裝幀:平裝
目錄,企事業,教育,

目錄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輕小型飛機飛機修理改裝
第二章運10飛機
第三章MD-82合作項目
第四章渦扇8發動機
第五章航空電子設備
第六章航空電器
第七章航空測控設備
第八章民品生產
第九章技術諮詢服務
第十章物資供銷
第十一章對外貿易
第十二章企事業
第十三章職工
第十四章教育
第十五章中國共產黨
第十六章民眾團體
第十七章人物
專記
附錄 編後記
《上海航空工業志》修編人員名錄
著作權頁

企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海曾建立過兩家小型飛機製造工廠,但在抗日戰爭中先後被炸毀及內遷。
上海解放後,從1949年8月起,空軍、民航及中央航空工業部門陸續在上海建立航空工業的生產、科研和教育、物資、外貿等單位。至1990年末,上海航空工業共有25個企事業單位。其中兼有局級行政管理職能的航空工業公司1個,航空工廠4個,科研教育單位5個,供銷外貿單位4個,其他生產經營服務單位11個。
長期以來,上海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管理體制分散多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上海航空工業的領導管理體制有了較大變化,至1990年已基本形成以部為主的領導體制,並由上海航空工業公司領導和歸口管理大部分單位。

教育

民國22年(1933年),上海交通大學從校外請人開設航空課程。民國24年秋,該校在機械學院內增設航空門,從機械系四年級學生中選取12人轉入航空門四年級,至民國25年畢業。以後各屆均從機械系三年級下學期起選12人左右轉入航空門。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後,交通大學從徐家匯遷入租界繼續上課,至民國31年停辦。航空門共畢業7屆、72名學生。同時,民國29年在重慶成立的交通大學分校,於民國31年設立航空工程系,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上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時共畢業5屆約110名學生(包括在重慶畢業的第一屆學生)。上海解放後,交通大學繼續開設航空工程系。至1952年國家調整高等學校院系時,該系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航空系合併,在南京建立華東航空學院。
1951年11月,軍委民航局在上海龍華機場建立民航第三學校。翌年6月,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接收民航第三學校後,改名為上海機械學校。原設有培養中等技術人員的中級部和培養技術工人的初級部。1953年4月取消中級部,成為單一的技工學校。同年9月改名為華東第250技工學校。翌年1月學校遷至龍山路326號新址(即今航空電器廠廠址)。1956年一度改名為246工人技術學校,同年6月定名為上海第一航空工業工人技術學校。1957年11月,學校又遷至已停辦的江灣航校原址彰武路100號。此時,學校占地面積發展到10.17萬平方米。從上海機械學校至第一航空技校,先後設有鈑金、鉚接、車、銑、磨、刨、鉗等主要工種,共畢業5屆學生2793人,其中技工畢業生2653人,器材及統計訓練班畢業生140人。技校實習工廠自1953年起製造工具機,不斷裝備自己。實習生產的產值1958年達222萬元,1959年又增至354萬元,使學校能夠自給自足。1959年8月,一機部決定將第一航空技校改建為上海航空工業學校,1969年三機部決定將學校改建為上海航空電動機構製造廠(即今航空機械廠)。
“文化大革命”前,曾先後與第一航空技校和上海航校並存過2所航空工業中專學校和1所技工學校,但時間都比較短暫。2所中專學校為1956年初籌建的上海第一航空工業學校和第二航空工業學校。第一航校因校址鄰近江灣地區,故稱為“江灣航校”。第二航校在漕河涇征地建造。兩校共招生1300人,合在第一航校上課。第二航校於1957年1月停建,併入第一航校,改稱上海航空工業學校。1957年8月該校停辦,所有學生分別調往西安、北京、瀋陽、南昌4所航空工業學校繼續學習。1960年1月,一機部四局為適應加速航空工業發展的需要,決定在全國新建11所航空工業技校,其中上海1所建在閔行區,校名沿用上海第一航空工業工人技術學校,被稱為閔行技校。上海航校從幹部、師資等方面給予支援。該校設車、磨、銑、鉗、航空電器等工種,共招收5屆1745名學生,畢業2屆共636名學生。1965年4月,該校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
1978年6月,上海市府決定復辦上海航空工業學校,由上海市708工程辦公室領導。後於1989年11月歸屬航空航天工業部領導。
此外,航空電器廠曾於1964年開辦半工半讀技術學校,至1969年底停辦。1972年以後,先後開辦上飛廠、航發廠、航空電器廠和航空機械廠4所廠辦技工學校,其中航空機械廠技校於1978年停辦。上飛廠於1974年開辦“七·二一”工人大學,1980年改為職工大學。
同時,各企事業單位均重視開展職工培訓,設有專門教育機構,根據各單位擔負的科研生產任務和各類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各種培訓,以不斷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業務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