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
  • 作者:《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年9月
  • ISBN:7-5628-0693-4/Z·142
  • 編纂人員:王一飛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是以實事求是的原則編纂的一部反映本校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著述。 二、本志分為圖片、凡例、總述、大事記、正文、附錄和編後記。總述總攬全書;正文為十三篇;圖表隨文編列。 三、本志時限。上限為1952年10月,下限原則上為1990年底。總述、大事記及人物則延至1996年。

作品目錄

封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
圖片
1、1984年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市長江澤民來校視察。
2、198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見與本校合作籌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美國民間健康基金會主席華而許博士。
3、1989年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副市長謝麗娟聽取本校校長王一飛、副校長薛純良匯報學校工作。
4、1992年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在本校40周年校慶大會上致詞。
1、1952年10月24日上海第二醫學院成立大會。倪葆春副院長主持會議,主席台上就座的有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盂憲承、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兼上海第二醫學院院長宮乃泉。
2、1953年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孫仲德在全院教職工大會上作形勢報告。
3、1958年8月中共上海第二醫學院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圖為院黨委書記關子展作工作報告。
4、1978年院黨委書記左英在辦公室。
1、1981年院黨委書記李向群在校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講話。
2、1985年學校舉行執教50年以上老教授祝賀大會。圖為校長王振義、黨委書記潘家琛向前院長蘭錫純教授祝賀。
3、1992年校黨政領導討論工作。
1、中國工程院院士、消化內科專家江紹基教授(1994年)
2、中國工程院院士、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教授(1994年)
3、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陳竺研究員(1995年)
4、中國工程院院士,顯微、整復外科專家張滌生教授(1996年)
1、教育家胡文耀教授
2、醫學教育家倪葆春教授
3、兒科醫學專家高鏡朗教授
4、心血管外科專家蘭錫純教授
5、內分泌學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鄺安堃教授(左四)
1、骨科專家葉衍慶教授
2、心內科專家黃銘新教授
3、微生物與免疫學專家余尌盇堃教授
4、中醫傷科專家魏指薪教授
5、外科專家傅培彬教授、董方中教授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張錫澤教授
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陳家倫教授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邱蔚六教授
5、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過邦輔教授
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金正均教授
1、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博士生導師楊之駿教授(右二)(1984)
2、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博士生導師湯雪明教授(右一)(1986)
3、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博士生導師、王一飛教授(1988)
4、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博士生導師許以平教授(中)(1988)
5、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博士生導師戴克戎教授(左一)(1990)
6、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者、博士生導師周光炎教授(右-)(1992)
1、升旗。
2、軍訓。
3、基礎醫學院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人體解剖。
4、基礎醫學院教師給學生上課。
5、仁濟臨床醫學院教師指導學生臨床實習。
6、瑞金臨床醫學院中外學生一起聽課。
1、兒科醫學院教師向學生作臨床示教。
2、口腔醫學院學生在進行修復實習。
3、檢驗醫學專業實驗教學。
4、護理專業教師向學生作臨床示教。
5、研究生會學雷鋒服務隊在街頭醫療諮詢。
1、兒科專家、博士生導師郭迪教授
2、胸心外科王一山教授(中)指導博士生研究生物心瓣膜
3、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心血管專業龔蘭生教授
4、眼科專家、博士生導師陸道炎教授
5、博士生畢業留念
1、科研與重點學科建設工作會議
1、1號、2號教學樓
2、圖書館
3、動物實驗樓
4、研究生宿舍樓
5、附屬衛生學校
1、附屬寶鋼醫院急診室
2、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門診大樓
3、附屬瑞金醫院外科大樓
4、附屬新華醫院內科大樓
5、附屬仁濟醫院綜合樓
1、1954年附屬宏仁醫院蘭錫純、黃銘新教授等施行國內首例二尖瓣狹窄閉式心內分離術,圖為學校授獎大會。
2、1958年附屬廣慈醫院搶救成功燒傷面積達89%的工人邱財康。
3、1972年附屬仁濟醫院在針刺麻醉下施行首例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
4、1974年附屬新華醫院丁文祥教授施行首例嬰幼兒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
1、1956年孫仲德院長等會見蘇聯心臟病學專家。
2、1981年二醫主辦上海國際燒傷學術討論會。
3、1985年王振義校長授予美國德克薩斯州心臟研究所兩位教授為“顧問教授”。
4、衛生部法語培訓中心在本校成立。
1、1994年法國總理愛德華·巴拉迪爾來校訪問。
2、1994年王振義教授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接受凱特林醫學獎。
3、1985年法國科研和技術部部長居里安代表密特朗總統授予鄺安壟教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4、史濟湘教授獲美國燒傷學會伊文思獎和義大利魏德克基金世界燒傷醫學獎。
歷屆黨政領導參加《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審稿會。
凡例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篇 黨政領導
第一章 領導體制
第二章 黨的領導
第一節 黨代會和黨委會
第二節 黨委機構
第三節 黨委的基層組織
第五節 黨務工作
第三章 行政領導
第一節 院(校)長
第二節 院(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
第三節 校級各專門委員會
第四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篇 民主黨派與民眾團體
第一章 民主黨派
第二章 工會婦委會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婦委會
第四章 學生會與研究生會
第一節 學生會
第二節 研究生會
第五章 校友會
第三篇 本科、專科教育
第一章 院、系專業設定
第一節 專業設定
第二節 專業設定簡介
第二章 培養目標與教學計畫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教學計畫
第三章 教學大綱與教材建設
第一節 教學大綱
第二節 教材建設
第四章 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
第一節 備課
第二節 課堂講授
第三節 實驗教學
第四節 臨床教學
第五節 電化教學
第六節 第二課堂教學
第七節 成績考核
第五章 教學改革與教育研究
第一節 教學改革
第二節 教育研究
第六章 教學管理與教學制度
第一節 教學管理機構
第二節 教學基層組織
第三節 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第四節 教學管理工作與制度
第七章 德育
第一節 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育
第二節 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第三節 形勢和政策教育
第四節 四項基本原則教育
第五節 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第六節 “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
第七節 職業道德教育
第八章 體育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課程設定
第三節 課外體育活動
第四節 體育競賽
第五節 運動代表隊
第六節 民兵與軍訓
第九章 招生
第一節 招生制度
第二節 招生工作
第三節 學籍管理
第十章 畢業
第一節 畢業考核
第二節 學位授予
第三節 畢業分配
附:上海半農半讀醫學專科學校
第四篇 研究生和博士後教育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沿革
第二章 學科專業設定
第一節 副博士研究生
第二節 博士研究生學科、專業與導師
第三節 碩士研究生學科、專業
第四節 學科、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章 招生
第四章 培養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培養類型
第三節 培養方案
第四節 培養方法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的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管理規章制度
第三節 學籍管理
第四節 畢業分配
第六章 學位
第一節 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第二節 學位管理
第三節 授予碩士、博士學位人數統計
第四節 學位授予質量評估
第五篇 留學生、成人、中專教育
第一章 留學生教育
第一節 留學生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三節 培養目標、學制、教學形式
第四節 管理制度
第五節 留學生人數
第二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夜大學
第二節 職後繼續教育
第三章 中等醫學教育
第一節 沿革
第三節 專業設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畫
第四節 師資隊伍和教學組織
第五節 各個時期的教學特點
第六節 畢業生數與質量評估
第六篇 臨床醫療
第一章 瑞金醫院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特色學科、專業
第二章 仁濟醫院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特色學科、專業
第三章 新華醫院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特色學科、專業
第四章 第九人民醫院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特色學科、專業
第五章 寶鋼醫院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業務建設
第七篇 科學研究
第一章 研究機構
第一節 研究所
第二節 研究中心
第三節 重點實驗室
第四節 直屬研究室
第二章 重點學科建設
第一節 高教局第一批重點學科
第二節 國家教委重點學科
第三節 高教局第二批重點學科
第三章 研究成果
第一節 全國科學大會及上海市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第二節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第三節 部委級科技成果獎
第四節 上海市市級科技成果獎
第五節 上海市局級科技成果
第六節 專利
第四章 論文、著作及學術刊物
第一節 論文與著作
第二節 學報
第三節 雜誌與叢書
第四節 內部刊物
第五節 教師學術刊物任職
第五章 學術活動及學術團體
第一節 學術活動
第二節 學術團體
第六章 科研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與機構
第二節 科研計畫
第三節 科研經費
第四節 成果鑑定與推廣
第五節 專利管理
第六節 科研管理規章制度
第八篇 教職工
第一章 教職工人數變化概況
第二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的組成
第二節 教師的管理
第三章 師資培養
第一節 建校14年的師資培養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的師資培養
第三節 學術梯隊建設
第四章 職工
第一節 職工概況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一節 教師職務
第二節 破格晉升專業技術職稱
第六章 工資
第一節 工資概況
第二節 津貼與福利
第七章 教職工管理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編制的管理
第二節 人員任用
第三節 人員調配
第九篇 國際交流
第一章 來訪
第一節 參觀訪問
第二節 講學交流
第三節 授予來訪學者榮譽稱號
第二章 出國
第一節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第二節 出國訪問、講學、合作科研
第三節 援外醫療隊
第三章 舉辦國際學術會議
第四章 對外聯繫與合作
第一節 校際聯繫
第二節 下屬單位與國外合作交流
第三節 合作項目及研究課題
第四節 與美國民間健康基金會的合作
第五節 與法國醫學界的合作交流
第六節 教師獲得國外榮譽獎章
第七節 教師獲得國外榮譽稱號
第十篇 醫學圖書情報中心
第一章 館舍與設備
第一節 館舍建設
第二節 設備
第二章 經費與館藏
第一節 圖書經費
第二節 文獻採集
第三節 館藏特色
第四節 圖書分類與編目
第三章 文獻利用與交流
第一節 書刊閱覽與流通
第二節 聲像資料的利用
第三節 善本書整理
第四節 書庫調整與資料交換
第四章 文獻檢索與情報服務
第一節 文獻檢索
第二節 情報和技術服務
第三節 編印出版物
第五章 圖書館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人員培養
第三節 規章制度
第十一篇 教育設施
第一章 校園與校舍
第一節 校園
第二節 校舍
第二章 教室與實驗室
第一節 教室
第二節 實驗室
第三節 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設施
第三章 體育場館
第四章 電化教育設施
第五章 校辦工廠與校辦產業
第一節 科技服務部
第二節 醫用雷射技術中心
第三節 醫藥材料廠
第四節 印刷廠
第五節 維修中心
第十二篇 後勤
第一章 經費
第一節 教育事業費
第二節 科研經費
第三節 衛生事業經費
第四節 基本建設經費
第五節 其他經費
第六節 預算外資金
第二章 總務工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工作範圍
第十三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胡文耀
高鏡朗
范承傑
魏指薪
王以敬
謝大任
孫仲德
鄺安壟
楊士達
余(賀)
陸南山
葉衍慶
席應忠
李丕光
蘭鐋純
聶傳賢
潘孺蓀
郭泉清
孫桐年
童致棱
宮乃泉
田雪萍
毛承樾
傅培彬
曹裕豐
陶清
何永照
關子展
邱立崇
江紹基
佘亞雄
第二章 人物傳略
鄺翠娥
鄧裕蘭
陳文鏡
沈錫元
吳雲瑞
馮芝庭
唐士恆
沈永康
余新恩
葛懷誠
黃翠梅
朱爾梅
曹福康
馮固
陳邦憲
李暫行
肖文新
徐瑞和
程賢家
王秀峰
潘家驤
陸道炎
沈耕榮
附錄
同德醫學院
編後記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志》編纂委員會名單
著作權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