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沐恩堂
- 原名:中區監理會堂
- 創建時間:1887年
- 建築風格:新哥德式風格
- 地理位置:上海市西藏中路九江路口
- 宗教:基督教美國衛理斯教派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交通:捷運一號線人民廣場站地址:西藏中路316號
開放時間:平時不對外開放,星期日7:30、10:00、14:00、19:00做四次禮拜,星期六7:00-16:00遊人可進去參觀。
簡介
上海沐恩堂,位於上海市中心的西藏中路,原來屬於基督教監理會教堂。
最初創建於1887年,那時名叫中區監理會堂,由於在創建時,美國監理會得到了一名叫慕爾的美國信徒巨額捐款,所以1890年改名為慕爾堂,以表示對他的紀念。1929年,該教堂向西遷移,建造了現在的這座教堂。
教堂由一位歐洲設計師設計,屬於新哥德式風格,1931年建成。教堂為磚木結構,有寬大的門廳,中部是教堂的主體部分,總共能容納1000人,其中正廳560人,樓座380人,唱詩班處60人;大堂的長方形柱子和樓座的欄桿以及講經台都用斬假石飾面,室內露出水泥幔尖拱頂。1936年,一位美國教徒前來參觀時,曾捐資在教堂的鐘樓頂部安裝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燈十字架,從而使該教堂成為當時上海乃至遠東地區的著名教堂。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這裡舉行聯合禮拜,並正式把它的名字定為“沐恩堂”。“文革”期間停止宗教活動,教堂一度由南京中學使用。1979年起恢復宗教活動,教堂歸回基督教管理使用。1989年9月25日,沐恩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近代建築。 教堂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為134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138平方米,磚木混合結構。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擔任建築設計,鄔將建築平面和造型設計得自由組合,外牆以凹凸紅磚相拼,體現了他設計的特性。建築群正中為大堂,三跨空間,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圍有挑台,共設1000個座位。西南角有塔樓一座,毗鄰有4層附屋和附屬學校。外立面為深褐色面磚,牆角和窗框鑲嵌隅石,顯得古樸和神秘。教堂建成後,被當時稱為“建築雄偉,居全國各堂之首”。1936年有位美國教徒捐款,在塔樓頂部安裝5米高的霓虹燈十字架,底座裝了馬達,可使閃亮的十字架四面轉動,使教堂名氣更大。
1979年起恢復宗教活動,教堂歸回基督教管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