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

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上海民間收藏門類達200種,素有中國收藏“半壁江山”之稱。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則是將這些收藏中的精華,匯集、陳列起來,具有“新”、“奇”、“精”、“博”的特點。建於三山會館的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集中了上海地區10多萬收藏愛好者藏品之精華,陳列館不僅是上海地區民間收藏、欣賞與交流的中心,也是上海進行中外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
  • 特點:新”、“奇”、“精”、“博
  • 創立:1992年10月25日
  • 傳統類:青銅器、玉器、陶瓷器
簡介,歷史背景,舉辦活動,

簡介

1992年10月25日,上海民間收藏品陳列館正式創立,與此同時,一個雲集了5000餘件藏品的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上海民間收藏品大展也拉開了帷幕。有位來自杭州的參觀者在留言簿上寫道:“申城藝術精品多,民間收藏第一館”。14個年頭匆匆而過,近百個展覽,數以萬計的參觀人次,使“民間收藏第一館”的名聲越傳越響,越傳越遠。

歷史背景

該館設在古色古香的三山會館裡。沿中山南路漫步到南浦大橋西邊引橋口,就會看見一幢紅牆青瓦、古樸端莊的古典建築,它就是三山會館。這是上海地區唯一修復的晚清會館建築,系福州籍旅滬商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集資建造,具有同鄉與同業會的性質。“三山”系指福建境內的九仙山、閩山、越王山,以指福州。秀麗清雅的三山會館由大廳、東南廂房與戲台組成,外圍高聳的風火牆具有典型的福建民居風格。
會館內最精彩的當屬古戲台,其藻井由下而上雕刻著“五福捧壽”“暗八仙”的吉祥圖案,再上面是上海老城的八座城門,雖歷經近百年風雨,但依然金彩熠熠,古韻誘人,使三山會館本身成為了一件精妙絕倫的收藏品。 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與文化風格,造就了上海這箇中國收藏的半壁江山。早在清朝,上海已成為繁華的大商埠,各地的官宦望族、文人雅士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黃浦江畔,作為他們的重要財富之一的收藏品,也隨之攜來,從而使申城的收藏活動空前活躍。清末黃式權《淞南夢影錄》卷引袁翔甫《望江南》詞雲:“申江好,古玩盡搜探。商鼎周彝酬萬鎰,唐碑晉帖重千鐮,真偽幾曾諳”。
20世紀9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迅猛大潮下,上海的民間收藏更是日新月異,收藏大軍已達10萬之眾。繁多的收藏品可概括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類,如字畫、青銅器、玉器、陶瓷器、竹木牙雕等,另一類是當代收藏品,例如算盤、鐘錶、照相機、雨花石、鑰匙、煙標、火花、撲克、船模、筷子、雜誌、報紙、糧票、玻璃器皿、戲服、徽章、面具、貨幣等。從文物及經濟價值來講,後一類雖不及第一類,但它是一個五花八門的世界,涉及面廣,愛好者眾,無奇不有。這就是海派收藏的風采。

舉辦活動

90年以來舉辦的收藏展
上海民間收藏品陳列館自開館以來,一共舉辦了近百場民間收藏展,其中許多精彩的展事已載入上海乃至中國民間收藏史冊上。如:1993年迎東亞運珍石展、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收藏品展;1994年吳昌碩誕辰一百五十周年書畫作品展、古董藝術家具展;1996年中國南京紫檀軒明清家具收藏展;1997年曆代佛像藝術展、民間藝術絕技精品展;1998年中外電話磁卡集錦展、百年恩來收藏展;2000年千年古燈展;2002年上海民間收藏大展;2003年中外撲克牌收藏展;2004年迎新年民間文化藝術展、中國京劇文化收藏展;2005年勿忘歷史,祈福和平——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史料展。
最新舉辦的大型展覽是“2006年‘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民間收藏”,上海民間收藏陳列館余名藏家的千餘件展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上海地區流傳的九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顧繡、嘉定竹刻、京劇、滬劇、崑曲、越劇、南匯鑼鼓書、烏泥涇手工棉紡技藝等,其中有滬上傳統歲時節慶文化溯源及相關的器物,以及民間世代相承的民俗用品,更多的是精彩的傳統手工藝品。這些琳琅滿目的展品有不少是首次亮相,例如顧繡製作工藝流程,海派京劇戲服繪樣稿,微型江南絲竹樂器,京、崑劇早期老唱片,滬、越老戲單,以及海派玉雕、石刻、微雕、燈彩、葫蘆雕、中國結、九鏈環、蛋殼雕、橄欖核雕、上海剪紙等,從中折射出我國文化遺產所蘊涵的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以及想像力與創造力。這些精美的展品,也將民間收藏第一館裝點得格外妖嬈。
上海民間收藏品陳列館舉辦的展覽,有不少在上海乃至中國是開先河的,2004年6月8日開幕的新岸藝術作品展即為一例。該展是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在服刑人員中開展“習美”活動20周年時向社會公開亮相的展覽,展出的近百幅油畫、國畫、裝飾畫、磨漆畫全部來自服刑人員。那一件件震撼人心的作品使人認識到美能呼喚人們的靈魂,讓參觀者懂得了正義戰勝邪惡的真正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