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門戶口岸,連線世界的橋樑紐帶,也是中國大陸首座同時擁有兩個國際機場的城市,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分別位於城市的東西兩側。為了適應“一市兩場”的上海空港運行新格局,1998年5月28日,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成立,統一經營管理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機場。
近年來,在民航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關心下,上海機場集團緊緊圍繞推進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大戰略目標,樹立“超越航空,超越上海”的全局觀念,堅持“戰略規劃引領企業發展”的科學發展思路,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在安全服務效益和建設改革發展等各方面取得新的業績。
自2009年起,上海機場集團公司聯手香港機管局成立了滬港機場合資公司,並引入香港機場的先進管理理念,全面對標香港機場的服務管理水平,在服務管理、商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注重引進香港機場專業化做法,推動了
虹橋機場的服務創新和服務質量提升。
2009年,上海兩大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47.69萬架次,實現旅客吞吐量5699.9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98.25萬噸,浦東機場貨運量保持全球機場第三位。截至2009年底,有74家中外航空公司開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與上海通航的國內外城市達到183個。虹橋機場實現了自獨立運行以來的第22個安全年,浦東機場自開航以來保持了年年安全。
目前,上海機場集團正加快軟硬體建設,以進一步適應航空樞紐運營的要求。在2008年3月投入運營的浦東機場第二航站樓的設計建設中,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理念。2010年3月,作為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主體工程,包括第二航站樓和第二跑道在內的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率先投入使用,一個世界級的綜合交通樞紐雄姿初現。至此,上海已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兩個機場四個航站樓五條跑道的城市,兩大機場將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一流的航空服務保障。DHL與UPS的相繼落戶,使浦東機場成為全球首家同時擁有兩個國際轉運中心的機場,為上海率先確立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創造了條件。
《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將上海機場定位於集本地運量集散樞紐功能、門戶樞紐功能、國內和國際中轉樞紐功能為一體的大型複合樞紐,在國家民航總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我們正聯手有關部門和業務夥伴全面推進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世界級樞紐,人性化機場,這就是上海機場集團正在努力建設的現在和未來。
戰略規劃
我們地處亞洲、歐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線的端點,直接服務區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長三角地區,兩小時飛行圈覆蓋中國93%的GDP產出地、54%的國土資源和90%的人口以及日本、韓國的大部分地區。
構建完善的國內國際航線網路,成為連線世界各地與中國的空中門戶,建成亞太地區的核心樞紐,最終成為世界航空網路的重要節點。
這就是上海機場正在建設的未來。
建設時間
第一階段
準備和起步
階段目標:打好樞紐建設基礎
實現標誌:包括浦東機場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浦東、虹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10萬噸,基本確立國際貨運樞紐地位。
第二階段
調整和提高
階段目標: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樞紐
實現標誌:包括浦東機場二期工程設施全面投入運營,虹橋機場改造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兩場客、貨吞吐量分別達到8400萬人次和500萬噸左右,力爭建成亞洲最大的貨運樞紐。
第三階段
成熟和擴展
階段目標:全面確立上海航空樞紐地位
實現標誌:包括客貨吞吐量在亞太地區排名前列,分別達到1.1億人次和700萬噸;浦東機場建成四條跑道,空中交通管制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上海為中心的樞紐航線網路成熟,通航點數量和航班周頻超過世界樞紐機場的平均水平。
擴建工程
包括第二航站樓、第三條跑道和西貨運區在內的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浦東國際機場年旅客保障能力達到6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420萬噸。
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於2005年12月全面開工。作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第二航站樓風格主題被命名為“地”,與第一航站樓的“天”形成鮮明的對比。所謂“地”,就是要讓旅客踏進T2航站樓,就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質樸和無比渾厚。這一切的變化來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第二航站樓等擴建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無論是在流程設計、設施布局、環境,甚至地面交通的換乘等諸方面,都要充分體現樞紐運營的需要和人性化的要求。
旅客中轉過境快速便捷
T2航站樓採用三層式航站樓結構,方便旅客中轉。T2航站樓自上而下分為國際出發層(13.6M)、國際到達層(8.4M)和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等三個旅客活動層。
這種“三層式航站樓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航空公司的中樞運作;能夠更好地適應上海國際與國內間中轉旅客比例較大的特點以及國際國內航班波在時間上錯開的特點,最好地利用可轉換機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近機位的使用效率。在T2中運行的航空公司的各種中轉、過境旅客均在航站樓的中央部位完成,非常便捷。T2航站樓首次設計了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使得國內出發與到達旅客在同一層面上,方便了旅客的中轉,有利於國內樞紐的形成。
由於主樓集中在北區,樓與樓間距不超過500米,旅客辦票和行李處理設施集中,便於航空公司分配和靈活使用。考慮到實際運行中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一般都集中在同一樓內開展中樞運作,因此,大部分旅客的中轉時間將大大小於中樞運作最短時間要求。
目前,浦東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60家左右,航線覆蓋90多個國際(地區)城市、60多個國內城市。2010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057萬人次,比上年猛增27.1%,穩居全國第三大航空港,與廣州白雲機場的4097萬人次僅有40萬的差距。其中貨郵吞吐量更是達到323萬噸,穩居全國第一,比上年增長26.9%。
一體化
按照形成“一體化航站樓”的理念,在T1和T2兩個航站樓之間建設了一個“一體化交通中心”。中心內設定了軌道交通、磁浮、長途汽車、公車、計程車站點,以及停車庫、候車室等交通功能,還設計了大量的無行李值機櫃檯以及商業設施。
一體化交通中心的設計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樓所帶來的陸側車道邊不夠的問題,通過將所有到達社會車輛的車道邊移至停車庫內,將所有公共運輸設計在軌道交通車站的兩側,將計程車、大客車、貴賓車設計在緊靠航站樓的到達車道邊上,將所有出發層的公車、計程車設計在出發車道邊,方便旅客換乘。
另外,設計者將通常安排在零米層的到達層放在了6M層。這樣,旅客可以平緩地進入一體化交通中心,然後進入各人應去的車道邊,實現人車分流。
第二航站樓
位於第一航站樓東側,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
第三跑道
位於第一跑道西側,長3400米、寬60米,4F級,可滿足A380等未來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
西貨運區
西貨運區總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建成後將與其周邊16.8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一併成為基地航空公司以及國際物流巨頭的轉運中心。屆時將與
洋山深水港遙相呼應,形成與世界各地相連線的海陸空物流聯運通道。
五大中心
根據浦東機場多跑道、多航站樓的運行新模式,從管理世界級樞紐機場的目標出發,將對擴建後的浦東機場按照功能、範圍、地域及專業進行集中監控和統一協調,形成機場運行中心(AOC)、航站樓運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設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揮中心(PCC)五個運行管理中心,將有效提升浦東機場的管理效率和資源效用,確保樞紐運營。
虹橋機場
總體規劃
虹橋機場總體規劃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完善上海航空樞紐服務長三角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我們正抓緊啟動包括第二候機樓和第二跑道在內的虹橋機場擴建工程,一座巨型綜合交通樞紐也有望在上海世博會前後落成。
擴建工程
虹橋機場擴建工程按照滿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能力設計建設,主要包括在現有跑道西側新建一條長3300米、寬60米的4E級近距離平行跑道、一座2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配套設施等。
綜合樞紐
根據上海城市交通規劃,一個集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等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將與西擴後的虹橋機場新航站樓相連線。除水路外,旅客可以“上天入地”,方便地換乘到其他各種交通工具。預計工程將在2009 年底初步形成規模,並在2010 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相繼投入使用。由此,將極大方便長三角區域尤其是江浙兩省旅客、貨物進出上海兩場。
相關新聞
2018年8月,據上海市紀委監委訊息: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吳建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