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

《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是上海市政府於2015年發布的相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
  • 來源:三維政策(見參考資料)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2015-2017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
為加快推進本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實現至“十三五”期末全市示範區建設主要指標普遍達到現代化水平,根據上海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規劃,制訂本計畫。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主線,大力發展多功能都市現代農業。充分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優勢,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水平;著力健全農產品標準、質量追溯和風險評估體系,顯著提升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著力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大力提升農業科技綜合水平;著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努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著力推進會展農業、創意農業和休閒農業,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服務農業發展水平,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推動農業集約化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建成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現代農業。
(二)基本原則
——堅持規劃引領。充分發揮規劃在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過程中的引領作用,搞好與本市農業各項規劃的有效對接,強化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規劃引領作用,實現各項工作通盤考慮、方向一致、重點聚焦。
——堅持產業導向。堅持把地產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作為示範區建設的首要任務,重點發展水稻、綠葉菜、奶牛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提升主導產業發展水平。
——堅持生態優先。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實現農業資源向節約、集約、循環和永續利用轉變,促進環境明顯改善,突出都市現代農業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於一體的特點。
——堅持科技創新。充分發揮上海科技資源集中、技術人才聚集的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構建農業科技創新平台,推動產學研結合,實現農業產業跨越式發展。
——堅持產業融合。推進都市現代農業與二、三產業協同發展,依託上海區位優勢,把拓展多種功能作為上海農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在示範區建設中著力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產業融合。
二、行動目標
(一)主要農產品供給保持穩定。在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水稻單產水平穩定提升,支持糧食主產區增強收儲加工能力,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繼續實行主要農產品最低保有量制度,穩定蔬菜種植面積,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達到90%,保障鮮奶、生豬、家禽、鮮蛋和淡水養殖生產能力,最佳化產品結構。
(二)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控。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通過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提升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到2017年,全市“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達到70%以上,地產農產品質量抽樣合格率達到99%以上。
(三)可持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推進低碳和循環農業發展,減少不可再生資源投入,實現資源節約、集約、永續利用。全市耕地保有率基本保持在100%,一、二等地占比達到5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超過0.73,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2萬元以上,探索研究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主要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達92%,畝均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10%以上,整治關閉2720家不規範畜禽養殖場,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實現零排放。
(四)農業經營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大力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到2017年,農業規模經營占比達到85%,糧食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占區縣糧田面積比重達到50%以上,持證從業人員占比達到55%,農戶參加合作社比重達到71%,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70000元,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98000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4.5%,現代農業產出逐年增長。
(五)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先進。推進高標準糧田、設施菜田、標準化果園、標準化畜牧養殖場、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到2017年,全市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5%,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覆蓋率達到77%,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3%,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達到7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糧食作物基本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糧食日烘乾能力2.4萬噸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1%,大專學歷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占比達到80%。
(六)農業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加大對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示範區建設,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農業融資問題;增加農業保險險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合理,農業保險深度穩定在3%以上,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信貸投入達到1.08元。
(七)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示範區建設和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落腳點。通過建立職業化的新型農民隊伍,加快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到2017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年均增長10%左右,農民生活更加殷實。城鄉一體化有序推進,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緊轉方式、調結構,發展多功能都市現代農業,全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附加值,走技術先進、產品安全、規模適度、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調優農業產業布局,依託本地市場優勢,實施品牌戰略,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著力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促進產銷對接,逐步建成產銷一體化經營體系,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推進冷鏈裝備和生鮮農產品配送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結合村莊改造,推進美麗鄉村、郊野公園建設,建設若干農業旅遊服務集聚區,鼓勵區縣打造一批品牌農業旅遊景點,積極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星級景點和精品觀光線路,積極打造長三角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推廣服務平台。(市農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旅遊局、相關區縣)
(二)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劃定200餘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在現有糧田基礎上,劃定並建設8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進糧田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進一步最佳化種植結構和茬口安排,推進秋播麥子、綠肥、深耕曬垡“三三制”模式。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推廣綠色增產技術。圍繞農資連鎖經營、種子統供、植保服務、農機服務以及糧食收儲等方面構建較為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一批產加銷一體化的糧食生產企業。(市農委、市水務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商務委、相關區縣)
(三)確保菜籃子產品供給穩定。突出綠葉菜保障能力,穩定5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完善設施配套,以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構建較為完善的蔬菜生產經營服務體系,提升蔬菜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通過控總量、調結構,開展不規範畜禽養殖整治,整合和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場,構建與環境承載力和環境保護相適應的畜禽生產能力。推進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開展標準化家庭水產養殖場試點,推廣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加強淡化場、良種場、土著品種保種基地建設,發展種源漁業。最佳化經濟作物產業布局,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積極探索立體種養生產模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科委、市環保局、相關區縣)
(四)切實加強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堅守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完善地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提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健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整合三級農產品檢測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可追溯管理體系,加快推進經濟作物和水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提升風險評估預警與應急管理體系。(市農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量技監局、相關區縣)
(五)積極發展綠色低碳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畫,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大力推廣種植綠肥、使用有機肥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明顯減少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全面實施農作物秸稈禁燒,建設運行一批除機械化還田外的秸稈多元化綜合利用項目。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為重點開展畜禽糞尿綜合治理,完成2720家不規範畜禽養殖場的整治關閉。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推廣節水技術,改善農業灌溉水水質。加強生態技術研發和套用,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相關區縣)
(六)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家庭農場,支持糧經結合、種養結合、機農結合等模式的家庭農場發展,探索“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產業化發展模式,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探索發展股份合作形式的農民合作社。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強做大,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集群發展。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市農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相關區縣)
(七)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能力。聚焦農業生物技術、低碳循環農業、農業信息化、食用農產品深加工等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重點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以及共性關鍵技術。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中的套用,繼續加強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推廣,建設智慧農業。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培育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繼續推進本市南繁、西繁基地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在發揮好公益性推廣機構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進行科技對接,參與農技推廣服務,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示範套用。研發都市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多時效、定量化的農業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適用技術,開展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研究。(市農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氣象局、相關區縣)
(八)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重點突破稻麥機械化種植薄弱環節。加快蔬菜耕整地、精量播種、移栽、水肥一體化等機械化技術推廣。加強糧食烘乾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標準化畜禽水產養殖場機械配置,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標準化農機庫房和維修網點建設,以標準化為手段,規範提升農機作業、維修等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快標準化果園耕整地修建、果品分級、水肥一體化等機械化技術推廣。(市農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相關區縣)
(九)推進農田水利和林網化建設。按照“農林水聯動、田宅路統籌、區域化推進”的要求,重點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設施菜地、設施果園、美麗鄉村等建設,實施農村水環境治理、低洼圩區達標、田間水利配套等工程,切實提升灌溉和排澇能力,不斷改善農田灌溉水質。結合河道整治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進農田林網和河道防護林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農委、相關區縣)
(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考核機制,將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與基本農田保護、耕地質量改善、農田水利和農業基礎設施維護管理情況掛鈎,將綠葉菜考核獎勵資金與調結構、轉方式、保全全相掛鈎。完善金融保險服務,提升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的保障能力。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氣象為農服務體制機制,全面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農村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市金融辦、市氣象局、相關區縣)
(十一)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大力發展都市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健全流轉土地收益分享機制,盤活農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保障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水平。(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相關區縣)
四、重點項目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通過聚集九大類項目,重點解決當前制約本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全面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水平。共安排42個項目。
(一)設施裝備建設項目。通過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能力建設,提升農業生產物質裝備現代化水平。2015—2017年三年間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設施菜田1.1萬畝、區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1.3萬畝、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基地5個、標準化水產養殖場2萬畝、糧食烘乾機庫房9.2萬平方米、標準化農機庫房5萬平方米。(市農委、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綠化市容局、相關區縣)
(二)產業提升項目。開展糧食高產創建300萬畝次,推廣高產優質良種、機械化種植和綠色增產技術,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蔬菜標準園、經濟作物標準園,通過推進標準化生產,保障地產蔬菜和經濟作物生產。推進綠葉菜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套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提高綠葉菜質量安全水平。推進畜禽和水產品種源提升項目,建設南方現代奶牛育種服務體系示範區,實施水產良種更新項目,提升畜禽、水產品生產水平。推進農機裝備提升項目建設,解決當前農機作業中的薄弱環節,提升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市農委、市財政局、相關區縣)
(三)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項目。開展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項目,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完善檔案、開展認證、建立資料庫和追溯信息化平台等,實現地產農產品生產可監管、售後可追溯的目標。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強化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上海市和崇明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推進生豬、家禽、肉羊等5個定點屠宰場項目,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相關區縣)
(四)農業環境保護項目。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通過種植冬作綠肥、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廣泛套用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建設運行一批除機械化還田外的秸稈多元化綜合利用項目。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為重點,開展畜禽糞尿綜合治理。(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綠化市容局、相關區縣)
(五)科技支撐能力項目。繼續做好水稻、綠葉菜、西甜瓜、中華絨鰲蟹、蝦類、生豬、果業7大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提高技術支撐能力。推進現代種業發展項目,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新品種,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供種保障能力。實施農業物聯網技術套用重大示範工程項目,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精細農業生產、地產綠葉菜安全監管、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中的示範套用。實施農業氣象中心項目,構建都市現代農業氣象監測網路,大力提升氣象服務精細化水平,建設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示範基地。(市農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氣象局、市綠化市容局、相關區縣)
(六)農業信息雲服務平台建設項目。按照雲計算架構,搭建上海農業信息雲服務平台,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農業電子政務、農業生產信息化等方面的業務系統,並接入公共服務平台,建立信息和數據共享機制,提升信息的套用、管理、服務等功能。(市農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相關區縣)
(七)新型農民培育項目。在浦東新區和崇明縣開展全國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區縣建設的基礎上,聚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萬名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和認定管理,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經營管理能力的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市農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區縣)
(八)產業融合項目。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嘉定、金山等區縣開展農業旅遊集聚區建設,開展星級旅遊景點配套,提升區域農業旅遊能級。開展生鮮農產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崇明構建農產品產銷一體化平台,提高地產優質農產品流通能力。(市農委、市商務委、市旅遊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相關區縣)
(九)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以16個農業重點鄉鎮為重點,聚焦50個片區,開展都市現代農業示範片建設,同時推進面上糧田、菜田、經濟作物水利設施配套。推進松江、金山、青浦等低洼圩區達標建設,消除“十年一遇”以下圩區,“二十年一遇”排澇標準圩區達到60%。重點整治設施菜田機口引水河、重點污染河道等,改善水環境。進一步加強農田林網和河道防護林建設。(市水務局、市農委、市綠化市容局、市財政局、相關區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海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科委、市教委、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綠化市容局、市質量技監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金融辦、市旅遊局、市氣象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推進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負責示範區建設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日常管理等工作。示範區日常管理實行橫向協調、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市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將部門工作與示範區建設有機結合,積極爭取項目、政策、資金上的支持,指導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各區縣政府要相應建立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區縣農委負責示範區建設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日常管理等相關工作。各區縣要根據三年行動計畫,制訂工作計畫,確定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協同工作機制,確保政策資金聚焦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相關區縣)
(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對示範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分類指導,針對各區縣薄弱環節,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財政資金投入績效。加強支農資金整合,努力構建科學規範、富有活力、持續發展的支農政策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促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發揮投融資平台作用,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支持示範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多種類型的金融創新服務。加大信貸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度,提高市、區縣級示範合作社專項擔保貸款額度上限,並將家庭農場納入市財政專項擔保資金貸款範圍。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將財政支持重點放在再保險保費補貼上,市級財政對農業保險機構購買再保險予以補貼。(市財政局、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辦、相關區縣)
(三)強化目標管理。將示範區建設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區縣、鄉鎮政府,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強化目標督查考核,將示範區建設納入各級政府重點工作,對資金落實情況、項目建設進度和效果,以及涉及示範區建設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督促檢查,確保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市農委、相關區縣)
(四)科學編制規劃。在劃定200餘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做好本市農業布局規劃修編工作,最佳化農業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確定本市實際養殖量,編制實施《上海市養殖業布局規劃》。指導區縣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糧食功能區建設,搞好本區縣農業布局規劃的修編,通過規劃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市農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相關區縣)
(五)深化農村改革。在堅持穩定土地二輪延包的基礎上,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流轉公開交易信息系統和公開交易平台建設。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推進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鎮級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探索對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實行抵押、擔保。穩妥開展農村改革先試先行。積極爭取國家支持,開展各項改革試點。(市農委、相關區縣)
(六)搞好宣傳發動。利用各種渠道和媒體,做好本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宣傳工作,營造各方重視、條塊結合、合力推進本市示範區建設的氛圍,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把示範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及時總結宣傳建設過程中湧現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例,夯實本市示範區建設的民眾基礎。(市農委、相關區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