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簡介
米振榮,男,漢族,1963年11月生,山東煙臺人,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院情簡介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52年9月,法院審判辦公樓現坐落於長寧區虹橋路1133號,毗鄰上海西部商貿中心的虹橋商務區,緊鄰虹橋交通樞紐。全院在編人員267人,入額法官104人,平均年齡39.89歲,占人員編制總數的38.95%;大學本科以上學歷260人,占比97.38%,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10人,占比41.95%。近年來,長寧法院審判執行工作運行態勢始終保持良性運轉,質量、效率、效果綜合指標保持上海市基層法院前列。
機構設定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審判職能的逐步擴展,長寧法院內設機構從初建時4個業務組及1個調解指導組,發展至12個部門,包括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商事審判庭(網際網路案件)審判庭、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執行局、執行裁判庭、審判監督庭 (審判管理辦公室、研究室)、政治部(機關黨委)、辦公室、司法行政裝備科(信息管理科)、司法警察大隊。
法院建設
1984年,長寧法院創建我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少年刑事案件合議庭,不斷探索完善有利於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審判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形成了未成年人審判的“圓桌會議”、“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和“二情三心四理”工作法等可複製經驗。近年來,長寧法院又積極探索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心理輔導、離婚案件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的制度建設,不斷豐富少年審判的“長寧模式”,先後獲全國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犯罪研究先進集體、全國法院集體一等功、上海市兒童保護白玉蘭獎等二十餘項全國及市級榮譽稱號。
2003年,長寧法院聯合長寧區司法局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建立首個“人民調解視窗”。2009年又正式掛牌成立訴調對接中心,著力構建以“訴為背景、訴為引導、訴為管理、訴為保障”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在院內外先後建立了交通事故調解室、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解室、物業糾紛調解室、消費爭議聯合調解室、醫療糾紛調解室、律師調解室等近十個專業調解室,逐步形成點多面廣,訴訟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的多元對接新格局。2015年,區法院被市高院授予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範法院稱號。近期,長寧法院以與司法局簽訂升級版《合作框架協定》為基礎,重點探索公證機構參與審判輔助事務、網路線上調解等工作。
1989年,長寧法院與區婦聯、區民政局、區綜合治理辦公室、區青少年保護辦公室和周家橋街道辦事處共同創辦了長寧區“為孩子父母學校”(區司法局1992年起參加辦校)。由法官和區教育學院教師任教,學員為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訴訟當事人。課後開庭審理,實施調解,庭後進行家庭回訪與跟蹤調查,得到了國內外好評。截至目前,“為孩子父母學校”已建立5所分校,12個諮詢站,共組織54期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當事人學習班,總計參與人數7000餘人,期間受理的離婚案件調解撤訴率達80%,有效地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並被國家教委、全國婦聯等單位先後授予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和全國親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第四屆婦女發展實事獎、十五計畫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今年,長寧法院將重點探索少年家事綜合審判改革工作。
2018年1月2日,長寧法院率先成立網際網路審判庭,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糾紛案件集中審理工作機制。該庭採用“3+1+1”的新型審判團隊模式,即三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書記員,法官和法官助理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平均年齡35歲。目前集中受理涉網際網路的民商事案件,案由涉及網路服務契約、網路購物契約、借款契約、旅遊契約、網路侵權糾紛等,當事人可能將涉及攜程、大眾點評等諸多網際網路知名企業。
所獲榮譽
多年來,長寧法院在歷屆黨組的帶領下,堅持公正與效率主題,依法履行審判職能,大力加強隊伍建設,為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獲得全國法院系統“人民滿意好法院”、“全國模範法院”、“全國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示範法院”、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二十周年組織工作先進單位等全國性的獎勵與榮譽稱號。民一庭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少年庭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同時,六十多年來,長寧法院始終堅持人才興院、從嚴帶隊,先後湧現了全國模範法官盛勇強、“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鄒碧華、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顧薛磊、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彭小萍等一批先進個人。
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授予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全國優秀法院”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