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全文
一、規劃目標
到2025年,災害事故風險防控能力明顯提升,監測預警融合發展,綜合應急救援回響有力,基層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數位化技術套用深入,民眾安全意識及自救互救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良性發展可持續態勢明顯。
到2035年,城市綜合防災安全功能韌性、過程韌性和系統韌性顯著增強,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維持力、恢復力、發展力全面提升,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高效科學,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空間韌性格局基本形成,重要防災減災工程布局科學合理,安全韌性城市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全方位增強,人民民眾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二、城市綜合防災安全韌性體系
城市綜合防災安全韌性體系由功能韌性、過程韌性、系統韌性組成。規劃以管理功能、防禦功能、布局功能、社會功能為核心,完善城市綜合防災安全功能韌性;以維持力、恢復力、發展力為導向,強化城市綜合防災安全過程韌性;以風險信息集成化、監測預警一體化、防災減災智慧化為要點,鍛造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系統韌性。
一
城市綜合防災安全功能韌性
以風險防控體系、監測預警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為重點,增強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管理功能。要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多方參與、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責任清晰、分工明確、區域協調、共建共享的城市災害事故風險防控體系。要強化陸海統籌、天地一體、覆蓋全市、輻射長江三角洲、要素完整的全災種觀測監測及預報預警體系建設。要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綜合應急救援體系。
以冗餘理念為導向,增強城市運行基本“生命線”防禦功能。提升能源供給可靠性。培育城市能源多元需求,大力提高應急能源供應能力,強化應急能源服務站點空間合理布局。提升原水、供水、應急水保障能力。強化長江三角洲區域原水聯動、互補互備,開展市域水源地互聯互通,加強應急供水深井建設與監控管理。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推動多種交通方式之間有機銜接,推動區域航空機場群、區域航運、區域綜合運輸走廊聯動建設。推動設施網路立體連通。加強生命線工程“分散式”建設,強化終端設施神經元和感知設備建設。加強公眾通信網路的韌性建設。保障緊急狀態下人民基本生活供給。增強重要農產品儲運能力,提升外省市重要農產品的調運能力。
以“平戰結合、平災結合”為關鍵,增強城市綜合防災安全布局功能。提升整體空間韌性。科學劃定防災分區,實施分級管理,形成規劃指引和差異化的資源配置導向。強化關鍵要素布局。重點針對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全力滿足應急情形下避難、休憩、供給等需求。完善空間規劃銜接,落實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部署。打造空間治理格局。強化社區、街區作為綜合防災減災前沿陣地的作用。
以提升民眾識險避險自救互救能力為目標,增強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社會功能。培育城市韌性素養。加強防災科普宣教。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研究制定社會力量全方位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的相關政策規定,探索巨災風險有效保障模式。
二
城市綜合防災安全過程韌性
圍繞常態化風險防控,提升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維持力。建立完善城市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標準規範。加強城市防災設施工程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加快重點產業安全改造升級。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明確街道(鄉鎮)屬地責任和相應職權,健全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立統一指揮的應急管理隊伍,細化街道(鄉鎮)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保障。
圍繞非常態下的應急救援,提升城市綜合防災安全恢復力。提升應急救援基礎能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最佳化水、陸、空消防綜合救援布局。科學合理確定應急物資和應急裝備儲備多元布局。提升應急綜合保障能力。強化城市失電、失水、失網等大災極端條件下初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提升城市快速恢復能力。構建“航運-航空-鐵路-公路-軌道交通”一體化應急救援通道網路。構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全程貫通、韌性抗毀的應急通信網路。構建分散式應急能源系統,提高應急狀態下能源快速供應能力,保障重點區域的能源供應安全。
圍繞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及能力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發展力。恢復重建科學化。保障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實現民生改善、產業升級、設施提檔、服務提升。智庫管理系統化。建立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的良好合作生態,形成服務巨觀決策、創新發展的高端智庫。合作交流協同化。提高跨地區自然災害聯防聯控和應急回響能力。科技支撐集聚化。有序推進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發揮集聚效應。科普教育網路化。推動本市應急(安全)科普場館聯盟建設。
三
城市綜合防災安全系統韌性
大力採用自主可控技術,推進城市災害事故防範應對數位化建設,構建從城運中心和社區街區上下聯動的防災減災智慧型系統,實現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慧型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
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數據互聯互通和匯聚共享,實現風險信息集成化。強化多源數據深度治理與融合套用,形成城市運行基礎數據、風險監測預警數據、安全生產基礎信息等集合構成的海量、動態、鮮活的應急管理大資料庫。
規劃形成空、天、地、海一體化廣覆蓋的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實現監測預警一體化。加強終端設備布點建設,推進監測體系從災前防範向災中應急、災後處置延伸,實現對災害事故的全過程監測。
建設先進強大、自主可控、高度智慧型、反應靈敏的“決策大腦”,實現防災減災智慧化。匯聚城市運行、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風險信息,搭建預知研判模型,強化示範創建、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會商研判及災害防治統籌協調,全面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的應急指揮、資源調度、精準動員能力。
三、國土空間韌性治理格局
科學劃定防災分區,強化區域韌性協同,提升國土空間韌性,聚焦核心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推行各級分區差異化規劃指引,實現精細防災,強化綜合防災減災,創建韌性建設新模式。
一
國土空間韌性治理策略
以災害事故風險治理需求為引導,聚焦城市防災安全韌性和綜合防災減災核心能力建設,充分挖掘城市龐大的可利用資源潛力,發揮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和多元共治的管理優勢,探索城市綜合防災減災空間韌性治理的新路徑。
1.構建城市空間分區分類防災減災韌性治理體系,推進科學精細防災減災。銜接應急管理層級體系,綜合考慮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風險時空特點、國土空間規劃建設布局安排、城鎮網路運行特徵等因素,提出層次清晰、因地制宜、高效可行的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管控策略。
2.聚焦城市防災安全韌性關鍵能力建設,完善綜合防災減災設施布局。在相關專業防災減災體系基礎上,以強化城市綜合應急服務能力為抓手,按照集約節約、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則,統籌綜合監測預警、應急疏散通道、應急避難安置、應急救援力量、應急物資保障、應急醫療救治等能力建設,夯實超大城市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的核心保障能力。
3.推進城市空間資源“綜合、複合、融合、結合”集約高效利用,創新防災減災多元共治韌性建設新模式。充分挖掘多樣城市空間資源的綜合防災減災利用潛力,依託類型多樣、廣泛分布、層次合理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及其他設施,構建全面覆蓋、多元便捷、治理高效的綜合防災減災空間資源體系,形成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多元共治防災減災韌性建設新模式。
二
國土空間韌性治理的四大類型
考慮本市風險態勢空間特徵及區域空間資源特點,國土空間韌性治理分為災害疏散主導型、資源挖潛整合型、地區統籌提升型及災害事故疊加型。
其中:災害疏散主導型以洪水、颱風和海洋災害等自然災害防範應對為主;資源挖潛整合型以空間資源相對緊缺、災害和城鎮特點相近的中心城和主城片區為主;地區統籌提升型以郊區新城城鎮圈、靠近主城區新市鎮城鎮圈為主。災害事故疊加型以既是重大危險源集中區域,又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域為主。
三
國土空間防災分區建設格局
規劃構築“一體、兩化、三級、多支撐”多層次、成網路、功能集成效應明顯的空間韌性格局。
一體:加強市域全空間尺度韌性建設,一體推進綜合防災減災空間韌性建設。
兩化:聚焦防災設施體系構建、防災資源系統配置、災時應急回響管理,實現市域防災分區構建體系化、各級防災分區韌性規劃指引差異化。
三級:結合行政管理、城鎮網路聯繫特性、自然地理空間分隔廊道等因素,構建“市-區-街道(鄉鎮)”三級防災分區體系。
多支撐:重點突出綜合監測預警、應急疏散通道、應急避難安置、應急救援力量、應急物資保障、應急醫療救治、科普教育宣貫等支撐點,提升各級防災分區綜合防災減災韌性能力。
四
各級防災分區建設要點
1.一級分區。全市整體作為一級防災分區進行管控。一級分區聚焦提升全市重大災害事故的綜合防範應對能力,明確市域層面重大防災減災策略空間回響,統籌市域重大災害事故測、報、防、抗、救、援等設施科學布局,奠定城市綜合防災減災系統的堅實基礎。
2.二級分區。綜合考慮行政區劃、應急單元劃分等因素,全市劃分為16個二級防災分區和5個特定分區(虹橋機場、浦東國際機場、化學工業區、臨港新片區、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啟動區)。二級分區聚焦打造安全穩定運行的綜合防災減災組團,骨幹設施配置相對完善,確保災時應急管理高效,防災救災行動組織有序,災後快速恢復正常運行。特定分區應根據區域特殊災害防治和安全運行保障需求,強化特徵災害和事故風險防治。
3.三級分區。以街道(鄉鎮)邊界為基礎,劃分三級防災分區。三級分區聚焦基層應急回響需求,突出城市精細化治理優勢,銜接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要求,打造應急管理組織有序、末端設施配置完備、空間資源高效共享、自救互助能力突出的防災減災基層單元。
四、主要防災減災設施布局
規劃重點圍繞應急避難場所、疏散救援通道、綜合應急救援、應急醫療救治、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上海基地、防護和應急裝備檢測檢驗中心、應急數位化裝備實驗中心等關鍵,提升應急服務和保障能力。
應急避難場所方面,規劃建設有效避難面積總規模不低於720.52公頃。疏散救援通道方面,規劃建設由疏散救援幹道、疏散救援主通道、疏散救援次通道和一般疏散救援通道構成的分級疏散救援通道體系。綜合應急救援方面,規劃完善陸域、水域、航空搶險救援體系,建設以消防綜合救援隊伍為主、社會救援力量為輔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應急醫療救治方面,規劃建設市級定點醫院、市級診治中心、區域/區級診治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醫療救治體系。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上海基地)旨在打造一支能快速回響、及時增援、覆蓋全市絕大部分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專業應急隊伍。防護和應急裝備檢測檢驗中心及應急數位化裝備實驗中心旨在強化應急防護裝備及應急物資檢測與應急管理領域數位化轉型賦能。
五、實施與保障
一
強化組織實施
各區政府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組織編制本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完善規劃任務督導落實和績效評估機制。
二
強化韌性建設
要組織制定綜合防災安全韌性城市評價相關標準規範,構建相關指標體系,定期組織開展綜合防災安全韌性評價,推進綜合防災安全韌性項目、社區或城區建設。
三
強化保障支持
建立完善本市綜合防災減災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政策制度,健全綜合防災減災標準規範,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資金投入和保障機制。建立完善市安全發展和綜合減災示範創建管理體系,形成多元創建、示範引領、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