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綱要

國務院頒發的《全民健身計畫綱要》,使得全民健身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上海市為了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上海體育事業發展的決定》精神,進一步提高市民健康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特制定本綱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綱要
  • 外文名:Shanghai city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outline
  • 地區:上海
  • 類型:發展綱要
  • 時間:2004年
近年來,上海認真實施國務院頒發的《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全民健身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領導有力。各級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和實施計畫,並增加經費投入,落實有關措施。二是設施建設加快。市政府從1998年起,將社區健身苑點建設,列為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工程,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歡迎,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肯定。目前,全市共建成健身苑164個,健身點3630個,體質監測站40個。三是社會積極參與。經營性體育場所基本形成了社會多元投資建設、多種管理運作的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市民健身需求。全市現有經營性體育場所4000多家,經營管理比較規範。四是活動形成制度。市和區縣、街道、鄉鎮、村(居)委形成了活動網路,上海全民健身節、社區健身大會、全民健身活動周、上海體育健身日已形成傳統和制度。體育部門與宣傳、教育、衛生、民政、旅遊等部門和工、青、婦等團體配合,廣泛深入地開展健身宣傳、展示、比賽活動。《上海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的發布實施,標誌著本市全民健身活動進入了法制管理軌道。五是健康素質提高。2002年起,市體育局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市民體質監測工作,共獲取有效數據達175萬餘個,有效樣本47183人,為本市市民體質監測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範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目前,上海市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6歲,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本市全民健身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市民體育健身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體質健康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健身場地設施需要加快建設,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需要擴大向社會開放;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也有待加強。
為了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上海體育事業發展的決定》精神,進一步提高市民健康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特制定本綱要。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創建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生活環境,倡導人人運動和科學健身,提高人民民眾健康素質。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建立親民、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保障體系,促進全民健身與本市文明建設、健康城市建設有機結合,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體育需求。
(二)發展原則
1、體育與教育相結合
體育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上海體育要與教育緊密結合,在青少年中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鍊的習慣,促進素質教育,加快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年輕一代,為上海現代化建設服務。
2、人人運動與公共衛生、疾病防治相結合
倡導人人運動要與公共衛生、疾病防治有機結合,增強市民的健身意識、健康觀念,建設小型多樣的社區健身設施,建立科學便民的健康體質測試站點,開展衛生、體育相結合的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市民健康素質。
3、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公共綠化建設相結合
根據上海建設亞洲一流體育中心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要求,加速推進體育設施和綠化建設聯動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公園,科學編制綠化發展與體育設施配置相結合的規劃。新建體育設施要提高綠地率。
4、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相結合
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是體育事業的重要支柱。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普及與提高、市民體質與競技成績等關係,促進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推進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時,通過人人運動,發現和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在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為國爭光,展示上海城市形象。
二、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奮鬥目標
1、增強市民體育健身意識,積極參與“人人運動”的人數逐年增加。到2010年,有70%左右的市民學會一項運動、喜愛一項運動、參與一項運動。
2、市民體質增強,人均期望壽命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青少年體質達到亞洲先進水平。
3、體育健身設施完善,市、區(縣)、街道(鄉鎮)、居(村)委四級體育設施網路基本建成,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有較大增長。
4、全民健身管理水平提升,中介服務組織發展健康,健身市場繁榮,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全民健身管理運作機制。
(二)主要任務
建設“136工程”,即創建一個科學、健康、文明的體育生活環境;構築日常、雙休日、節(長)假日三個體育生活圈;完善運動設施、團隊組織、體質監測、健身指導、體育活動、信息諮詢等六個體育服務網路。
1、創建一個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生活環境。
建設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體育生活基地,在住宅小區、綠地、廣場等公共服務場所合理設定適宜的健身器材,建造社區公共運動場,使市民出門500米左右就有基本健身設施,利用公共運輸工具15分鐘可到達綜合體育設施,利用公共運輸工具30分鐘可到達環城綠帶、體育公園。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寬鬆的體育生活氛圍,在社區(含企事業單位)建立民眾性體育活動組織,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體育健身活動和競賽,形成人人愛運動、人人學運動、人人會運動的良好局面;積極開展體育科普,使科學健身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構築日常、雙休日、節(長)假日三個體育生活圈。
日常體育生活圈以日常體育服務為主。建設和開放包括廣場、綠地、健身苑點、校園體育活動場地、社區文化體育中心、社區公共運動場、體育康復中心、體育會所等居民身邊體育設施,滿足居民健身需求。
雙休日體育生活圈以休閒體育服務為主,建設包括公共體育設施、商業體育設施、社會體育設施等多元化市民健身娛樂體育服務基地。
節(長)假日體育生活圈以特色體育服務為主,利用長江三角洲的特色體育旅遊資源,建設包括自然體育、體育旅遊、水上運動、極限運動、登山等特色體育服務基地。在郊區建設以體育文化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體育休閒度假基地,豐富市民節(長)假日文化體育生活。
3、完善運動設施、團隊組織、體質監測、健身指導、體育活動、信息諮詢等六個體育服務網路。
(1)健身設施服務網路。加強對各級各類體育設施的管理,規範體育設施的服務標準,擴大設施服務的內容。建立設施服務網路,實行多層次、多時段、多種優惠的服務形式,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
(2)健身組織服務網路。擴大體育組織數量,使有組織活動體育人口占體育人口總數的80%。提高健身組織服務質量,加強民眾性體育組織、體育團隊(尤其是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幫助自發性體育組織增強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培育和發展體育社團,建立體育骨幹培訓、培養體制,鼓勵有組織地進行體育活動。
(3)體質監測服務網路。加強體質研究和監測指導服務,建立市民體質監測服務系統,形成市民體質監測的預警機制,實施體質監控和追蹤研究。
(4)健身指導服務網路。加強體育健身指導,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程度。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使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書人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1.5%。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實行分類指導和派遣服務,並逐步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崗位津貼制度,加快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化進程。
(5)體育活動服務網路。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民眾性體育活動,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擴大體育活動效果。大力提倡體育項目創新,積極引進適合不同人群的新型體育項目,對深受民眾歡迎、有較好健身作用的新體育項目進行資助或補貼。鼓勵舉辦各種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吸引市民參與。
(6)信息諮詢服務網路。強化體育宣傳,加強體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全民健身工作宣傳的力度,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為市民獲得體育信息提供便利。
三、重點工程和重大活動
(一)創辦上海國際健身節
在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周、社區健身大會、全民健身節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建設“亞洲一流體育中心城市”的目標,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吸引力的精品健身節,將體育博覽會、國際體育論壇、世界在華著名企業員工體育健身比賽、大眾科學健身展示、上海友好城市運動會和體育交流等融為一體,加強與國內外體育健身組織的交流、合作和互動。
(二)建成上海標誌性體育設施
加快上海國際賽車場、上海旗忠森林國際網球中心等一批高標準體育設施和盧灣體育中心、靜安體育中心、浦東源深體育中心等一批現代化體育場所的建設步伐,使體育場地年增體育長速度不低於15%。
(三)打造城市景觀
充分利用城市景觀等資源,舉辦各種有影響力、吸引力的體育健身活動和比賽,打造上海“城市景觀體育”新品牌。充分利用本市河流、建築等資源,結合黃浦江、蘇州河等沿岸開發改造,實施“綠化、江河、建築、體育”四位一體的建設,建設一批規模較大的自然景觀體育設施,逐步形成國際大都市特有的城市景觀體育風景線。
(四)開闢大型體育公園
到2010年,規劃建設4個具有運動休閒功能的大型體育公園,使之成為上海城市旅遊和人文的新景觀。
(五)開發10個體育休閒基地
結合本市地理自然資源,積極構築和建設澱山湖水上休閒運動、崇明(橫沙、長興)生態休閒體育旅遊、佘山登山運動、安亭F1賽車競技等特色體育休閒基地,在南匯、金山、奉賢等區建設形式多樣的主題體育休閒度假設施,形成體育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新興體育休閒基地。
(六)建設300個社區公共運動場
結合公共綠化建設、住宅小區建設和環境改造,每個社區規劃建設一定數量和位置相對集中的足球場、籃球場等小型運動場,配置相應的服務輔助設施,滿足廣大中年人、青少年就近開展球類等運動的需求,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
(七)推進市民體質監測工程
建立市民健康體質監測制度,完善全市體質監測網路,建立1個市級和19個區(縣)級市民體質監測指導中心,建立150個社區市民健康體質監測站。
(八)完善體育信息網路
設立全民健身信息網路,實行全民健身信息和體育消費聯網,為市民獲得體育信息和健身消費提供便利。
(九)創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
配備具有專業資質的培訓人員,由體育部門負責日常管理,定期開展交流、進修活動以及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健身指導服務質量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化水平。
(十)建成長三角全民健身圈
適應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蘇浙滬全民健身的聯動和互動,在環太湖體育囤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長三角體育圈。通過舉辦和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比賽、宣傳、諮詢、展示、交流培訓等活動,做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十一)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
對實施“人人運動”計畫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贈予運動服裝、健身器材,組織觀摩國內外體育大賽,資助出版健身書刊,並頒發獎章或證書,以激勵市民積極參與全民健身。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
要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以全民健身組織創新為保障,開展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以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形成政府巨觀管理、部門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市場調節運作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建立全民健身良性運行機制,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在“人人運動”計畫的硬體建設和軟體管理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和管理。
(二)加強領導
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全民健身領導機構的作用,落實組織責任制。要加大對全民健身的財政投入,將體育基本建設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有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職責,協調配合,切實推進“人人運動”計畫的實施,做到思想到位、組織到位、領導到位。
(三)廣泛宣傳
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特點和優勢,積極配合“人人運動”計畫各階段的工作,開展各項公益宣傳、知識普及、新聞報導和專題討論。本市主要新聞媒體要設定專欄或專版(時段),廣泛宣傳“人人運動”計畫,增強廣大市民的科學健身意識,營造全民健身的社會氛圍。同時,建立人人運動網站,提供諮詢服務,促進人人運動。
(四)制定政策
各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支持性政策,作為實施“人人運動”計畫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實施民眾性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優惠政策,以及社會投資健身設施建設、贊助公益性健身活動的政策。制定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鼓勵政策。公共體育場館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並鼓勵向社會開放。
(五)依法管理
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進一步規範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職責,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切實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上海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等體育法規,並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要建立有效的內外監督機制,加強監管,推進全民健身法制化進程,提高法治水平,搞好長效管理。
五、進度安排
2004年至2007年,主要推行“人人運動行動計畫”,創造良好的體育生活環境。
2008年至2010年,主要進行體育生活圈建設和全民健身服務網路建設,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體育生活服務保障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