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宗旨
團結和凝聚本市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技企業和相關企事業單位, 立足全球視野,以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核心,構建人工智慧產學研用生態體系,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平台,推動上海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發展歷程
2019年11月29日,“融合賦能,創新發展”為主題的上海市人工智慧技術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虹橋商務區舉行,上海虹橋商務區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閔師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閔行區副區長汪向陽及市各相關委辦、市民政局、閔行區經委、長三角人工智慧相關社團組織的負責人及300多家人工智慧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專業機構的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
協會工作
協會具體開展如下工作
1、以套用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凝聚整合科研、產業、資本、市場等各方面的資源,著力突破套用關鍵技術瓶頸。加大跨媒體感知、跨媒體分析推理、
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投入力度,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著重加強數據支撐共性技術攻關。積極利用政務、醫療、製造等領域數據信息,面向優勢產業和通用套用場景,開展數據標籤與標註標準化技術攻關,推動機器理解、深度學習、人機互動等技術的套用。
大力推動關鍵部件和系統研發。積極組織引導優勢研究力量加大研發投入,重點突破高端晶片自主研發和套用,提升人工智慧晶片技術水平。
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建設。積極組織高校院所聯合行業龍頭企業,採用產學研合作模式創建一批國家級或市級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公共技術創新平台,促進人工智慧前沿核心技術和套用技術開發研究。面向全球引進一批人工智慧領域世界一流人才,建設一批人工智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等平台載體,承擔一批人工智慧重大項目,搶占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積極組織人工智慧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牽頭,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國內相關領域優勢高校、科研機構等的聯合。推動協會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創新要素集聚,開展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行業標準制定等工作,形成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
2、推進行業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圍繞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需求,組織檢驗評測、人員培訓、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專業服務機構,加快建設一批技術轉移中心、檢驗檢測中心、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等人工智慧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3、加快人工智慧在多領域多場景中的示範套用。加快人工智慧在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終端產品,智慧型可穿戴設備,智慧型無人駕駛運載設備,智慧型製造,智慧政府。智慧型物流,智慧型教育。智慧型家居,智慧型醫療,智慧型交通,智慧型金融,智慧型安防。智慧農業,軍民融合等多領域多場景示範套用。
4、構建標準規範和智慧財產權體系。建立健全上海人工智慧行業標準體系,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建立智慧財產權聯盟,在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發揮智慧財產權優勢助推形成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鏈。在圖像識別、自動駕駛、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家居、物聯網等重點領域推動建立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專利協同運用,提升智慧財產權服務附加值。
5、搭建人工智慧技術培訓平台。依託優勢企業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套用的人工智慧人才實訓基地,組織開展人工智慧創新創業和技能競賽,促進人工智慧發展。
6、促進會員之間、科研與套用單位之間的深度合作。依託龍頭企業,將研發、系統開發集成商、套用服務提供商集聚一體形成合力,加快人工智慧技術成果轉化,拓展技術創新與套用合作、產融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與廣度,提升會員單位的技術和商業競爭力。
7、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工智慧科普活動,提高全社會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和套用水平。貫徹落實國務院在《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任務要求,向廣大青少年普及推廣人工智慧相關科普知識和技能,加強青少年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和初步套用能力。
部門設定
協會專委會及工作委員會
協會設立專家委員會、新零售、智慧型控制、智慧辦公等專委會,設立青少年工作委員會、人才實訓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