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65年,上海市上海中學前身
龍門書院 成立,校址在上海縣城城南(今
黃浦區 尚文路),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地方官辦新學。
校名校址變遷 1905年,更名為蘇松太道立龍門師範學校。
1910年,更名為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
1927年7月,更名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國中部設在
尚文路 ,高中部設在
陸家浜路 。
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上海中學。
1929年9月,更名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
1934年12月24日,遷入滬閔路吳家港新址。
1942年1月,遷入
上海法租界 菜市路(今黃浦區順昌路),更名為上海私立滬新中學。
1945年10月,更名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
上海中學校門 1946年3月,遷回滬閔路吳家巷原址
1949年6月,上海解放並軍管後更名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
1950年2月,更名為上海市立上海中學,遷入老滬閔路上中路。
1978年7月,定名為上海市上海中學,校址在徐匯區上中路400號。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立足於育人為本,注重不同類型、不同志趣學生成長舞台的搭建,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科技、工程、技能、藝術類等30多個現代數位化創新實驗室,領先的信息管理系統、上中
桌面雲 與
物聯網 系統,體育場、籃球館、羽毛球館、桌球館、網球館、游泳館等“一場五館”格局,美術中心、音樂戲劇中心、影視傳媒中心、心理衛生中心等四大中心,文欣社等40多個社團,上中畫廊、鋼琴比賽、科技周與科技論壇、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辦學規模 上海市上海中學現有在校學生4200餘人,擁一校兩部的格局,其中本部學生近1200名,國際部學生近3000名。
師資力量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上海中學擁有研究型師資團隊,學校有專任教師362人,雙語師資超過150名,外籍教師超過110人,引領了學生的志趣發展。教師平均年齡在33歲左右,研究生比例超過58%,顯現了良好的學生志趣引領、學校課程教材發展、教育教學研究、國際比較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上海中學作為首批教育部信息化試點單位,關注數位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上中慕課平台、移動校園、高清錄播教室、電子白板、智慧黑板、雲技術與物聯網平台,進一步拓寬了教師教育研究與創新的空間,教師自己開發教學軟體、開設教學網站、挖掘教育資源已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特色 學校創設了一批資優生德育必修課,如“最受歡迎學生評選”、CPS(創造·實踐·服務)、LO(領導與組織)、雙I(提升自我認識與人際智慧型)、48小時適應性生存訓練、國情民風·國際風雲社會考察等課程與活動。
學校注重學生的高素質、強潛能開發,促進學生志趣能匹配,形成了以立志為核心的資優生德育課程子圖譜,以激趣為核心的學習領域課程子圖譜,以挖潛為核心的優勢潛能開發課程子圖譜,促進了學生的創新素養提升與階段最佳發展取向選擇。
學校延續數學實驗班的同時,於2008年首設科技班、2012年首設工程班。科技班提供物理學、生命科學、醫學、計算機科學、化學五個專門方向供選學,工程班提供工程、通訊、環境、能源、海洋五個專門方向供選學。
學校能夠提供500多門發展課程供選學,而且創設了汽車、軟體工程、法學、金融、人體醫學、微電影、主持與演講等多個實驗組專門課程。上海中學率先提出與實踐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鏈”的概念,不僅將不同類型、不同優勢領域人才早期培育的觸角延伸到國中教學基地,還與
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中航工業商發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係。
辦學成績 學生成績 上海中學本部連續18年在高考中保持領先,進入重點高校的比例超過99%,進入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同級別高校的畢業生達到70%,90%畢業生進入自己志趣聚焦的專業領域。每年學生在市級、國家級、國際級科技創新大賽、學科競賽、體育藝術類比賽中都有獲得高等第獎,其中從2008年以來每年都有學生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其中4次獲得全球個人第一),累計獲得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金牌11枚,世界中學生桌球錦標賽金牌40餘枚。
上海中學國際部 上中國際部為全球各國和地區的一流大學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以美國大學為例,每年約60%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中,超過80%的畢業生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所錄取。學生申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國際部學生被錄取和就讀的學校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達特毛思學院、西北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聖母大學、范德堡大學、埃默里大學、威廉士學院、艾姆赫斯特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西點軍校以及其他多所著名大學。
學校榮譽 上海市上海中學的主要榮譽有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桌球後備人才基地、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上海市智慧財產權示範學校、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體教結合先進單位。
文化傳統 校歌 龍門發軔進無疆!一柱中流海上。
矯首太平洋,國族艱難捨我誰救亡?
撫淞滬戰創,勘不平約章,涌心頭熱血潮千丈。
何日國威揚,主權張,英才旺。
勇往!上中青年勇往!
重光!炎黃神胄重光。
社團活動 上海中學現有社團30餘個,作為頻繁開展校園活動的學生組織,構成校園獨特文化的同時,為同學們提供著自由的平台與契機。公益類社團,長期赴聾人學校、街道居委、NGO組織傳遞溫暖;體育類社團,積極參加各類聯賽,發揚運動精神的同時,詮釋著上中人的別樣熱愛;文藝類和社科類社團,溝通辯論國際時政,走訪記錄城市點滴,設計出“I Love SHS”系列校園紀念品,造就炙手可熱的上中符號;更有學術類社團,融創意實驗和科技新知為一體,實踐新穎靈動的學術思維。是社團聚力讓精彩的想法付諸實踐、走出校門,從默默潛伏到勇立潮頭,它們均如長明的燈,無論火焰大小,始終執著的燃著,讓所有人看到,感受到。每一個社團,都是一股打動人心的力量。
上中科技節: 上海中學科技節是上海中學三大節之一,於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主要由學生會學習部主辦的大型校級活動。科技節的舉辦旨在激發同學們對科技的熱情,在新作品的設計中培養創新意識與素養,同時拓寬科技知識面與科學涵養。每年的科技節大約持續三周,第一周主要進行規程公布、賽前培訓與材料分發,第二周利用中午與放學後的時間進行各個項目的初賽及部分小項的決賽,第三周則利用周二下午在校園各處同時進行所有決賽,參加者全力以赴,觀眾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地點觀看各項精彩決賽。
上中藝術節: 上海中學學生藝術節是上海中學的三大節之一。通常於11月初召開發布會、12月初啟動預賽、12月末舉行閉幕式。藝術節堪稱上中所有校園活動中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一項。藝術節的主題是在每年的學生代表大會上由學代會代表投票選出的。藝術節的比賽項目每年都根據前一年的實施情況有所創新和調整。分為四大項、四小項和一個附加項目。
上中運動會: 上海中學本部的秋季田徑運動會是由學生會體育部主辦、體育組協辦的校級賽事活動,被譽為上中學生“三大節”(藝術節、科技節、運動會)之一,參與者為高一、高二、高三全體同學。上海中學運動會保存了自1964年至今的所有項目的校史最佳記錄,讓同學們在參與運動會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上海中學悠久的歷史與積澱。運動會不僅是體育的競技,更是文明的比拼。上中學子將共同努力,令“友誼第一”的風尚和激烈的競技氛圍一起,遍布運動場的每一個角落。
機構設定 上海中學為一校雙部三級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全校的發展方向引領與本部、國際部的全面教育質量管理,具體職能部門相互配合,促進學校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學校行政辦事機構本部設校務辦、教學處、德育處、學生處、總務處,國際部實行主管室引領下的分學段管理並設立課程協調、教學協調、生活協調、人力資源協調等職能部門負責相關具體事務。上海中學實行校長負責制,上海中學黨組織為黨委建制,黨委起政治核心保證作用。
黨委書記、副校長 :王輝
上海中學副校長:朱臻
上海中學黨委副書記、德育處主任:張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