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崩瓜

上海崩瓜

上海崩瓜產地中國上海。因皮薄而脆,成熟後稍受碰擊即會崩裂而得名,外形長圓,中部略粗,似橄欖形的馬鈴,又稱馬鈴瓜。瓜皮呈淡綠色,有淺色花網紋,皮薄而脆,瓤色淡黃,籽血紅,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崩瓜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青年人,老年人
  • 產品特點:皮薄而脆,成熟後碰擊即會崩裂
產品特點,面臨生存尷尬,有望重回餐桌,重點攻關項目,

產品特點

因皮薄而脆,成熟後稍受碰擊即會崩裂,外形長圓,中部略粗,似橄欖形的馬鈴,又稱馬鈴瓜。單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綠色,有淺色花網紋,皮薄而脆,瓤色淡黃,籽血紅,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崩瓜植株嬌嫩,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如選擇排灌條件好的田塊,施足基肥,結瓜後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濃肥、化肥,抗旱要開溝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時宜在午後,以減少破裂。

面臨生存尷尬

浦東三林曾出產一種很有名氣的西瓜,其外觀翠綠、肉質細嫩、汁多皮薄,因瓜皮又薄又脆易崩裂,所以取名為“崩瓜”。崩瓜口感沙甜,和七寶黃金瓜、亭林雪瓜、青皮綠肉甜瓜並稱為上海“四大名瓜”。
在三林老一輩人的印象中,崩瓜一般每隻重三四斤,瓜囊為淡淡的桔黃色,瓜皮薄脆,下雨打雷時,田裡成熟的瓜會自動崩裂。說起“三林崩瓜”,三林鎮鎮長助理趙源有點尷尬,“這種瓜,現在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了。”
為了搶救瀕臨失傳的上海名瓜,浦東新區今年已正式將“三林崩瓜”列入新區搶救性傳統品牌項目。“由於崩瓜種子在長期繁衍中出現退化,目前我們已開始對種子進行重新提升改良的工作。”趙源說,其實崩瓜種植技術含量很高,在授粉期和採摘的成熟期都有很高的要求。
三林鎮計畫,到鎮外設立農業基地,每年進行小批量生產,對種子進行提升培育。“估計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至10年。”據了解,除三林崩瓜外,該區還將張江紅菱、一點紅茭白、浦東三黃雞等浦東傳統產品,列入了該區發展優質農產品的戰略。
“十一五”期間,浦東財政將投入2.5億元,用以建立扶持基本農田區域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對基本農田區域的設施農業、基本農田的經營保護以及公共產品的發展和維護予以政策扶持。至2010年,浦東要形成科技領先、服務完善、產業集聚、生態優良、效益顯著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體系,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崩瓜到底種還是不種?”2007年新年剛開始,浦東三林鎮的承包戶周躍民接到上級通知:占地3畝的崩瓜,取消5000元的補貼。此時,周躍民面臨兩難的選擇,作為上海四大名瓜之一的崩瓜“生存”或者“死亡”,就憑他的一句話了。據記者了解,由於成本高、售價低等原因,紅菱等市郊著名土特產已逐一退出了歷史舞台。“崩瓜挺好吃的,這是老上海人對崩瓜的評價,但它正面臨生存的尷尬。對此承包戶周躍民最有發言權,他種植崩瓜已經10年了,目前在浦東只有他一人仍在堅持種植崩瓜。
鎮政府對上海崩瓜種植一直給予默默支持。另外,政府部門還每年給予崩瓜種植5000元的補貼,給予扶持。但2007年年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決定取消經濟補貼,這個訊息給崩瓜種植戶“當頭一棒”。
孫橋現代農業園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三林的崩瓜、張江的紅菱都是特色土產品“老字號”,具有濃郁的本地特色,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的市場競爭能力差,逐一退出市場,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給予一定的扶持,甚至可以考慮在現代農業區內試點種植少量品種,保護“浦字號”本地產品。

有望重回餐桌

“浦東三寶”之一三林崩瓜,在上世紀60、70年代絕跡,又將回歸。
由於三林崩瓜對土地和種植方法都有很高要求,恢複種植相對困難。由於三林地區目前難覓適宜崩瓜生長的水旱輪作土地,相關部門計畫為三林崩瓜“異地安家”,2008年在浦東國際機場附近辟出100畝土地嘗試規模化種植。

重點攻關項目

自《“三林崩瓜”提純復壯及其高效安全栽培技術的研究》項目被列為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以來,課題組人員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終於在2009年6月16日課題例會上傳出好訊息:雜交崩瓜糖度提高,不良種性有所改良,口感風味較傳統崩瓜有明顯提高,三林崩瓜種質創新初見成效。
2009年6月16日上午,來自市農技中心、市園藝學會、新區農技中心及三林鎮農貿服務中心等項目參與單位的課題組人員共10餘人參加了課題活動。課題組一行參觀了位於川沙新鎮高橋村的崩瓜課題試驗基地,基地內崩瓜長勢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