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生聯合會

上海學生聯合會

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簡稱“上海學聯”,英文譯名為Shanghai Students’Federation,英文縮寫為“SSF”)成立於1919年5月11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學生會、高等學校和科研教育機構研究生會等的聯合組織,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在上海市的會員團體的地方聯合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學生聯合會
  • 外文名:Shanghai Students’Federation
  • 類別:青年團體
  • 發起時間:1919年5月11日
  • 秘書長:徐豪
  • 主席:李騰
  • 執行主席:王佳琪、徐少東、孫琦、宋華偉
基本任務,基本架構,歷史沿革,品牌活動,

基本任務

上海學聯的基本任務是: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同學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依法依章程表達和維護同學的具體利益;倡導和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努力為同學服務;增進各民族同學的團結;發展同各國、各地區學生和學生組織的友誼與合作。一直以來,上海學聯致力於充分發揮青年學生人才優勢,動員和組織全市青年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校園文化、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活動,全面服務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上海城市發展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基本架構

上海學聯實行團體會員制,每五年舉行一次學聯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上海市學聯委員會、主席團。目前,上海市學聯共有團體會員400家,第十五屆主席團單位15家、委員單位41家。
上海學聯每屆任期內選舉主席1人,同時實行駐會執行主席制度,每年選拔執行主席3人,任期為1年。上海學聯秘書處,是學聯的日常工作機構,設在共青團上海市委會員會學校部。

歷史沿革

1、上海學生聯合會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動
民國8年(1919年)北京學生“五四”示威遊行的訊息傳到上海後,5月6日,復旦學生舉行集會,決定組織上海學生聯合會(簡稱學聯)。當晚。由南洋公學、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大同學院、同濟醫工專門學校、省立第二師範、南洋商業專門學校、中華工業專門學校、南洋路學生團體,以上海全體學生名義向北京政府通電抗議。這些學校和團體成為後來上海學生聯合會的發起者和主要成員。
8日下午,上海31所學校的81名學生代表在復旦大學開會,協商成立上海學生聯合會,當場起草並通過了學聯章程。第二天在復旦舉行籌備會,出席代表增加到了44所學校的96人。11日,在寰球中國學生會舉行上海學聯成立大會,通過學聯章程與宣言。宣言指出:“期合全國青年學生之能力,喚起國民之愛國心,用切實方法,挽救危亡。”選舉復旦大學學生何葆仁為會長兼管評議部。程天放負責執行部,李鼎年負責總務部。15日選舉職員如下會長何葆仁(復旦)、副會長王遵軾(南洋),正會計吳長城(南洋)、副會計朱承洵(復旦),文牘長岑國彰(聖約翰)、文牘員曹德之(震旦)、鐘震(東吳)、魏時珍(同濟)、黃紹蘭(博文)、瞿宣穎(復旦)、惲震(南洋)、殷永如(大同)、忻賢壽(滬江)、吳靜波(南洋女師),幹事長舒志俠(神州女校)、幹事員陳倫會 (同濟)、程孝福(博文)、楊逢源(澄衷)、丁國監(聖約翰)、王華英(愛國女校)、高時俠(青年會)、鄔志陶(大同)、費公俠(寰球)、阮勤(省立商校)。
上海學聯成立後,積極領導上海學生展開活動。5月19日召開緊急會議,議決各校派代表分赴外埠,聯絡全國學界。罷課後除演講、散發傳單、調查日貨、組織義勇團外,還須每日自修3~4小時。26日上午,中等以上52個學校的2.5萬餘名學生在公共體育場舉行集會,宣布總罷課。並致函商界,希望聯絡全國商界一同行動(聯合會會址寰球中國學生會靜安寺路51號被公共租界工部局於6月10日封閉)。上海學聯成立後,各校相繼建立學聯分會,到6月底已在84個學校建立分會。6月5日下午,愛國女學校學生分會聯合全市中等以上各女校分會,因上海學生聯合會男女混合,“窒礙頗多”,議決成立女學生聯合會,公推愛國女校分會長王英華為主席。出席有中西女校、務本女校、惠中女學、南洋女師範、女子體操學校、神州女校、青年會體育學校、晏摩氏女校、清心女校、啟秀女校、聖瑪利亞女校、裨文女校、民國女子工藝學校、城東女學校、民立女中學、民生女學等16所女校。其後上海學聯作為一個統一的學生組織,受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總會的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委及其以後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地區組織,與國民黨右派為爭奪上海學聯的領導權進行了相當艱苦的鬥爭。當時團組織認為,自五四運動以來,上海學聯一直為反動派所把持。民國13年秋季,倡言反動派不盡職,乃聯絡南洋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大學、南方大學、中華職校等校學生會開會,一致否決前學生會。上海學聯受團組織之領導自此開始。在五卅運動中,上海學聯受團組織民校運動委員會領導,執行委員會的正副委員長、秘書、宣傳部、籌款部、查察部主任都為團組織所控制。當時學聯還創辦有6個工人夜校。
2、解放戰爭時期的學聯
民國36年(1937年)5月4日,上海法學院紀念五四的標語被撕,學生被毆打致傷。6日,上海法學院學生罷課,並向市長請願。5月8日,上海各專科學校成立“五四後援會”支持上法。次日“五四後援會”發表宣言。5月12日,上海10所大學反對總會考,成立“反考聯合會”。5月17日,交通大學、上海醫學院、暨南大學、同濟大學、幼專、音專、復旦大學、商船成立國立大學學生聯合會。
5月22日,抗暴聯召集全市各校代表開會討論成立上海學聯,102所學校代表與會,決議23~24日舉行全市大罷課。5月31日,上海學聯正式成立,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大同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東吳大學、中華工商學校7校當選為主席團,並產生了執委會。至此,學生運動開始在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共同目標下匯合。6月19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取締上海學聯,上海學聯被迫轉入地下。
1949年5月5日,上海市學生聯合會成立。成立伊始就號召全市同學迅速複課、復校、護校,參加維持校內秩序、宣傳工作和加強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學習。學聯宗旨是團結全上海同學,謀取同學福利,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及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奮鬥。學聯採用團體會員制。
3、解放後的學聯
1949年5月30日,上海學聯與中小教聯、技協聯合召開各界青年紀念五卅代表大會,公開了學聯的領導機構,成立了上海市民主青年聯合會籌委會。6月3日召開全市臨時校代表會議,擴大加選執行委員,組織300餘人的學生工作隊,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幫助100餘校組織了學生自治會,使學聯會員單位由解放前的70餘校增加到6月3日的209校,7月17日的324校,團結全市大中學生的90%以上,並在西摩路(陝西北路)125號建立了學聯會址。至1951年,上海市學生聯合會工作機構分為學習部、組織部、文娛部、體育部、社會服務部、福利部、女同學部,地址在陝西北路128號。主要負責人是主席陳國彬,副主席宋錫恆、盧粹持、周文蹇、李秀華、曹子方、池訪賢、哈寬貴、姜榮泉,秘書長何長城。1951年學聯向全市同學發出號召,深入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加強愛國主義學習,培養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1952年學聯積極團結同學參加抗美援朝、增產節約、思想改造三大運動,加強對同學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1953年學聯修改了章程,貫徹毛澤東主席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指示。上海學聯上作從20世紀50年代下半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經歷了一段不平常的經歷,經過不斷地整頓與調整,最終為20世紀90年代的學聯在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在上海邁向21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帶領全體同學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積極奉獻、報效祖國。1990~1996年,上海學聯帶領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以之構築當代青年學生的精神支柱,全面關注和塑造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開展“追尋黨的足跡,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學習民族文化、弘揚革命傳統”、“愛我中華、振興上海外”、“我與上海一起騰飛”、“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和“大學生責任與奉獻行動丁”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了以“了解工農受教育,科教興國做貢獻”、“看建設者風采,聽奉獻者之歌,走創業者之路”、“改革百點”、“我愛浦東”、“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行”、“市場經濟與我同行,改革開放伴我成長”、“為跨世紀作準備,與共和國齊騰飛”等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倡導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推進了上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
1996~2001年,市學聯建立以“完備合理的競賽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培養機制,開展“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上海青年科技創新論壇”等活動,在中學舉辦了“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展望新世紀集中學生網頁設計大賽”等活動,為廣大同學營造了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使新人輩出,在第一屆、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上海高校4次捧得“挑戰杯”,上海市學聯組織均獲得歷屆省級“優秀組織獎”。
2001-2006年,上海市學聯把握歷史機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精神,不斷開拓進取,題立服務體系、加強自身建設,緊密團結帶領青年學生,以。大中學生裝質拓展計畫·為統攬,廣泛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志願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選苗育苗”、“博士生三下鄉”、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中學生學習生涯導航、大學生人生髮展導航、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等品牌,積極服務於城市發展、社會建設與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品牌活動

上海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
“上海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是上海學聯為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對傳統歷史文化和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有一定了解、具備社會調研分析能力、善於組織協調、掌握青年民眾工作方法的青年骨幹而建立的培養學校。在培養過程中,堅持“把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殊要求相結合、把組織培養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把理論框架訓練與能力結構訓練相結合、把組織社會實踐與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引導相結合、把培養選拔與日後的觀察、舉薦、使用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觀察、紅色教育、能力訓練、交流研討等方式,幫助大學生骨幹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上海學生聯合會
學員為上海市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院校級學生會主席、研究生會主席,市學聯駐會執行主席。每期歷時半年,分為集中學習和實踐調研兩大板塊,集中學習在五月舉行,為期一周;實踐調研以小組為單位分階段進行,小組內自由分工安排調研進程、撰寫階段成果報告,在十月前完成調研報告。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是由上海市政府批准設立,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和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實施,是一個特定的面向本市青少年的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民眾性的科技創新政府獎項。
每一屆的市長獎獲得者都將由上海市市長親自為其頒獎。“市長獎”評選活動自2003年正式啟動,每兩年評選一屆,每一屆獲獎者為10人,至今已評選五屆,共評選出51名獲獎者。
市長獎的獲得者中充分體現了廣泛性、代表性,重點表彰了以下人群:1.踴躍投身科技實踐,充分體現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對上海城市建設做出傑出貢獻者;2.學術科研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推廣價
上海學生聯合會
值,或套用於實踐領域產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者;3.在重大工程項目科技創新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並在廣大青少年中具有較大影響者;4.在國際、全國以及全市各類科技創新重大比賽和評選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者;5.在哲學、經濟、法律、社會、教育和管理等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取得傑出成績,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突出貢獻者。
“市長獎”的設立體現了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和導向力量,更好地激勵上海廣大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
“挑戰杯”上海市系列科技學術競賽
挑戰杯是“挑戰杯”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採取學校、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全國三級賽制的比賽。“挑戰杯”上海市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既是上海地區比賽,也是全國競賽上海市的選拔賽。競賽分為“挑戰杯”上海市大學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等系列。
“挑戰杯”上海市大學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已舉辦十四屆,累計參與人數超過50萬。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都是三獲挑戰杯(高校三次獲得挑戰杯即可永久保留獎盃)。
“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自1999年創立以來,已舉辦八屆,並從這一屆開始改名成為“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競賽。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創業方面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計畫競賽在培養複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在2014年以5個項目獲得金獎的優異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一,獲得“創青春”大賽全國首個冠軍杯。
“挑戰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比賽分高職組與中職組,同時分為創業計畫、創意設計、工藝流程革新、社會調研四項賽事。目前僅舉辦一屆比賽,在全國比賽中,上海市共獲得9個一等獎。
上海大學生社會實踐
上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31年來,全市共有60餘所高校,10多萬支實踐團隊,200多萬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足跡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服務近千萬直接客群。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成為廣大青年學生鍛鍊成長的重要平台,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學生聯合會
上海學聯始終致力於激發一代代青年學生們的實踐熱情、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號召廣大青年學生關注國計民生,充分利用廣闊的校外實踐平台,最佳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認知,彰顯青春價值。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走入基層,走進民眾,或是去西北邊陲艱苦體驗,感受奮鬥精神;或是去邊遠山區支教幫扶,傳遞愛心與關懷。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放眼全局,將個人成才與國家進步、城市發展緊密結合,將專業知識和個人技能運用於國計民生,聚焦國家富強、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為國家進步和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上海學聯與各主辦單位一同創新社會實踐活動內涵和外延,使之更有實效性、更有針對性、更有影響力。包括做深做實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創“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使之成為以需求為導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成果服務於人民民眾生活、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上海學聯還積極與黨政部門、高校、媒體、社會力量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建立較為完善的社會實踐指導體系,為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專業指導、經費支持和服務保障。
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
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自2003年啟動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目前已連續舉辦七屆,旨在進一步加強上海市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學生社團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繁榮校園文化、加強學生思想引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堅定廣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使社團成為凝聚和引領廣大學生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上海學生聯合會
社團文化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支持和加強大中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以明星社團評選、優秀社團支持、社團發展研究、社團主題論壇、社團風采展示等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助推各類學生社團的健康持續成長。另一方面,展示和交流大中學生社團文化,圍繞當前上海改革創新的巨觀背景和廣大學生密切關注的各類主題,如傳統文化、藝術美育、運動健康等內容,鼓勵廣大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健康活躍的文化氛圍,展示上海大中學生的青春風采。
社團文化節覆蓋上海市60多所高校、300多所中學中職學校超過3000個學生社團,得到廣大社團和大中學生的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已成為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的重要節日和文化品牌。
上海大學生“百日千里”青春酷跑行動
上海學聯自2014年起,發起上海大學生“百日千里”青春酷跑行動,旨在積極鼓勵大學生“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通過廣泛參與民眾性課外體育鍛鍊活動,練就健康體魄,培養意志品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立足社交(Social Interaction)、時尚(Style)、公益(Society Interest)、持續(Sustainable)、自主(Self-motivated)的5S理念,融入“體育生活化”、“體育公益化”、“體育社交化”和“體育娛樂化”的概念。
上海學生聯合會
2015年5月,舉辦“為愛奔跑”2015上海大學生環滴水湖接力跑,號召來自上海30餘所高校的3000名大學生集結奔跑,以愛之名為貧苦地區孩子募集到10000雙運動鞋,並在暑期通過100支上海大學生支教團隊送到全國各支教地的學生手中,以身體力行傳遞公益愛心、實現公益夢想,促進健康與公益的有機結合。
在上海學聯指導下,依託各高校舉辦“百日千里”校園主題活動,並分層分級開展到院系、班級、社團中去,推出螢光跑、文化跑、接力跑等各種特色跑步活動,形成“全市有主題,各校有特色”的整體局面。活動連續開展兩年以來,覆蓋上海市66所高校,開展主題活動200餘場,實際參與人數超過50萬,“百日千里”主題APP活躍用戶量近3萬,在上海青年學生中具有比較廣泛的影響力。
上海學聯新媒體平台
上海學聯致力於打造一個面向廣大青年學生的凝聚學生、服務學生、引領學生的新媒體平台。目前,上海學聯新媒體平台包括“上海學聯”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共有冬粉10萬餘人。上海學聯新媒體平台通過“學聯菌”塑造上海學聯的網際網路形象,始終以青年學生成長需求為導向,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網路文化產品為依託,發布上海學聯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活動,搭建多彩的互動平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校園溫暖正能量,形成了“學長學姐有話說”“TA說”、“學聯菌推薦”、“學聯菌關注”、“學聯菌發福利”等一系列品牌欄目。以其優質的內容、新穎的選題策劃、豐富的線上線下互動活動,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定影響力,在全國學校共青團系統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中有較強競爭力。
上海學生聯合會
“上海學聯”新媒體平台也是上海學聯利用新媒體與各級團學組織聯動、與廣大青年學生溝通交流的平台,已經和各高校團學組織形成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合作的關係,主動地服務各級團學組織,展示他們的特色工作,形成聯動發聲的良好局面。
積極促進民族團結和交流
上海學聯積極組織上海中學中職學生與新疆、西藏中學中職學生結對交流,引導各族中學生交流、交往、交融,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在每箇中學生的心靈深處,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和“四個認同”的思想,激發各民族中學生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熱情和信心。
上海學生聯合會
2014年7月起,與新疆中學中職學生開展主題為“結對子,交朋友,民族團結一家親”。2015年7月起,與西藏中學中職學生開展主題為“手拉手,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民族團結交流活動。上海學聯鼓勵上海中學生與新疆、西藏中學生經常書信往來,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悟;與結對中學生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寄送或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並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與結對中學生“同做一件事”,通過書信交流一起商量討論、共同約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目前結對學生覆蓋學校近100所,覆蓋200多個班級,發信10萬餘封,結對學生數超過5萬人。2015年6月、10月,分別在上海舉辦“2015年上海-喀什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和“2015年上海-日喀則中學中職學生手拉手交流營”,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和西藏日喀則市的170名青少年與上海學生親切交流互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