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規模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成立於2004年,是上海大學為加強美術學學科建設而引進的具有影響力的一批美術學學科團隊。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現有教授8人,兼職教授10人,副教授2人。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成立之後,立足美術學科,尋找學科發展新的增長點,依據自身實力重點致力於美術史、美術考古與藝術市場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某些學科方向已經具有國內先行與絕對領先的優勢。研究院現設藝術史論研究中心、美術考古研究中心、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中國油畫研究中心、中國畫院與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基地。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定位在學術研究與碩、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現有碩、博士生160餘人。
研究院為上海大學二級學院,高層次的教學和高起點的科研為研究院之定位;為上海大學積聚諸方面的藝術人才,並逐步完成藝術諸門類的博士學位點,進而培養更多高層次的藝術人才為研究院之發展規劃。研究院教學以研究生層次為主,當前招生的專業方向有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考古、宗教美術、藝術市場、藝術美學、藝術批評等,面向高等院校、博物館、美術館、出版社、畫廊、拍賣行業、藝術管理部門等,培養高校教師、編輯、書畫鑑定師、藝術市場策劃等高級專門人才。
師資力量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現有教授8人,兼職教授10人,副教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4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4人。這些教授既有來自藝術院校主管學科建設的院領導,也有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的專家,且多數主持過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獲評過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他們在美術學學科領域,研究成果卓著,影響力較強。也因為這支團隊的加入,結合上海大學原有的美術學學科師資隊伍,2005年上海大學新增了美術學博士點,從而成為上海歷史上第一個美術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教學理念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某些學科方向在國內具有較強的優勢。研究院現設五個研究中心,即:藝術史論研究中心、美術考古研究中心、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中國畫院與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基地。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定位在學術研究與碩、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
專業設定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當前招生的專業方向有
美術史、美術考古、藝術美學、
藝術批評、藝術市場、宗教美術等,面向高等院校、新聞出版機構、文博系統和藝術品經營機構,培養高校教師、編輯記者、書畫文物鑑定師、藝術市場管理策劃師等高端藝術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中外美術史研究、美術考古研究和藝術市場研究為主要方向,學科建設以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研究為主,注重多學科交叉研究;關注學科前沿,發揮交叉學科優勢,在綜合性的基礎上獲得富有開拓性、原創性的學術成果;並加強國際交流,建立本學科的國際影響和地位,一些教授還經常赴國外和港澳台地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並獲得海外科研基金資助,研究院的部分學術成果有外文版,在海外發行。藝術研究院與美國亞洲文化學院主辦的學術刊物《中國美術研究》(雙月刊),在學術界取得廣泛影響。
藝術研究
藝術史論研究
藝術史論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9月,2006年初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招收美術學博士研究生。現有專職教授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名,有博士學位的教授3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2名,中心聘請凌繼堯、黃惇為本中心兼職教授。本研究中心已為國家 培養了博士18名、碩士80餘名。在學術研究上,本中心在藝術史及藝術史研究方法論上成就突出,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特色;我國近現代美術史暨民國美術史研究的兩位著名專家、博士生導師阮榮春教授、胡光華教授撰著的《中華民國美術史》、《中國近代美術史》、《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在藝術史論研究上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等政府部門的學術獎勵,在藝術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國著名 藝術史專家王伯敏、張道一、林樹中、薛 永年、萬青力、馬鴻曾、鄧福星和美國學者張子寧、沈揆一等人著文對這些科研成果予以了高度評價。博士生導師趙憲章教授,是 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組專家、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其《文藝學方法通論》、《當代中國文藝理論史》等專著,在藝術史研究方法論上處於國內外前沿地位。
本中心教授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及上海市政府社科項目11項,省(部)及上海市教育科研項目2項,獲國家、省(部)政府優秀科研成果、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各1項、省(部)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6項、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學術研究項目1項,國家級、省級圖書獎3項,撰有學術專著30多部,主編教學工具書10餘部。
本中心為研究型的藝術學科教中心,以培養藝術史論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同時兼招高級訪問學者。現與美國亞洲文化學院、美國老東方藝術會館、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澳門藝術館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擁有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老東方藝術館等教學、研究實習基地。
美術考古研究
美術考古是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美術考古研究中心聚集了多名國內這一領域有影響的學者,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本研究中心堅持多學科的結合和貫通,努力鑽研在學術研究的前沿,堅持理論研究與田野實踐相結合。
本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已經承擔了南水北調河南南陽李莊漢墓群發掘,並參加了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發掘等多項田野考古發掘工作。藝術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阮榮春教授是國內最早倡導將美術考古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學者之一,長期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有專著《佛教南傳之路》、《中國美術考古學史綱》和《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羅二虎教授是另一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者,也長期從事美術考古的研究和田野調查發掘。曾作為客座教授在京都大學等多座日本大學長期從事美術考古研究,有專著《中國漢代畫像與畫像墓》(日文版)、《漢代畫像石棺》等。汪小洋教授專注於美術考古與宗教學、文化史結合,有專著《漢畫像石的宗教思想研究》、《漢壁畫墓宗教思想研究》等。羅宏才教授主要從事石窟寺、陶瓷器等美術考古研究,曾作為《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第三卷)王朝典範》的主編。顧平教授從事美術考古學理論研究,並作為副主編撰寫《中國美術考古學史綱》。此外還特聘張建林、宋健等專家作為中心的兼職教授。在人才培養方面,已有美術考古學方向的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40多名,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美術考古學人才培養基地。
藝術市場研究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9月。中心融教學、科研、實踐於一體,藝術市場研究專業 不僅為國內高等院校最早設立的專業,如今有三屆學生總計45人,日常授課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兼職教授2人,兼職研究員4人,分別來自西安、上海、台灣、法國等地文物研究所、博物館與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具有豐富的藝術市場教學與實踐經驗,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本中心自創辦至今,在校、院兩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迎合飛速發展的國際藝術市場發展 態勢,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優越地位,積極開拓進取,大膽開掘教學、研究潛力,經過全體任課教授以及在校碩士研究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並參與省、市以上課題的研究工作和學術交流活積極開展,邀請了國內外著名學者多次舉行學術交流活動。與法國“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西安亮寶樓藝術公司、江蘇常熟博物館等單位建立了相關的合作 。一個立足高校、走向博物館、美術館、走向考古發掘現場、走向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前衛教學方針,努力為文化、藝術事業的相關單位輸送“懂教學、精科研、通(藝術)市場”的碩士以上的複合型高級理論與技術人才教學、研究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中國油畫研究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研究中心,是國內高校中第一個中國油畫研究專業的學術機構。其工作重點主要為學術工作、教學工作、展覽工作和藝術市場研究工作。這是與相關的國際文化交流資源、上海地區文化資源以及藝術市場資源緊密相關的,同時對於中國油畫教育、研究、收藏、交流和產業化的發展,予以有力的支持和推進。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1月,作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的一個研究部門,中國油畫研究中心積極配合和參與本院美術學博士、碩士點教學和科研工作,並與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努力成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一個富有特色和業績的學術品牌,樹立良好的學術影響。中國油畫研究研究中心現有教授多名。其中阮榮春、胡光華、李超等教授等,為國內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及中國油畫史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研究中心主任為李超教授。中國油畫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為繆鵬飛、華雨舟等。近幾年來,中國油畫研究中心的諸多專家,取得了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美術教學和活動經驗。中國油畫研究中心在中國的首次建立和發展,在國內範圍形成了一流的人才優勢,具備了較高學術知名度和影響力,其學術研究水準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研究中心,作為中國如今首創的相關重要的學術機構,其意義和影響在於:1.立足上海,充分發掘中國近現代美術中心的文化資源;2.面向全國,重新審視中國油畫發展演變的百年 歷程;3.溝通海外,與世界相關文化機構建立良好的學術交流關係;4.規範市場,成為中國油畫投資和收藏的權威性的學術資詢機構。
未來發展
研究院擬定了十一五發展規劃,利用自身資源優勢不斷拓展藝術學科的研究與教育。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正以自己的實力和新的姿態開始著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