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軟體人才培養具有相當的基礎,但是與發展和需求比,與一些軟體大國比,在培養規模、培養方法上都存在著差距。因此吸取國外成功經驗,建立“軟體學院”,探索這類人才的培養體制、機制和培養方法,擴大規模,提高水平,以適應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必須對緊缺性人才培養做出回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
- 創辦時間:2001年5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所屬地區:上海交通大學
- 主要獎項: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 實驗室:高可靠軟體系統實驗室等
學院簡介,師資力量,學院大事記,辦學思路,機制創新,方案計畫,科學研究,實驗室,
學院簡介
為了落實國務院(2000)18號檔案和上海市人民政府(2000)54號檔案精神,我們於2001年5月向學校提出了“關於建立軟體學院的可行性報告”,並由學校向教育部遞交了“關於籌備建立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的報告”。同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以“學校、政府、社會三力合一”、“技術、工程、管理三位一體”、“教學、研發、產業三者統一”為指導原則,進行了兩項改革。首先是調整培養目標,改變教學模式,適應產業需求。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改革的目的就是探索“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其次是在體制和機制上進行探索創新,當時走出的重要一步是與業內有影響的企業聯合辦學,這不僅在短期內為學院的發展爭取到啟動投入,更重要的是為套用型人才培養營造了一個生態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學院終於在2002年6月25日與上海聯和投資、微軟中國、上海浦東軟體園簽署了合作辦學協定。作為新中國建立以來辦學管理體制的一個改革嘗試,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軟體學院前十年建設中發揮了毋庸置疑的作用。
國家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目的就是營造一個特區,探索教育改革。在教育部組織的示範性軟體學院中期評估(2003年9月)和驗收(2006年5月)中,學院均名列前茅,評審專家一致認為,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的改革舉措和辦學實踐具有示範作用。
師資力量
高水平的學科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先後從美國、加拿大、日本聘任七位年輕博士,有計畫地選派年輕教師到著名企業進行三個月到半年的技術訪問,提供條件讓教師到海外著名大學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學術休假。目前,軟體學院已有一支三十餘人的年輕、進取的專職教師隊伍。
學院大事記
2001.05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正式成立。
2001.09 從全校2003屆、2004屆非計算機專業中招收本科二年級後的插班生共218名,招收一年級本科生150名,2002年秋 2003年春共招收工程碩士362名。
2001.12 通過教育部答辯,被批准為教育部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2.09 四投資方成立學院理事會,確定實施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召開第一次學院理事會會議,研究審議學院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工作。
2003.01 成立國際合作的高可靠軟體系統實驗室。
2003.03 召開第二次學院理事會會議,研究審議學院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工作。
2003.06 首屆軟體學院本科生畢業,教育部、上海市有關領導前來祝賀。104名本科生全部實現高質量的升學、就業和出國深造。
2003.07 首次實施三學期制,大三學生在為時兩個月的大型課程設計課程中,經受鍛鍊,成效顯著。
2003.09 首屆工學碩士入學,軟體學院按創新思路培養軟體工程工學碩士研究生。
2003.09 上海交大-Intel軟體工程實驗室在軟體學院成立。
2003.09 通過教育部中期評估,並獲得好評。
2003.09 軟體大樓結構封頂。
2003.11 微軟公司副總裁凌大任博士訪問軟體學院並受聘出任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名譽院長;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沈向洋博士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2003.11 軟體學院成立嵌入式系統實驗室、軟體系統架構實驗室、數字醫療實驗室。
2003.12 全國軟體學院建設工作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舉行。
2004.02 282名軟體工程碩士新生入學,按七個學科方向進行培養。
辦學思路
秉承“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交大辦學傳統,堅持“寬口徑、厚基礎”的基礎教育與軟體工程專業教學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科教育與工程教育相結合,培養面向領域的、高層次、開放型、複合型、國際化軟體工程領域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學院的辦學思想概括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工程化的教學模式,模組化的課程體系,產學研合作,走依託產業、按企業化運作、社會聯合投資、國際化聯合辦學的道路,把學院辦成一個適應市場需要的大學院。
機制創新
與產業界緊密聯繫合作辦學
上海交大軟體學院正以全方位的教育創新,在思想和觀念、體制和機制、模式和內容、教學方法和培養手段、利用好政策和按照企業管理等方面,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運作企業化、辦學專業化、後勤社會化之路。在辦學過程中,圍繞著改變觀念、跳出框框、探索實踐的目標基礎上,建設新型的軟體學院。 於 2002年9月成立了由上海聯和投資公司、微軟(中國)公司、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浦東軟體園和上海交通大學四方合作辦學的理事會是專司信息產業投資的公司、世界著名軟體企業、國家級軟體園和知名高校四種不同類型的實體之間的合作,更是四種不同類型的頂級實體之間的合作。
這種合作是實質性的,四方共投資4000萬人民幣,其中上海聯和投資公司占35%、微軟(中國)公司占10%、浦東軟體園占5%、上海交通大學占50%,在2002年9月前資金均已到位。
理事會有9位理事,其中交大5位,聯和2位,微軟1位,浦東軟體園1位。由副校長盛煥燁教授任理事長,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葉取源教授出任理事。理事會成員的構成保證了學校對學院的辦學主導權。理事會已開過二次全體會議;理事會推薦了年輕的計算機專家傅育熙為首任院長,軟體學院新體制已運行半年,取得了健康的進展。
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以"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理事會章程"為行動準則,院長執行"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工作條例"。在合作協定簽訂後各股東單位都派了專人花較大的精力參與了上述兩個檔案的制定,檔案比較詳細 地規定各理事單位的責任和許可權,保證學院健康順利發展,形成了多方支持學院發展的合力。 院長作為合作辦學主要負責人對理事會負責,對辦學資源的調配、辦學質量、財務運轉負責;按照辦學需要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並對成績卓著者給予獎勵。
院長代表學院與理事會簽訂目標考核協定,明確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和相應的獎懲措施,並定出量化的考核指標:軟體學院品牌的提升;學院的財務狀況;軟體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學生的起薪標準,進入國際大公司就業的學生的人數等,努力把學院辦出特色。
從實踐中我們感到,軟體學院理事會領導的辦學體制和機制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為此,學院領導充分發揮理事會的集體領導作用和共同智慧。首先,我們配備了理事會常任秘書,負責與各理事單位和理事的聯絡,保證信息及時傳遞與溝通;其次,充分發揮理事會集體領導作用,定期召開理事會,2002年9月、2003年3月的兩次全體會議,專門研究了辦學方針、人才培養、教學建設和經費運作等重要事宜;第三、重大的教學活動每次都邀請理事或委派代表出席,提高了理事單位及各理事的榮譽感、責任心和參與度。我們運用體制創新的模式較好地保證了軟體學院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辦學,促進學院的健康發展。理事們對我們在理事會建立後半年多的工作實踐表示滿意。
學院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軟體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實行的是院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長由理事會任命,在為國家培養急需的多層次的、複合型、實用型軟體人才,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前提下,院長向理事會負責,就辦學方向和模式、機構設定和人員任命、資源配置和財務計畫等重大問題向理事會提出報告,提請審議批准。理事會按照辦學規律提出了目標管理和目標考核方法,調動辦學者辦好學院的積極性。理事會要求學院不僅要在辦學中創品牌,辦成精品學院,以較好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而且與高層管理人員簽訂管理目標考核(市場對學院人才的需求比例,學生畢業後的起薪水平),並明確獎懲。學院的機構設定和人員任命,由院長向理事會報告予以確認推薦任命。學院工作人員向院長負責,薪酬獎懲由院長根據崗位和完成工作目標的業績決定。在機制創新方面側重理順了新型辦學體制下的財務操作模式。理事會認真研究了軟體學院的財務制度,決定執行國家頒布的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獨立設定賬戶、獨立核算、單獨管理,照顧到與各投資方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接軌,採取既符合國家規定又比較靈活的辦法操作。理事會要求所有費用按事業單位的實發生制記賬,同意不攤遞延資產;成本結構要注重為樹品牌服務,要處理好效益與樹品牌的關係。在財務管理方面採取了預算審批制度,院長按年度消耗成本做出財務預算,提交理事會審議批准通過,院長按預算執行操作,保證了操作的合理和監控的規範。
方案計畫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與中國乃至世界軟體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保持同步,以最迅速最貼切的姿態回響產業界對軟體人才的市場需求。採用工程化的教學模式,模組化的課程體系,與產業界緊密合作,聯手培養“面向領域的、高層次、開放型、複合型、國際化”的軟體人才。針對不同起點、不同背景的求學者,學院因材施教,提供本科、碩士、工程碩士等多種類、多層次、多方向的人才培養計畫,使學生成長為具有掌握領域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及管理經驗的優秀的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及項目管理人員。
軟體工程 本科培養計畫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與中國乃至世界軟體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保持同步,以最迅速最貼切的姿態回響產業界對軟體人才的市場需求。採用工程化的教學模式,模組化的課程體系,與產業界緊密合作,聯手培養“面向領域的、高層次、開放型、複合型、國際化”的軟體人才。針對不同起點、不同背景的求學者,學院因材施教,提供本科、碩士、工程碩士等多種類、多層次、多方向的人才培養計畫,使學生成長為具有掌握領域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及管理經驗的優秀的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及項目管理人員。
一.指導思想:
1. 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2. 秉承“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辦學傳統,體現“教育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
3.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學科教育與工程教育並重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實施“案例à原理à實踐”的能力培養。
二、 培養目標: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於“面向領域的、高層次、開放型、複合型、國際化人才”的高度,具體的業務目標為培養軟體產業優秀的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人員及項目管理員,努力使學生掌握領域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項目開發設計及管理經驗。
三、 基本要求:
1. 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合理的能力結構;
2. 對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適應性;
3. 對學過的知識具有綜合套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開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5. 具有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6. 具有按軟體工程的規律規範地組織、管理、開發的能力。
四、學制與學位:
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學生在取得規定的學分後提前畢業,也允許延長學習年限,但一般不超過六年。學生修完本專業培養計畫規定的課程及教學實踐環節,取得規定的學分,德、智、體考核合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 碩士培養說明
軟體工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的分支,為了加強碩士研究生的管理,不斷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關於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和上海交通大學有關檔案的規定,結合軟體學院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領域的、高層次、開放型、複合型、國際化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高可靠軟體系統開發技術;
2.信息系統技術;
3.嵌入式系統。
三、學制和學分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為二年半;總學分≥32,其中學位課學分≥19。
軟體工程 工程碩士培養計畫
一、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領域的、高水平、多層次、複合型、套用型軟體工程領域技術和管理人才。
二、專業方向設定
軟體工程專業將按照以下七個學科方向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
1. 軟體系統開發技術
2. IT項目管理
3. 嵌入式系統
4. 數字藝術與技術
5. 網路安全工程
6. 企業信息系統技術
7. 現代物流信息技術
軟體學院以多方向、模組化、工程化形式組織教學。每個方向單獨設班、設定相應的教學計畫,並納入學院的模組化的課程體系。
三、培養方式及要求
軟體學院工程碩士的培養採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以全業餘形式組織學生上課。學制為2.5年,其中工程實踐時間為1年。
學習採用學分制,總學分不少於40。其中學位課大於等於23學分,非學位課大於等於12學分,工程實踐與論文的學分為8學分。
學位論文原則上結合工程碩士生所在單位的生產需要或研究課題進行,由本領域研究生導師和工程碩士生所在單位推薦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家聯合指導。
科學研究
作為“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的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科學研究工作是學院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們在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的框架下,著重於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高水平的套用型科研體系。學院設立了三大科研方向:軟體工程的形式化方法、軟體工程的方法與技術以及軟體套用與服務。軟體工程的形式化方法主要涉及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程式語言理論,形式化規約與驗證等內容。軟體工程的方法與技術方向包括軟體工程基礎理論、面向方面的軟體工程、高可靠軟體、服務計算和SOA、軟體測試技術、以及模型驅動開發等研究內容。軟體套用與服務方向涵蓋了與信息產業及相關行業緊密聯繫的有關研究內容,目前包括了實時嵌入式系統的仿真、驗證與控制研究,信息系統集成與可視化技術,數字媒體計算技術和藝術設計方法,現代物流信息技術與RFID技術,網路計算以及醫療物聯網等內容。
近年來,學院全體教師在各個科研方向上瞄準技術前沿,面向國民經濟發展潮流,爭取到眾多的縱向與橫向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並且也在積極地進行產業化工作。
近年來,學院全體教師在各個科研方向上瞄準技術前沿,面向國民經濟發展潮流,爭取到眾多的縱向與橫向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並且也在積極地進行產業化工作。
實驗室
高可靠軟體系統實驗室
高可靠軟體系統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1月20日,以應對企業、社會、國家對於軟體的可靠性、安全性日益提高且日益緊迫的需求,及培養高層次的軟體開發人才的需要。實驗室目前由國外知名軟體工程專家教授領銜開展合作研究。
數字藝術實驗室
數字藝術實驗室專注於計算技術與媒體藝術的融合,面向影視特效、動畫、遊戲、移動多媒體和新型人機互動展示等套用領域,主要研究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動畫、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機互動等數字媒體前沿計算技術和藝術設計方法。實驗室的師資團隊由計算機技術和藝術設計兩方面專家共同組成,開設了圖形圖像、三維動畫、遊戲編程、人機互動等課程,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等多項數字媒體科研項目,產學研密切合作,致力於創造數字藝術與技術的未來。
數字醫療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顧力栩教授指導的計算機輔助手術及治療(數字醫療)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計算機輔助醫療領域的多項國際領先課題。該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醫學畫像處理,最小侵入手術,計算機輔助診斷及治療,手術導航,手術機器人以及基於功能型核磁共振(fMRI),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單光子放射斷層掃描(SPECT)之上的腦思維的研究。研究室得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羅伯特研究所醫學畫像研究室(Imaging lab, Robarts Research Institute, London, Ontario, Canada)的大力支持與協作,並達成了資源和技術力量共享的協定。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系統、手術解剖圖譜三維可視化、醫學圖像三維快速分割、配準軟體系統等相關課題。正在執行的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項目“虛擬內窺鏡診斷系統的開發與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提前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實驗室在現代醫療設備的研發,特別是醫療軟體系統的開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自我創新的同時,實驗室還與國內外多家專業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與全球唯一一家專營醫療導航定位儀的加拿大NDI公司簽署科技合作協定的基礎上,獲得該公司在中國首次捐贈的一套專業導航定位儀POLARIS系統。其他的工業夥伴還包括:加拿大專營醫療軟體的CEDARA公司、GE公司以及國內的安科公司等。通過與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著名廠商的合作,大大提升了實驗室的教學和研究開發。
物流與信息系統實驗室
物流與信息系統實驗室的建立是為開展與電子物流、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信息綜合集成等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研究及套用,以推動政府、企業、公眾的電子化的發展,滿足信息化套用發展的需求。實驗室緊跟新技術,新熱點,重點加強與行業套用的深入結合、以及其他高新技術的綜合集成方面的研究,形成實驗室特色。
網路工程實驗室
計算機網路工程實驗室是適應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覆蓋本科和研究生各個層次網路教學和實驗要求的公共實驗室,由學校與學院共同出資建立。
實驗室組建了一個園區網,包括網路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的各種設備,填補了本校計算機網路實驗教學方面的空白。在高速網路組建、網路管理、網路設計和開發、網路協定分析與設計、網路安全、網路套用等層次提供全面的實驗環境,通過一系列的驗證型、測試型和自創型實驗使學生掌握網路技術的實驗技能,開闊思路和眼界,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學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教學與科研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