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交叉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4月,目前有教師7名,包括教授2人、特別研究員5人。1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資助併入選“長江學者”青年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學交叉科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2000年4月
- 主管部門: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交叉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4月,目前有教師7名,包括教授2人、特別研究員5人。1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資助併入選“長江學者”青年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交叉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4月,目前有教師7名,包括教授2人、特別研究員5人。1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資助併入選“長江學者”青年項目。上海交通大學交叉科學研究所在生物物理、統計物理、軟物質物理等研究方向和...
在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併後,上海交大將大力發展醫工、醫理交叉科學作為其主要的戰略之一。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Med-X研究院於2007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Med-X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985工程”建設的重要科技創新...
在“大生物學(The Great Biology)”中的4個鹼基統一整個生命界的理念上,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設立了“整個生物界一家人”的科研宗旨。通過多學科交叉的優勢,研究院還設立了“努力做一些有力度和有特色的工作,積極參加國際競爭”的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機構。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在運輸系統分析、智慧型運輸系統和區域物流系統規劃與管理等領域承擔了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基金以及上海科委、...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張安德講席教授,香港中醫藥表型組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客座教授,轉化醫學中心主任。賈教授28年來在醫藥領域多有建樹,在高校和企業均成功建立並運行了多個多學科交叉項目,包括成立轉化...
上海交通大學語言、智慧型與神經科學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整合院內語言學相關領域各團隊,形成一個大語言學學科;推進語言學與校內其他院系合作,促進與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醫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凱原法學院等學科的交叉研究;從事...
學科交叉明顯,研究條件先進,具有較強的科技攻關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學院概況 人才培養 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技術研究院設有“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納米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點,招收和培養來自不...
為了鼓勵年輕人的進取與向上,中心每年還用所設立的《Bio-X獎勵基金》的利息為上海交大生命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設立“Bio-X獎”1名。工作內容不在於多,而是在於實與精。通過多學科交叉的優勢,Bio-X中心正努力做一些有...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的“產-學-研”平台,依託上海交通大學豐富的學科背景和研發能力,專注於多學科交叉融合與理論技術創新、構建實現未來智慧城市藍圖的創新學科群和科研載體。創新研究院立足上海,...
2005年上海交大與原上海原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併後,將大力發展醫工、醫理交叉科學作為主要戰略之一。2007年11月12日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Med-X研究院正式成立,該院是上海交大“985工程”建設的重要科技創新平台之一,是學校...
物理與天文學院擁有交叉科學研究所、粒子與核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雷射電漿研究所、光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以及天文系,覆蓋了物理學、天文學、光學工程和核科學與技術學四個一級學科。科研隊伍 物理與天文學院擁有一大批中國...
數學科學學院堅持“把握主流,做強基礎,做大套用,注重交叉,發展特色”的辦學思路,構建起了具有交大特色的數學課程的教學體系。目前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數學實驗》、《高等數學》),上海市精品課程8門(《高等數學》、《數學...
研究方向 研究院定位於“碳中和”高端智庫和“碳中和”技術促進,對內積極推動能源、環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對外廣泛開展與政府、企業和國際各方的協同合作,實現基於學科交叉的科學研究和官產學的有機結合,旨在為...
本專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最早培養核科學與核技術人才並持續成長的重要基地,主要培養核能工程、輻射科學、核技術套用及其它交叉領域的高級技術和管理複合型專業人才。主要專業課程包括: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四大力學、傳熱傳質學、輻射測量與...
上海交通大學電化學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是多學科交叉研究機構,成立於2003年1月,是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重要組成機構。簡介 我校在電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具有較長的研究歷史。1978年,設立了“套用電化學”本科專業,1981年起開始在“套用...
研究所由國家傑出青年、納米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崔大祥教授領銜,由一批有海外學習與工作經歷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中青年組成,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與生命科學、醫學交叉領域的研究,探索納米尺度的生命現象與發生機制,建立新的理論;探索納米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致力於開創和引領分子醫學等新興學科領域和學術方向,探索從學術研究到形成智慧財產權和產業化生產的新途徑,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分子醫學科學套用基礎研究、轉化醫學研究,提升上海交通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水平...
【研究目標】研究高品質的信息效能,提煉和最佳化信息可視化和互動設計的創新準則,形成設計學、認知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交叉研究的創新研究體系,最終實現信息數據感性化、信息科學藝術化、圖形識別認知化,使用戶獲得高效、精準、愉悅的信息呈現...
研究院院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教授,同時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國際知名的數位化製造技術與塑性成形技術(冷擠壓技術)專家。塑性成形技術與裝備研究院依託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數字...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製造和生命質量工程研究所長期專注於醫工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致力於“用工程技術解決醫學難題”,先後與上海瑞金醫院、華山醫院、第九人民醫院、第六人民醫院、第一人民醫院、長征醫院、仁濟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合作,在...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創新研究中心倡導學生去關注、關心、關愛人類(福祉),用科學方法去解決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構建能源材料、量子通信與計算、生物分子探測、數據科學與技術四個個聚焦平台,以及提供學生開展多學科交叉科學研究所必須...
20多年來,該所始終瞄準本學科國際前沿,結合我國實情,形成了基礎和套用研究相結合,醫學、遺傳學和胚胎學等學科交叉、滲透的科研體系。在血紅蛋白分子病、遺傳病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真核基因的表達調控、奶牛和山羊的性別控制、轉基因...
於2005年9月開始,在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Informatics School),開始了對信息學,數據挖掘,生物神經學,電子等課題的綜合學習。2006年,開始研究,2010年畢業, 獲得博士學位,其間從事對神經信息系統建模與電子科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在國際期刊和頂級...
化學生物學、臨床資源與組織庫等先進技術平台。中心將下設3個研究室,由三位資深科學家帶領15個左右各自獨立、又相互協作的研究群體,在生物整體水平、細胞和發育生物學以及單細胞分析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系統生物醫學研究。
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初,旨在從體制機制上有效促進學科交叉,有效促進實體化研究團隊建設,有效實現基地、方向、團隊、項目和產業套用的一體化發展。研究院建設是深化電類學科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科研活動的組織性,加快營造...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 3 個,院士 6 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8 人,物理與天文系目前共有 25 支科研團隊,研究領域覆蓋理論物理及其交叉科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天體物理...
為對接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適應世界能源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能源科研平台,上海交通大學在整合全校能源轉換與利用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上,於2005年6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旨在充分發揮上海交大人才和學科綜合優勢,加強學科交...
注重數理基礎,強調學科交叉:數理科學班著力培育學生兼備物理直觀性和數學縝密性,數理融通的能力;生命科學班強調通過與理工科結合的方法培養研究生命科學問題的能力。致遠學院的這種交叉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難以在傳統的單一院系中實現的。...
李璨,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碩導,Bio-X研究院DNA納米技術研究組組長。南京大學學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國家基因研究中心博士,美國猶他大學 (University of Utah)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博士後。...
;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等5個碩士點;工業設計工程碩士、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工程碩士、傳媒EMBA、MFA(藝術專業碩士)、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等5個專業碩士點;新媒體傳播與管理、設計科學與工程兩個交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