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沙溪廟組

上沙溪廟組於四川盆地及周邊的中生代侏羅系地層,屬於中生代紅層,為熱帶荒漠季節性河流沉積,岩性為正長石砂岩、長石石英砂岩與泥岩互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沙溪廟組
  • 時代:J2
  • 命名者:楊博泉,孫萬銓
  • 命名時間:1946年
基本信息,命名,特徵,

基本信息

命名

楊博泉,孫萬銓1946年命名沙溪廟層;1962年盛莘夫發表,並改稱上沙溪廟組。

特徵

主要由暗紫紅色泥岩、砂質泥岩與灰綠、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構成的韻律層組成。含豐富恐龍化石: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Omeisaurus junghsiensis,Yo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等;雙殼類:Psilunio chaoi,Lamprotula(Eolamprotula) cremeri等;介形類:Darwinula sarytirmenensis,D. impudica,Timiriasevia rugosa等。與下伏下沙溪廟組整合接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