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言兵事

上書言兵事

《上書言兵事》是西漢初期晁錯的一篇政論散文。切實中肯,論精識深,擅長分析,言之鑿鑿。

文中首先一一講述“得地形”、“卒服習”、“器用利”的用兵要領,繼而詳細分析“中國”與匈奴軍備、能力之長短優劣,最後提出切實的對策,中肯可行。文章辭藻偕偶,句式鋪排,層層比較敘述,具有戰國策士的縱橫風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書言兵事
  • 作者晁錯
  • 類型:政論散文
  • 時代:西漢初期
簡介,譯文,價值,

簡介

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高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驅略畜產;其後復入隴西,殺吏卒,大寇盜。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自高后以來,隴西三困於匈奴矣,民氣破傷,亡有勝意。今茲隴西之吏,賴社稷之神靈,奉陛下之明詔,和輯士卒,底厲其節,起破傷之民,以當乘勝之匈奴,用少擊眾,殺一王,敗其眾,而法曰大有利。非隴西之民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繇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不可不擇也。
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山林積石,經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平陵相遠,川谷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兩陳相近,平地腳恥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也,劍盾三不當一。萑葦竹蕭,草木蒙蘢,支葉茂接,此矛鋌之地也,長戟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厄相薄,此劍盾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後解,與金鼓之指相失,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兵不完利,屑敬元習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亡矢同;中不能入,與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戶去幾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糊求戲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跨炒,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一擊十之術也。
雖然,兵,匈器;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卬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譯文

晁錯上書論兵事,說:臣聽說漢興以來,胡人多次侵入邊地,小規模侵入就獲得,大規模侵入就有大利;高后時再侵入隴西,攻城搶劫邑鎮,驅掠畜產;之後又侵入隴西,殺害官兵,大舉搶掠。臣聽說戰勝的威力,可使民氣百倍;失敗的兵卒,至死也不能振奮。從高后以 來,隴西三次被匈奴困擾,民氣受到摧折傷害,沒有取勝的信心。今天隴西的官吏,仰仗先祖神靈,奉行陛下明詔,和睦團結士卒,激勵他們的氣節意志,喚起受傷害的百姓來抵擋正氣盛的匈奴,以少擊眾,殺死匈奴一王,對於擊敗眾多士兵十分有利。不是隴西之民有勇怯之分,而是將吏表現得巧妙、拙笨有不同而已。因此兵法說:“有必勝的將領,沒有必勝的百姓。”由此看來,安定邊境,建立功業,在於良將,不可不加以選擇。臣又聽說用兵,臨戰交鋒最緊急的有三件事:一是占領有利地形,二是士兵服從命令、訓練有素,三是兵器精良、使用便利。 兵法說:寬有丈五的溝渠,漫過車的水,山林和壘集的石塊,長流之水、大的丘陵,草木生長之地,這是步兵用武之地,車兵騎兵在這裹戰鬥二不當一。土山丘陵,連綿不斷,平原曠野,是車、騎的用武之地,步兵在這裹交戰十不當一。高低懸殊,河谷居其中,居高臨下,這是弓弩的用武之地,使用短兵器百不當一。兩陣相臨近,平婆艱簽地短草,可前可後,這是長戟兵器用武之地,使用劍盾三不當一。萑葦竹蕭,草木蔥龍,枝葉茂密,這是長矛短矛用武之地,使用長戟二不當一。道路曲屈,險阻交錯,這是劍盾的用武之地,使用弓弩三不當一。士不經選拔、訓練,卒不熟蘭乎殼提練兵器,起居動作不精,動靜不協調、不穩定,爭奪利益不能到手,躲避災難不迅速,前面攻擊後面懈怠,與金鼓指揮脫節,這些都是不熟習訓練管理部隊的過錯,這種士兵交戰時百不當十。兵器不銳利,與空手相同;鎖甲不堅硬,與袒肉露體相同;弩不能射到遠處,與短兵器相同;射箭不中目標,與沒有箭相同;中目標而不能入內,與沒有箭頭相同:這些是將領沒有察看檢查兵器所造成的災禍,在這些情況下交戰,五不當一。因此兵法說:兵器不銳利,就是把士兵交給了敵人;卒不可用,就是把將領交給了敵人;將領不知用兵謀略,就是把國君交給了敵人;國君不懂擇將,就是把國家交給了敵人。這四方面,就是用兵要領。
臣又聽說小與大形狀是不同的,強與弱力量是不同的,險與易具有不同的防備。以低微之身去事奉強者是小國所表現的形態;聯合小國攻打大國,是勢均力敵之國的形態;以夷攻夷,是中原之國的形態。如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原不同。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原的戰馬不如匈奴的戰馬;險道傾側,邊奔跑邊射箭,中原的騎手不如匈奴騎手;風雨疲勞,饑渴不睏乏,中原人不如匈奴人:這些是匈奴的長技。若是平原地帶,輕車驍騎,匈奴就容易亂了陣;強弩長戟,射的寬闊距離遠,匈奴的弓不能比;堅硬鏜甲、銳利兵器,長短相配合,游弩往來支應,列隊的士兵一齊向前,匈奴士兵就不能抵擋;騎射手射出鶸矢,射同一目標,匈奴的革笥、木薦遮擋不住;下馬地上搏鬥,劍戟相交,腳步前後移動,匈奴人的腳不能快速相連:這些是中原之長技。由此看來,匈奴之長技有三,中原的長技有五。陛下又發兵數十萬之眾,用來誅殺數萬人的匈奴,計算眾寡,就是以一擊十之術了。雖然是這樣,兵器還是兇器;戰爭還是危險的事情。不懂用兵之道和方法,就會以大為小,由強變弱,這種變化也僅僅在於俯仰之間那樣容易。用人的死亡換取勝利,就會失足而不振,悔之不及。帝王成功之道,立足於萬全之策。今天來投降的胡人義渠蠻夷等是歸義的,部眾有幾千人,他們的飲食、長技與匈奴相同,可以賜給他們硬鏝甲棉衣,強弓利矢,再增加邊郡的良騎。讓明將能知他們的習俗,使他們和睦相處,就在於用陛下之明智去節制統帥。要是有了險阻,用這一辦法對付;平地通道,就用輕車騎手去對付。兩軍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各用其長技,橫向上使用眾多士兵,這就是萬全之策。

價值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一擊十之術也。
雖然,兵,兇器;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傳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臣錯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財擇。(《漢書·晁錯傳》)
臣又聽說小與大形狀是不同的,強與弱力量是不同的,險與易具有不同的防備。以低微之身去事奉強者是小國所表現的形態;聯合小國攻打大國,是勢均力敵之國的形態;以夷攻夷,是中原之國的形態。如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原不同。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原的戰馬不如匈奴的戰馬;險道傾側,邊奔跑邊射箭,中原的騎手不如匈奴騎手;風雨疲勞,饑渴不睏乏,中原人不如匈奴人:這些是匈奴的長技。若是平原地帶,輕車驍騎,匈奴就容易亂了陣;強弩長戟,射的寬闊距離遠,匈奴的弓不能比;堅硬鏜甲、銳利兵器,長短相配合,游弩往來支應,列隊的士兵一齊向前,匈奴士兵就不能抵擋;騎射手射出鶸矢,射同一目標,匈奴的革笥、木薦遮擋不住;下馬地上搏鬥,劍戟相交,腳步前後移動,匈奴人的腳不能快速相連:這些是中原之長技。由此看來,匈奴之長技有三,中原的長技有五。陛下又發兵數十萬之眾,用來誅殺數萬人的匈奴,計算眾寡,就是以一擊十之術了。雖然是這樣,兵器還是兇器;戰爭還是危險的事情。不懂用兵之道和方法,就會以大為小,由強變弱,這種變化也僅僅在於俯仰之間那樣容易。用人的死亡換取勝利,就會失足而不振,悔之不及。帝王成功之道,立足於萬全之策。今天來投降的胡人義渠蠻夷等是歸義的,部眾有幾千人,他們的飲食、長技與匈奴相同,可以賜給他們硬鏝甲棉衣,強弓利矢,再增加邊郡的良騎。讓明將能知他們的習俗,使他們和睦相處,就在於用陛下之明智去節制統帥。要是有了險阻,用這一辦法對付;平地通道,就用輕車騎手去對付。兩軍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各用其長技,橫向上使用眾多士兵,這就是萬全之策。

價值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一擊十之術也。
雖然,兵,兇器;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傳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臣錯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財擇。(《漢書·晁錯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