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併購行為及其效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市公司併購行為及其效應研究
  • 論文作者:程小偉
  • 學科專業:技術經濟及管理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程小偉著
導師
劉波指導
學科專業
技術經濟及管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同濟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上市公司 企業合併 併購
館藏號
F276.6
館藏目錄
2009\F276.6\40

中文摘要

企業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裡最能體現其市場效率和最具有創新活力的一環。在轉軌中的新興市場,企業在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長期穩定的經營、嚴謹的財務管理、長期性的研發力量、產品的更新換代等方面,往往不夠理想。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企業併購,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活躍證券市場、吸引投資者,一直是政府、投資者、企業管理層和學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我國上市公司的併購呈逐年上升趨勢,呈現出模式多樣化、領域廣泛化的特點,外資及民間資本大範圍地介入,使企業併購不管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和運用,但我國上市公司併購行為及其效應研究卻有待進一步拓展。目前,國內學者對併購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研究併購前後公司業績的變化,而沒有給出是什麼因素影響併購績效,更沒有對併購後的績效進行評價,所以也就無法給監管層和公司管理者提供更有實際意義的政策和操作建議。 本文通過有效地分析企業併購的動因,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因子分析法分別對縱向併購、橫向併購以及混合併購的效應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政府、投資者、企業所有者與管理者提供相應的政策和操作建議,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對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縱向併購來看,企業主要是想通過把市場交易關係轉變為內部交易關係,從而達到節約交易成本,尋求交易費用效應的目的。我國上市公司縱向併購中的效應在併購的當年沒有顯現出來,但從併購後一年的情況看,效應還是顯著的,表明通過對上下游企業的併購,內化市場交易,穩定供銷渠道,減少了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和成本。但更進一步的實證研究發現,這種效應又表現出一種逐步下滑的趨勢,尤其在併購後第三年,下降勢頭比較顯著,說明併購後存在一個磨合的過程以及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只有把併購後的上游或下游企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才能保持企業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事實上,企業之間的併購,絕非是簡單的合併,而是不同企業一體化的過程,整合的過程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衝突,進而影響企業整體效應的發揮,因此存在著昂貴的一體化成本。 對於橫向併購,企業進行橫向併購的主要動因在於追求規模經濟效應,橫向併購中的規模經濟效應來源於成本下降、市場支配力的增強以及壟斷等。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規模經濟效應的存在較為明顯,尤其在併購當年,由此也證明了我國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行業集中度偏低,通過併購重組,可以提高規模經濟水平。但實證結果也顯示,併購一年後的規模經濟效應有大有小,原因在於非實質性併購、政府干預過度等現象的存在以及併購規模(即併購交易金額占併購企業資產總額的比重)較小,致使併購效應的顯著性受到影響。因此,進一步促進橫向併購的開展,最佳化產業組織結構,在各行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是我國近期企業併購的主要目標。 從混合併購來看,其動因主要是尋求協同效應、產業效應和風險分散效應。從我國上市公司併購的實踐看,很多公司通過混合併購重組,紛紛涉足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興材料等高科技產業,因為這些行業的附加值高,獲利豐厚。現實中確實有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併購實現了產業轉型,培育了新的增長點,業績得以提升。但從實證結果來看,我國上市公司混合併購中的效應並非如所預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現下降的趨勢,這與現實情況出現了背離。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或許這一實證結果恰恰說明我國企業對混合併購活動存在認識誤區、產權界定不清,而行政干預過多、中介機構服務不足、企業混合併購的法律不規範以及企業內部運作不規範等外部因素又制約了混合併購效應的發揮。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論,即第一章: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論分析和現實依據,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通過對企業併購動因的研究文獻進行回顧與梳理,旨在說明企業併購動因的複雜性和多變性,為下文進一步通過實證來研究併購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三部分為併購效應的實證檢驗和分析,是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第四部分主要是併購效應的結論和政策建議,即第九章。籍此,利用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數據,藉助因子分析、DEA分析、非參數檢驗等統計分析方法,對併購公司之綜合業績在併購前後的變化、以及與綜合業績變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的驗證。形成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1)考察了併購市場的整體績效。發現就整個併購市場而言,在併購行為發生的當年、或併購後的一年和兩年里,儘管併購行為導致上市公司綜合業績提高的公司比重顯著高於業績降低的公司比重,但是,實際中上市公司併購後的綜合業績並未得到真正改善。 (2)提出並驗證了縱向併購在我國證券市場並沒有減少市場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和成本。實證結果表明:縱向併購前一年的財務狀況比併購當年要好很多,很多上市公司的併購僅僅出於圈錢、保殼的目的,只有在財務狀況發生惡化的情況下才進行併購。這一點與很多研究文獻的結論有所不同,但較能體現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 (3)提出並驗證了橫向併購中非實質性併購、政府干預過度等現象的廣泛存在。結果發現:橫向併購前一年到併購後兩年的財務狀況有惡化的趨勢,併購後第三年的財務狀況相對於併購後第二年有所好轉但效果不明顯,財務狀況惡化主要源自大多數橫向併購都是關聯交易,導致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大股東掌握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它們為了獲得控制權的私人收益,掠奪小股東的財富,即所謂的“隧道行為”。 (4)提出並驗證了混合併購沒有從實際出發,盲目多元化致使產生負效應。結果表明:混合併購前一年與混合併購當年的財務狀況沒有什麼變化,併購後一年與併購當年有較明顯的下降趨勢。實證結果恰巧暴露了上市公司混合併購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公司不顧自身實際,一窩蜂進軍某個熱門產業,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巨額利潤的喪失使得公司處於尷尬境地,進退兩難。有鑒於此,我們強調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企業的內外部條件做出相應的決策,不要盲目多元化,確保主營業務做大做強。 總之,從理論角度分析,企業併購對於最佳化資源配置、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交易費用、分散經營風險、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等諸多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實證結果卻表明,實際的併購效應並非如我們所預期的那么大。究其緣由,是因為企業併購行為是一項長期、艱巨和複雜的經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不同企業的資產、業務、組織、文化等的整合,需要領導、團隊和個人乃至整個公司的共同努力。如果整合得好,併購的積極效應就顯著,如果整合得不好,併購效應不明顯甚至反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注重企業併購中的整合,是企業併購效應得以體現的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