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71.10 畝(其中:田59.00 畝,地 1,512.10 畝),人均耕地 1.32 畝,主要種植 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 52,368.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89.1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91 畝,主要種植 核桃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4,055.00 畝;荒山荒地 16,715.00 畝,其他面積 1,000.00 畝。有鐵礦、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統計,該村實現通路;有338 戶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4 戶通電,占農戶總數10.06 %。有電視機22台。
全村共擁有汽車 1輛,機車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56.30 畝,有效灌溉率為 67.23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9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50 畝。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07年底統計,該村建有小水窖 44 口;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 個自然村通
自來水;有1個自然村通電;有3個自然村通路;有0個自然村通電視;有0個自然村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通路燈。有10個自然村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52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7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68.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16 萬元,占總收入的39.8%;畜牧業收入 57.21萬元,占總收入的3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 頭,
肉牛99 頭,
肉羊520 頭);林業收入14.64萬元,占總收入的8.7%;第二、三產業收入 14.69 萬元,占總收入的8.7%;工資性收入 13.83萬元,占總收入的8.2%。農民人均純收入117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8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10月16日統計,該村有農戶338 戶,共鄉村人口1163人,其中男性595 人,女性568 人。其中農業人口1163 人,勞動力 588 人。該村以傈僳族為主(是傈僳、納西、漢族混居地),其中傈僳族990人,納西族221人,其他民族33人。
截止2007年底統計,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 人,占人口總數的2.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75人,參合率83.8%;享受低保104人。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10月16日統計,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2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21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9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20.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8 人,其中小學生144 人,中學生34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隸屬永勝縣松坪傈僳族鄉,地處松坪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0.00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 土路,(不方便),距縣70公里。東鄰撒壩子,南鄰下啦嘛,西鄰古城區 ,北鄰樹底。轄母此地、少中古、尼波羅、石旮旯、叫雞古、遲加瑪、阿遮扒、咳子瑪、黃泥堡、畜牧場等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38 戶,有鄉村人口1163人,其中農業人口 1163 人,勞動力 588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535 人。民族民間文化主要有傈僳、納西山歌;放羊調;傈僳族傳統蘆苼舞等。
發展重點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10月16日統計,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大多村小組還水、電、路不通,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村民文化素質低缺乏科技知識,生產方式、方法落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教育提高村民素質。培養具有科技知識的現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