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饒鎮馬崗鄉

三饒鎮馬崗鄉

馬崗地處三饒鎮東北部,上黃岡河從村前流過,由4個自然村組成。全鄉大體姓張人口近8000人,根據馬崗張氏族譜反映,馬崗鄉親移居台灣較早,始於18世紀初葉清朝雍正年間,馬崗村張氏第10世孫開始渡海過台灣。這與史載康熙22年(1683)統一台灣後,解除海禁,以及加強對台灣的管轄,不少大陸人民到台灣創業的史實是一致的。而《饒平縣誌》對該縣鄉親移居台灣時間的記載卻較慢:“乾隆三十八年(1773),饒平人林欽堂、曾日輝等人往台灣員山墾殖創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饒鎮馬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三饒鎮東北部
  • 人口:近8000人
馬崗趣事,馬崗習俗,

馬崗趣事

清末,馬崗村一老中醫到台灣行醫。有一次,在市場看中一條魚,賣魚人卻說,這魚“小馬崗”人定了。老中醫聽了頓感奇怪,微笑說:什麼“小馬崗”,我大馬崗人要了。賣魚人認真地說:“別開玩笑”。老中醫捋了捋花白鬍須,也認真起來:“誰跟你開玩笑”。兩人吵架間,一個身材中等的漢子擠進人群來,兩手一抱拳,說:“叔台,你哪裡來的大馬崗?”老中醫說:“還有哪裡,就是潮州饒平的馬崗。”那漢子精神一振,右手一攤,稍微一躬,說:“您請”。原來,這個老中醫的一句話,無意中發現了遷居台灣的宗親。在台宗親子孫昌盛,形成一大宗族,自稱“小馬崗”。那漢子在市場見到自稱大馬崗的人,以為人家在侮辱“小馬崗”,所以,“禮貌”地把他“請”到村里,考問他大馬崗的宗祠和廟堂的詳細情況,以判斷此人身份的真實性。

馬崗習俗

饒平縣山區的三饒鎮馬崗鄉,傳承著一個獨特的民俗,每年過兩個“春節”。除了每年傳統節日春節(過年)外,在農曆六月初一還要“過半年”,其俗與春節相同。
五月三十(或二十九),人們殺雞、宰豬、買年貨。三十晚餐叫“食三十夜”,合家團聚,喜氣洋洋,盡情開懷暢飲。夜晚,老年人像過春節一樣,圍坐品茶守歲至天明。六月初一,人們穿上新衣服,外出作客,全村老少一律休息,禁忌勞作,即使是農忙收割稻穀,也不例外。出嫁的女兒,這一天也務必回母家一趟;不少華僑、港澳台同胞回鄉觀光探親也都喜歡選擇這個時候。六月初一前後幾天,都要演戲酬神,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關於六月初一過半年習俗,民間有一個傳說:從前,在五月,經過馬崗鄉的小河上游山洪暴發,田園房屋被沖毀。六月初一那天,從小河上游流下一條長木板,木板飄到馬崗鄉時,洪水即退去,人們撈上一看,板上寫著“崇政王爺”四個大字。馬崗鄉父老以為是“崇政王爺”的功德,便在河邊建了一座八角宮供奉“崇政王爺”。據說,以後河水大都沒有漲到廟前的台階,從此當地年年風調雨順,子孫昌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