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黑麥一號是河北三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黑小麥76號為母本、石4185為父本雜交選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
三餐黑麥一號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櫱力較強;成株株型半緊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黑粒,硬質,籽粒較飽滿。畝穗數41.3萬,穗粒數35.7個,千粒重42.8克。抗倒性較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餐黑麥一號
- 別名:肆13H5196
- 品種類型:半冬性中熟小麥
- 育種者:河北三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親本來源:石4185×黑小麥76
- 審定編號:冀審麥20180030
- 作物名稱:小麥
培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意義價值,
培育過程
以選育子粒飽滿、富含微量元素且綜合農藝性狀良好的黑小麥品種為目標,2008~2014年整個選育過程均在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寧晉試驗站進行。
2008年秋播種父、母本。2009年4月以黑小麥76號為母本、石4185為父本進行雜交,6月收穫F1代雜交種50粒。
2009年秋將50粒F1代雜交種種植1行。該雜種行株高適中,抽穗期與石4185相當,多穗、穗層整齊,穗結構好,後期落黃好,抗小麥條鏽病。全部收穫後得F2代雜交種500克。
2010年秋人工點播F2代500克,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F2代整體表現苗期生長健壯,分櫱力強,落黃好,單株成穗率高,性狀分離充分。根據育種目標,選擇符合條件的60個單株進行室內考種。最後篩選出矮稈、大穗、抗病等農藝性狀好的株系30個。
2011年秋種植篩選出的30個F3代株系,按照育種目標繼續選擇。從中選擇3個優良株系測產,112個單株進行室內考種,最後篩選出子粒飽滿的株系60個。其中,3121—3130株系表現突出,田間表現抗病、落黃好。
2012年秋種植篩選出的60個F4代株系。田間入選了多穗、穗層整齊、穗結構好、後期落黃好的株系23個。其中,12H4036分櫱力強,成穗多,落黃好,穗層整齊,表現尤為突出。
2013年秋從上年田間入選的23個株系中挑選農藝性狀好的株系5個進行種植。其中,13H5196表現穩定,整齊一致,其株高適中,抗病性好,豐產性好,出圃號“13H5196”。
2015~2016年連續2年參加河北省區域試驗;2018年通過河北省審定(審定編號:冀審麥20180030),定名為“三餐黑麥一號”(肆13H5196)。
特徵特性
- 生育期:三餐黑麥一號屬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對照冀資黑小麥1號晚熟1天。
- 農藝特徵: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櫱力較強。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78.5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黑粒,硬質,籽粒較飽滿。畝穗數41.3萬,穗粒數35.7個,千粒重42.8克。熟相中等。
- 品質:2017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測定,粗蛋白質(乾基)15.6%,濕麵筋(14%濕基)32.1%,吸水量64.7毫升/100克,形成時間6.7分鐘,穩定時間12.8分鐘,拉伸能量63平方厘米,最大拉伸阻力288EU,容重802克/升。籽粒硒、鎂、鐵、鋅和錳含量較高,加工品質好,品質達到國家強筋小麥標準。
產量表現
2015~2016年,三餐黑麥一號連續2年參加河北省特用小麥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7707.0千克/公頃,較對照冀資黑小麥1號增產3.7%。其中,2015~2016試驗年度,三餐黑麥一號在6個試點中增產點次率為83.33%;平均產量為7387.5千克/公頃,較冀資黑小麥1號增產3.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2016~2017試驗年度,三餐黑麥一號6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為8025.0千克/公頃,較冀資黑小麥1號增產3.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居3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種區域
三餐黑麥一號適宜在中國河北省中南部冬麥區中高水肥地塊種植。
栽培技術
三餐黑麥一號在河北省中南部種植,適宜播種期為10月5~12日,高水肥地畝基本苗18~20萬,中等水肥地畝基本苗20~22萬,晚播適當增加播種量。畝底施純氮7~8千克,純磷8~10千克,起身拔節期畝追施純氮6~7千克。根據苗情、墒情和降水情況確定灌溉時間和次數。播前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抽穗後及時防治蚜蟲。
意義價值
品質育種是改良小麥品質最經濟有效的途徑。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農學育種工作者從單純追求高產小麥品種,轉向注重開發既高產又優質的小麥品種。雖然中國截止2019年已經擁有一些製作麵包的優良小麥品種,但是加工品質優良的黑小麥品種十分匱乏。三餐黑麥一號的品質達到了國家強筋麥標準,其成功培育可促進特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