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橋文化,因河南省三門峽市三里橋遺址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里橋文化
- 類別: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三里橋文化,因河南省三門峽市三里橋遺址而得名。
三里橋文化,因河南省三門峽市三里橋遺址而得名。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晉南及關中交界地區。陶器以灰陶為主,兼有陝西龍山文化及河南龍山文化王灣類型的器物及特點。主要種植粟類作物,建築有房址、陶窯等,葬式為仰身...
根據出土遺物推斷,該溝狀堆積為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存,其用途及性質尚需進一步研究。遺址簡介 三里橋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三里橋村東南部。北臨崤山路,東南為南家莊,南部青龍澗河自東南向西北流過,在遺址西約數千米處注入黃河。遺址位於青龍澗河北岸東西狹長的二級台地上,由於河水常年的沖刷,原台地南部形成較高...
橋南北兩邊的東西兩側刻有橋聯“光緒十有一年二月江蘇省水利總局督同吳江震澤兩縣官民重建”等字。東西兩側對稱有四十五級台階,橋旁原有纖道等水利設施。現作為“大運河”附屬文物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橋簡介 三里橋位於蘇州吳江區松陵鎮北門外,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建,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年...
第三節 龍山時代早期諸文化 一、廟底溝二期文化 二、大河村五期文化 三、孟莊龍山早期文化 第四節 龍山時代晚期諸文化 一、王灣三期文化 二、後崗二期文化 三、造律台文化 四、三里橋文化 第三章 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分期和類型 第一節 後李文化 一、分期與年代 二、分布 第二節 北辛文化 一、分期與年代 ...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
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網際網路用戶700戶。給排水 2011年,三里橋街道主幹道兩側鋪設排水管道2200米。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三里橋街道綠化面積達2800平方米。交通運輸 2011年,三里橋街道2路公車過境,日發30班次。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三里橋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地每相隔三里就有一座橋樑而得名。
圖一三 孟津小潘溝遺址出土陶器/097 圖一四 洛陽西呂廟遺址出土部分陶器/099 圖一五 西乾溝、東乾溝遺址出土的部分陶器/101 圖一六 洛陽矬李遺址M3、H16、H13、H23出土陶器/103 圖一七 芮城南禮教遺址出土陶器/104 圖一八 三里橋遺址出土的部分陶器/105 圖一九 王灣遺址第三期類遺存與三里橋文化陶器...
學術界多主張將陶寺文化分為三期。其從晉南廟底溝二期文化發展而來,年代上先後相承,文化面貌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晉南地區陶寺文化之後是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此外在陶寺文化周邊分布著許多史前文化遺存,有東面的後岡二期文化,南面的三里橋類型和王灣三期文化;西面的客省莊文化,以及北面的龍山文化白燕三期等。
建起了村文化活動中心,村標準的村衛生服務站,使村民文化活動有去處,小毛小病有醫處。2008年該村被鎮列入第一批村整治全覆蓋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充足的信心把村莊整治工作做實、做好,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淨化、環境美化的建設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三里橋村要繼續堅持“三個代表”...
截至2011年末,三里橋街道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100人;國小1所,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8000人,專任教師30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000人,專任教師326人。文化事業 截至2011...
又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各種陶器組合。遺址有房基、窯穴、灰坑、墓葬等。區域內地質斷代明確,地層清晰,剖面完整。從1000多萬年前的早更新世至現代地層劃分十分清楚。文化內涵包括從 180萬年前的燒骨灰層與藍田猿人時代同期的遺址,到仰韶時期廟底溝一、二期文化類型、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等各個時代,極為豐富。
東下馮文化是在繼承三里橋類型文化的基礎上與東方二里頭文化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支新的文化類型。東下馮文化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以豫西為中心分布區域的二里頭類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向晉南地區傳播並和當地文化逐漸融合的結果。東下馮文化的主要文化因素來源於二里頭類型,它同時吸收了光社文化的一定影響。價值意義 東下...
1926年由李濟先生髮現並主持第一次發掘,這是中國人首次獨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劃時代意義。1994年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為新石器時代仰韶廟底溝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三里橋類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岡文化,廟底溝類型文化和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2023年2月28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
西陰村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廟底溝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三里橋類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岡文化;仰韶廟底溝類型文化遺蹟有半地穴式圓形或長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狀的灰坑,廟底溝二期文化遺蹟主要是圓形半地穴式房址及不同形狀的灰坑。文物遺存 西陰村遺址出土有石錘、石斧、石刀、石箭頭、石杵、石臼、石球;骨...
南禮教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約17.5千米的南禮教村西。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55年發現。1958年進行發掘,揭露面積300平方米,以龍山文化遺存為主。發現有房子、灰坑等遺蹟。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器形以鬲、罐居多。文化內涵整體屬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
在重新梳理了仰韶村、西陰村、廟底溝、半坡、三里橋等仰韶文化遺址的材料,以及對大量考古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嚴文明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展譜系歸納為早期、中期、晚期和“銅石並用時代”四個發展階段,上溯舊石器時代傳統、下承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格局相融,對奠定中國新石器時代的...
從整個器群來看,這期遺存有一些接近河南龍山文化的因素以及較多與河南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相近的因素。陶寺遺址的早晚兩期文化遺存,就文化面貌來看,兩者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並且已有跡象表明,陶寺文化早晚兩期遺存之間有承襲關係,從總的方面來看,仍屬龍山文化範疇,但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考古學界將陶寺遺址視...
、《中國通史‘遠古時代》(合著)和《華縣泉護村》(合著)等著作13種,《試論東莊村和西王村遺存的文化性質》、《史家村墓地的研究》、《齊家文化的研究》、《黃河流域空三足器的興起》、《客省莊與三里橋文化的單把鬲及其相關問題》、《杏花文化的側裝雙鋬手陶鬲》、《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生業、文化與環境...
應屬阿善文化鄭則峁類型;二期的文化面貌和特徵雖與相鄰的客省莊二期文化、龍山文化陶寺類型、河南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王油坊類型有某些相似,但其自身獨有的風格和特點是明顯和主要的。發掘者認為寨茆遺址代表的應是一個獨立的古文化,並提出了“寨峁文化”的命名。
此文化遺址內涵包括仰韶時期廟底溝類型、廟底溝二期文化類型,河南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等。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坡頭遺址因位於坡頭村附近而得名,又因墓地的位置距一座古寺一清涼寺不遠,所以人們也習慣上稱清涼寺墓地。文物價值 坡頭遺址所發掘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到龍山時期主要墓葬,其隨葬品和墓葬形制的變化,表現出社會生活...
1992年山西省省委工作隊(省文聯等單位)為弘揚五千年歷史文明及西陰文化又重塑嫘祖像一尊,敬放於村南古廟中,並在牆壁上繪了有關嫘祖的畫圖若干組,為後人瞻仰。文化內涵 西陰村遺址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西陰村遺址對於研究和認識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以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為主,另有龍山文化和少量商代晚期遺存。1995-199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黃河小浪底水庫工程建設中發掘485平方米。發現灰坑25個、房基和墓葬各1座、灰溝l條。其中,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與豫西地區的同類遺存基本相同,龍山文化與三里橋類型相似,兩者之間似有缺環。商代遺存為1座墓葬,內出銅...
闖關東影視城,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三里橋村,是以20世紀30-40年代舊關東民宅和山東膠東民居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主要景點有山東大院、王家大院、焦家大院、幸福大院、清風寨牌樓、棚戶區羅式圈子、警察署、憲兵隊、酒館、商鋪老街等建築群,以及朱家大院等相關聯動景點組成。主要景點 山東大院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