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5年,坡頭遺址被發現,當時認定其為仰韶文化遺址,賈蘭坡先生曾到此考察過。
20世紀70年代末,芮城縣博物館徵集了清涼寺附近(寺里村)出土的一批玉器。
1992年,運城市鹽湖區(原運城市)博物館又人藏了一批當地派出所繳獲的清涼寺出土的玉器。
1992年以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市、縣兩級文物部門均對遺址進行了調查,採集了一些陶器、卜骨及石器等標本。
1997年,館藏的部分玉器在陝、晉、豫三省古代玉器精華展中展出。
2000年春天,運城市公安局破獲一起文物盜竊案,收繳回來一大批從芮城縣嶺底鄉收購的玉璧,很快移交給運城市鹽湖區博物館(原運城市博物館),於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又對坡頭(清涼寺)古文化遺址進行了調查。
2002年秋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部分科研人員再次對該遺址進行了實地調查,除勘察了斷崖上露出的遺蹟、採集到一些陶器外,在一個龍山時代的灰坑中還發現一片被灼過的卜骨。本次調查中發現的三座規模較大的墓葬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的一座墓葬中還出土有形體較大的三孔石刀。
2003年深秋~2005年初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與市、縣文物部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遺址西側的清涼寺墓地進行了三次科學發掘,累計清理不同階段的史前墓葬355座。
遺址特點
坡頭遺址南北長約2500米,東西寬約900米,堆積有6、7米之厚,分布面積22萬多平米。整個七十餘戶人家的坡頭村坐落其上,延至恭水與清涼寺遺址相接,文化層常常深1.5至6.5米不等。遺址有房基、窖穴、灰坑、墓葬等幾十處。有些袋狀窖穴或房基底徑達5米左右,殘高3.2米,內填淺灰、深灰及灰黃色土。
文物遺存
坡頭遺址出土遺物分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兩類。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與少量陶器,計有石斧、石鑿、石刀、陶刀等。生活用具全為陶器,主要有尖底瓶、彩陶缽、夾砂罐、泥質籃紋罐、釜灶、豆、甑、鬲、鼎等,紋飾除彩陶外有線紋、籃紋和楔形點紋,並有少數磨光陶。製法分手制、模製和口部輪修等幾種。另外出土有骨錐、玉壁及白灰地面等。此文化遺址內涵包括仰韶時期廟底溝類型、廟底溝二期文化類型,河南龍山文化三里橋類型等。
歷史文化
坡頭遺址因位於坡頭村附近而得名,又因墓地的位置距一座古寺一清涼寺不遠,所以人們也習慣上稱清涼寺墓地。
文物價值
坡頭遺址所發掘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到龍山時期主要墓葬,其隨葬品和墓葬形制的變化,表現出社會生活中貧富分化、階層出現和禮制形成,反映了中原地區史前階段最重要的社會變革歷程,而這一時期正是故事傳說中堯舜禹時代。它對於詮釋中原地區史前時期最重要的文化復興歷程具有重要作用,為中華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典型標本。
遺址保護
1965年,坡頭遺址被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東至坡頭東淺溝,西至清涼寺(元代建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150米,南至韓家村,北至坡頭村北端。該遺址南北長約2400、東西寬約870米,總面積約209萬平方米。
所獲榮譽
坡頭遺址被評為“二00四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坡頭遺址並獲得2003~2004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獎。
旅遊信息
坡頭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陌南鎮寺里村和坡頭村南半部。
自駕:從芮城縣出發,經平風線—運寶高速芮城連線線—G522—臨陌線—坡頭遺址,全程大約2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