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概念於20世紀50年代初最先出現於生物學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螺旋理論
  • 出現時間:20世紀50年代
  • 領域:生物學領域
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概念於20世紀50年代初最先出現於生物學領域。90年代中期,紐約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亨利·埃茨科威茲和阿姆斯特丹科技學院的羅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教授在三螺旋概念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官、產、學三螺旋理論,來分析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產業和大學之間的新型互動關係。即政府、企業與大學是知識經濟社會內部創新制度環境的三大要素, 它們根據市場要求而聯結起來, 形成了三種力量交叉影響的三螺旋關係,這就是所謂三螺旋理論。被學界認為開創了一個創新研究的新領域、新範式。
該理論不刻意強調誰是主體,而是強調政府、產業和大學的合作關係,強調這些群體的共同利益是給他們所處在其中的社會創造價值,政府、產業和大學三方都可以成為動態體系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每個機構範圍在運行過程中除保持自身的特有作用外,可以部分起到其他機構範圍的作用,三者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彼此重疊。
三螺旋理論的核心在於, 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在區域內的科研院所與大學成為主要知識資產,具有了更高的價值。在成熟的創新區域內, 科研院所與大學通過其組織結構最下層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組以及個人等建立起與市場經濟活動良好的接口, 在區域內發揮了強大的技術創新輻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