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羽烏”是指日本少壯派“三羽烏”: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
日本少壯派“三羽烏”
原敬首相被刺前一周,德國萊茵河上游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三個軍銜皆為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聚集在一起,議論上司,議論國家,目的與7天后將行動的中岡艮一類似: 結束國內的腐敗。 這三人——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在東京陸軍國小彼此就是好朋友。該校許多學生來自名門望族或富裕家庭,他們自視政治經濟地位優越,時常結夥欺負別人。為不受欺侮,永田鐵山、岡村寧次和小畑敏四郎也結成了自己的團伙。
一次岡村寧次在做木馬練習時,與一個來自長州高級武士家庭叫做龜田的打起架來,龜田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平時在學校就是呼風喚雨的一霸,身邊總有一幫人跟隨;岡村寧次眼看就要吃虧,幸而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得訊飛奔而來拳腳齊上,才把岡村寧次救了下來。三人中永田鐵山與岡村寧次關係最好,彼此相互親暱稱呼“鐵”和“寧”;小畑敏四郎則與岡村寧次在同一個學員區隊。三人從那時起就玩鬧在一起、打架在一起,是性格、脾氣都合得來的摯友。後來這三人又一起考進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
在以訓練嚴酷著稱的日本軍校中,永田鐵山的畢業成績是士官學校第四名、陸軍大學第二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績為士官學校第五名,陸軍大學第一名;岡村寧次則為士官學校第六名,在陸軍大學則因成績優異接受過大正天皇頒獎。 這三人皆是陸軍中的驕子——後來被稱為“三羽烏”——日語“三傑”之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何一本研究日本軍事史的著作,都要提到這三個人的名字。 這三個人成為了日本昭和軍閥集團的象徵。 但在萊茵河上游巴登巴登礦泉療養地聚會時,這三個同在歐洲當武官又是陸軍國小、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同學的人,還沒有後來那么大的胃口。當時他們緊緊盯住的,是日本國內的腐敗。 國內腐敗在他們眼中首先是政治腐敗。政治腐敗又首先表現在陸軍的人事腐敗。日本歷來藩閥門第氣息極重。明治維新後海軍由薩摩藩把持,陸軍則由長州藩把持;山縣有朋、桂太郎、田中義一等陸軍中堅人物,無一不是出自長州;非長州籍人士休想晉升到陸軍高位。
三個泡在蒸氣浴室里的武官,談起這些事情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在陸軍國小與長州藩後代龜田打架之事,不知是否也在三人議論範圍以內?巴登巴登正值旅遊淡季,這個清靜的地方正好進行他們規劃未來的秘謀。 三人的核心是留著普魯士式短髮、嘴唇上鬍子修剪得像一隻海鷗、具有學者風度的永田鐵山。他以優異的服務,1920年6月起就被授予在歐洲巡迴的全權;但即使是他,也不是一個能系統提出自己思想的人。貴族出身的小畑敏四郎人最瘦最精明又最易激動,駐俄國期間正值俄國革命,拚命看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書,但除了想通過所謂“部落共產主義”實現與天皇感情溝通這種模糊混亂的概念外,提不出什麼像樣的政治見解;不修邊幅的岡村寧次摘了眼鏡就成可憐的半盲人,戴上眼鏡又似兇猛的貓頭鷹,最崇尚像前線指揮官那樣直接行動,也不是思想者。
三人在熱騰騰的蒸氣中悶了半天,僅想出兩條:第一,從陸軍——長州藩的棲身之處打開一個缺口。 第二,走法國的路線以恢復國力。 別的就記不起來還有些什麼了。作為行動綱領來說,這兩條確實有點不倫不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羽烏”中的倖存者岡村寧次有過這樣的回憶:“有一本《昭和軍閥興亡史》的書,提到了大正10年(1921年)我和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在德國南部城市巴登巴登點燃了革命烽火。其實,這么說太誇張了。當時我們根本沒有考慮到滿洲等其他國家的事,只是討論了日本陸軍的革新問題。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很認真的。所說的革新,其包括的內容是:第一,當時陸軍人事有派系,長州派壟斷軍隊人事安排的做法必須打破;第二,因為日本陸軍獨立實施統帥權,而使軍政、軍民關係疏遠,這一定要扭轉。當時,我們3個人下定決心要改變日本軍隊這些不正常的東西。因為我們到歐洲後,看到了這些國家的軍事狀況,認為不這樣乾不行。那時我們3人都是少佐,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三個發誓拿長州藩開刀,以開始他們革命的青年軍官,照樣秉承了日本軍隊極強的輩份意識。
其實巴登巴登聚會有四個人,第四人是東條英機。儘管他後來出任日本戰時首相,只因為在士官學校中比“三羽烏”低了一年級,他在巴登巴登除了替永田鐵山點菸和站在蒸氣浴室門口放哨,便無別的事可做。既不能列入“三羽烏”之內,更不能參加他們的討論。 這兩條不倫不類的綱領由誰來實施呢? 除了在巴登巴登這四人之外,“三羽烏”從不屬於長州藩且才華出眾的同事中又選出7人。11人的“巴登巴登集團”形成了: 巡迴武官永田鐵山;駐莫斯科武官小畑敏四郎;巡迴武官岡村寧次;駐瑞士武官東條英機;駐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駐伯爾尼武官山下奉文;駐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小太郎;駐巴黎武官中島今朝吾;駐科隆武官下村定;駐北京武官松井石根及磯谷廉介;雖然 巴登巴登聚會內容淺薄,但被日本近代史所視甚高。
全在會議的三個參加者和他們擬就的11人名單。11人都成為後來日本軍界的重要人物。 永田鐵山被刺前是日本陸軍軍務局長,裕仁天皇直到最後決定無條件投降的時刻,還在地下室里掛著他的遺像;小畑敏四郎為陸軍大學校長;岡村寧次為侵華日軍總司令;東條英機為日本頭號戰犯,戰時內閣首相; 梅津美治郎後來成為日軍參謀總長; 山下奉文任駐菲律賓日軍司令,率軍橫掃東南亞,被稱為“馬來之虎”; 中村小太郎任過陸相; 松井石根為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南京大屠殺要犯; 中島今朝吾任第十六師團長,南京大屠殺中最慘無人道的劊子手; 下村定為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接任陸相; 磯谷廉介是後來與中國軍隊在台兒莊血戰的日軍第十師團師團長。 這11人是日本賴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昭和軍閥集團核心骨幹。
巴登巴登聚會之1921年10月27日這天,被視為昭和軍閥誕生的第一天。 三個未入日本陸軍主流的青年軍官為何能量如此巨大?一夥駐外武官如何能夠組成一個龐大的令全世界毛骨悚然的軍閥集團?因為他們背後陰影里是那個在日本神一樣存在的昭和天皇。這就不難解釋日本一系列所謂的下克上事件為什麼沒有受到懲罰的原因所在。當被稱為“三羽烏”的三隻烏鴉從巴登巴登騰空離去之時,他們那張開的黑色翅膀,將給東方帶去巨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