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亞鐵咀嚼片

三維亞鐵咀嚼片,適應症為適用於各種缺鐵性貧血。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三維亞鐵咀嚼片
  • 藥品類型:處方藥
成份,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包裝,有效期,執行標準,

成份

本品為複方製劑,其組份為每片含:富馬酸亞鐵15mg、維生素C 11.25mg、維生素B123.75mg、葉酸0.075mg。

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灰色,味甜、微酸。

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缺鐵性貧血。

規格

每片含富馬酸亞鐵15mg、維生素C11.25mg、維生素B12 3.75μg、葉酸0.075mg。

用法用量

口服。小兒:2歲以下一次1片;2歲以上一次2~4片,一日2~3次。嚼服或含服,也可研細後加入食品(除牛乳外)中服用。成人遵醫囑。通常宜餐後服用。

不良反應

輕度噁心,胃或腹部不適,多與劑量有關。有時出現輕度腹瀉或便秘。

禁忌

1.血色病或含鐵血黃素沉著症患者禁用。2.地中海性貧血患者禁用。3.對鐵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注射鐵製劑期間,不宜同時口服鐵,以免發生毒性反應。
2、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腸道炎症、胰腺炎、消化性潰瘍患者慎用。
3、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請立即就醫。
4、當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5、請將本品與其他藥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尚不明確。

兒童用藥

尚不明確。

老年用藥

尚不明確。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制酸藥如碳酸氫鈉、磷酸鹽類及含鞣酸的藥物或飲料同用,易產生沉澱而影響吸收。
2.本品與西咪替丁、去鐵胺、二巰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響鐵的吸收;與鐵合用,可影響四環素類藥物、氟喹諾酮類、青黴胺及鋅製劑的吸收。
3.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過量

尚不明確。

藥理毒理

鐵為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的主要組成成份。血紅蛋白為紅細胞中主要攜帶氧者。肌紅蛋白系肌肉細胞貯存氧的部位,以助肌肉運動時供氧需要。與三羧酸循環有關的大多數酶和因子均含鐵,或僅在鐵存在時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對缺鐵患者積極補充鐵劑後,除血紅蛋白合成加速外,與組織缺鐵和含鐵酶活性降低的有關症狀如生長遲緩、行為異常、體力不足、黏膜組織變化以及皮膚、指甲病變也均能逐漸得以糾正。富馬酸亞鐵含鐵量較高(33%),較難被氧化,奏效較快,副作用較少。
葉酸系由蝶啶、對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的殘基組成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為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必須物質。存在於肝、腎、酵母及綠葉菜蔬如豆類、菠菜、番茄、胡蘿蔔等類,現已能人工合成。葉酸經二氫葉酸還原酶及維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THFA),後者與多種一碳單位(包括CH3、CH2、CHO等)結合成四氫葉酸類輔酶,傳遞一碳單位,參與體內很多重要反應及核酸和胺基酸的合成。THFA在絲氨酸轉羥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四氫葉酸,能促使尿嘧啶核苷酸(dUMP)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後者可參與細胞的DNA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成熟。在DNA合成過程中,脫氧尿苷酸轉變為脫氧胸苷酸,其間所需的甲基由亞甲基四氫葉酸提供。
維生素B12參與體內甲基轉換及葉酸代謝,促進5-甲基四氫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缺乏時,導致DNA合成障礙,影響紅細胞的成熟。本品還促使甲基丙二酸轉變為琥珀酸,參與三羧酸循環。此作用關係到神經髓鞘脂類的合成及維持有髓神經纖維功能完整,維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經損害可能與此有關。
維生素C為抗體及膠原形成,組織修補(包括某些氧化還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葉酸的代謝,鐵、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維持免疫功能,羥化5-羥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等所必需。

藥代動力學

鐵劑以亞鐵離子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隨著體內鐵貯存的缺乏,鐵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所以對一般缺鐵患者,20%~30%攝入鐵可被吸收。進入血循環後,立即被氧化成高鐵,並與血漿中轉鐵蛋白的β球蛋白結合成為鐵蛋白,再進入骨髓的幼紅細胞內,在血紅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和原卟啉螯合生成血紅素,作為輔基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口服後主要以還原型式在空腸近端吸收,5~20分鐘即出現於血中,一小時後達高峰,其半衰期(t1/2)約為0.7小時。貧血患者吸收速度較正常人快。
葉酸由門靜脈進入肝臟,以N5-甲基四氫葉酸的形式儲存於肝臟中和分布到其他組織器官,在肝臟中儲存量約為全身總量的1/3~1/2。治療量的葉酸約90%自尿中排泄,大劑量注射後2小時,即有20%~30%出現於尿中。
口服維生素B12,在胃中與胃黏膜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形成維生素B12。-內因子複合物。當該複合物進入至迴腸末端時與迴腸黏膜細胞的微絨毛上的受體相結合,通過胞飲作用進入腸黏膜細胞,再吸收入血液。口服後8~12小時血藥濃度達到高峰;肌注40分鐘時,約50%吸收入血液。維生素B12,吸收入血液後即與轉鈷胺相結合,轉入組織中。轉鈷胺有三種,其中轉鈷胺Ⅱ是維生素B12轉運的主要形式,占血漿中維生素B12總量的2/3。肝臟是維生素B12的主要貯存部位。人體內維生素B12貯存總量為3~5mg,其中1~3mg貯於肝臟。口服維生素B12,24小時後肝中維生素B12的濃度達到高峰。5~6日後,約60%~70%仍集中在肝臟。主要經腎排出,除機體需求量外,幾乎皆以原形隨尿液排出。
維生素C胃腸道吸收,主要在空腸。蛋白結合率低。以腺體組織、白細胞、肝、眼球晶體中含量較高。人體攝入維生素C每日推薦需要量時,體內約貯存1500mg,如每日攝入200mg維生素C時,體內貯量約2500mg。肝內代謝,極少量以原形或代謝產物經腎排泄。當血漿濃度]14μg/ml時,尿內排出量增多。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貯藏

遮光,密閉,在陰涼處(不超過20℃)保存。

包裝

鋁塑包裝;24片/盒。

有效期

24個月

執行標準

WS-10001-(HD-1120)-20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