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法門,教義名數,用以解說和悟解佛法的三種門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種法門
- 分類:教義名數,用以解說和悟解佛法的三種門徑
三種法門,教義名數,用以解說和悟解佛法的三種門徑。
三種法門,教義名數,用以解說和悟解佛法的三種門徑。出《大智度論》卷八:“智者入三種法門,觀一切佛語皆是實法,不相違背。何等是三門?一者蜫勒門,二者阿毗曇門,三者空門。”此中“蜫勒門”,指以分類法揭示佛理的方法,“有三百二...
而是針對一切眾生所造的業。我們每個人用真誠心去懺悔任何罪惡都能消除。這是非常重要的承諾,使眾生知道:雖然身處輪迴之中必定積累惡因惡緣,但這說明我們無可救藥嗎?不是!佛對我們的保障一直鼓舞著我們。消除業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殊勝的法門有三種:懺悔、空性、百字真言。
佛學法門,是指學佛成佛的方法和途徑,本法門由佛學大居士徐墨齋親自編寫。佛陀有八萬四千般法門普渡眾生,針對不同根器的人提供不同的度化法門,度化他們脫離苦海到達般若的彼岸。然而眾生云云不知該修持哪種法門。因為很多法門不夠系統不夠完善,所以徐墨齋居士深入研究數年,翻經查典遍訪名師,總結出完整系統的八大...
心地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盧舍那佛在“摩醯首羅天王宮”所說的“四十心地成佛法門”,就是把住、行、向、地之法一起說出來。此處由釋慧明法師以自己修行心得闡釋、演繹佛學心地法門。法門內容 第一座 信願行 “心即是佛”一語,是禪宗的根本,無論講到什麼地方都離不開它,因為一切是唯心的。“信願行...
覺觀三種發相是出自《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的古文。【覺觀三種發相】 [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初心在緣曰覺。細心分別曰觀。一明利心中覺觀發相謂修禪之人。宿無善根。現修定時。善法不起。但覺觀攀緣。念念不住。三毒之中。或緣貪。或緣嗔。或緣痴。如是經年累月而不得定。此為明利心中覺觀發相。...
【嗔恚三種發相】 [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一非理嗔相謂行人修禪定時。嗔覺欻然而起。無問是理非理。他犯不犯。無故而發嗔恚。障諸禪定。是為非理嗔相。二順理嗔相謂行人修禪定時。外人實來惱我。以此為緣。生於嗔覺。相續不息。亦如持戒之人。見非法者而生嗔恚。嗔雖順理。亦障禪定。是為順理...
佛教所說的“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一)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種教法。1、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諦為乘。2、緣覺乘,又作辟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
略稱三脫門或三門。謂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此三者又稱為三三昧。茲分釋如下︰(1)空門(s/u^nyata^)︰謂觀我所見,我見皆空,一切諸行不真實、不常、恆空。(2)無相門(animitta)︰又作無想。謂觀因空故,不起著於相。(3)無願門(apran!ihita)︰又作無作或無欲。謂觀...
,巴tayo sama^dhi^,藏tin%-n%e-hdsin gsum),指三種三昧。為印度佛教的三種觀行法門。也可視為三種實踐原理。三昧,令心住一境不散亂之意。就能修之行而言,又稱三三摩地、三三等持、三三定等;就所觀之理,又稱三空;若就斷障之意,則稱三治。其中,三三昧與三三摩地乃新舊譯之不同;舊譯將三昧翻...
(三解脫門:略稱三門。謂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又稱為三三昧。空:謂觀無我、我所,一切諸法虛幻不實。無相:又作離相、無想,謂觀因空故,不著於相。無願:又作無作、無緣、無欲、無住。謂觀無相故,於三界死生相續,無所愛染願求。)法藏菩薩既然透過三解脫門而到了涅槃...
應當說,布施是學佛中簡單、易行、契理、契機的修學法門之一。所以菩薩六度法門的第一門就是布施門。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等三種,能治慳貪吝嗇,除滅貧窮。就三種布施而言,所謂財施,即是以財物施予他人;所謂法施,即是以佛法施予他人;所謂無畏施,即是以不畏懼施予他人。二 布施的方法 布施雖有三種...
三觀是台宗之重要法門,為教理實踐修行之骨架系對一切存在之三種觀法,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空假中三觀”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從假入空二諦觀、從空入假平等觀、中道第一義諦觀”而立為旨趣。是真空絕相觀,二是事理無礙觀,三是周遍含融觀。六相、十玄、三觀的建立闡發了《華嚴經...
今將以上所列三種法門作一個總結:蘇東坡是先數息,後不數;他所謂“隨息出入”,就是隨其自然,不要再去數它。朱晦庵是先觀息,後不觀;他所謂“不宰之功”,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再去觀它。莊子是先聽息,後不聽;他所謂“聽止於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聽它。三人下手的工夫雖然不同,後來都歸...
本經的法門(楞嚴法門)之精髓,即在首楞嚴神咒,因為如來救度阿難免於墮落,乃至十方一切如來破魔、證三藐三菩提、於十方世界度脫無量有情,都是依楞嚴咒威神之力,這是佛在經中所開示的。關於楞嚴咒其它種種功德之力,請詳見本經經文。此外佛說:末法時期,眾生修行,若不持楞嚴咒,能遠離魔事者,無有是處,...
可作為佛教特徵之三種法門。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等三項根本佛法。此三項義理可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是否正確,故稱三法印。小乘經典若有此“無常、無我、涅盤”三法印印定其說,即是佛說,否則即是魔說。此語未見於巴利語系經典。漢譯雜阿含經卷十則有類似之說法。(一)諸行無常(梵anitya^h!
般舟三昧,又稱“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般舟三昧是以一日一夜或更長時間經行不斷,不坐不臥,不停念阿彌陀佛的修行法門。能快速破除睡蓋。連續行走九十天能快速證得般舟三昧,十方諸佛皆在前立。基本信息 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指相彈頃三月。二者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
不淨觀,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之一;不淨觀與數息觀,合稱二甘露門;此外,觀身不淨,也是四念處之一。不淨觀通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淨現象,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是對治貪慾的關鍵方法,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法門。修持原因 佛教認為,修持...
南傳茅山仙法源於道教符籙派茅山法門,在民間稱之為茅山仙法大教、茅山仙法、仙法、茅山法、仙教等稱謂。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的江蘇茅山,為西漢時茅盈、茅固、茅忠所創,茅氏三兄弟被道教尊為“三茅真君”,是茅山教的開山鼻祖。後繼者魏華存為茅山法第一代傳人,楊羲為第二代傳人,許謐為第三代傳人……隨著時間的...
毘缽舍那(Vipassana),簡稱內觀,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下,在阿育王時期,由須那迦(Sona)及郁多羅(Uttara)二位尊者傳至緬甸。二十世紀初期緬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將此法門依次傳承。(1)鐵吉老師 (Saya Thetgyi,烏鐵 U Thet)(2)烏巴慶老師 (Sayagyi U Ba Khin)(3)S.N.葛印卡 (S.N...
所謂三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此三種殊勝要道不僅是佛學之根本,亦可包含佛陀教法中全部的精華教義,本論即是宣說此三種要道的一部殊勝論典。本論不僅是“菩提道次第論”的精華攝要,也是九乘法門的基礎,可以說是每一位修行人學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殊勝法門。道論原文 宗喀巴大師造。---索達吉...
14、彼佛又言。若有書寫此大集會正法者。所獲福聚亦復如是。復多於彼。算數譬喻所不能知。但能於此正法書寫一字。是人所獲福聚已勝於彼。況復有人。於此正法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功德不可稱計。一切寶藏常所出現。一切煩惱皆得銷滅。一切法炬光明普照。一切天魔無能勝者。一切菩薩盡所觀察。一切法門皆悉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