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秦公學
- 創辦時間:1912年4月28日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西安
- 學校類型:理工
緣起背景,校政與師資,
緣起背景
1911年10月22日,陝西與湖南作為首先回響武昌起義的兩個省份,爆發了辛亥革命。陝西辛亥革命中投筆從戎的留日返陝學生、陝西各學堂師生和進步的政界、文化界人士,痛切地感觸到:“百廢待舉,教育特一端耳 夫國力視物質為強弱,物質隨人智為為發達,人智以教育為先導。”戰事歷經5月有餘,稍事安定不過月余,即開始籌建陝西近代兩所最為著名的學校:一為西北大學;二即為三秦公學。
三秦公學體制仿日本公學體制而成。學校為公立民助性質,開辦費除“由發起人籌備外,更承當道諸公熱心贊成,分任巨款。”陝西地方政府亦有一定補助,之後又多次添撥銀兩。從其之後的支出和收入來看,三秦公學的經費運轉是相當成功的。
校政與師資
學校的行政體制為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會長為吳希真(一度任庶務長兼柔術教員)、張聚庭;幹事為于海滄;評議委員有薛卜五、常明卿、楊松軒、王岐山、鄭雲章、王友卿、李約之、王偉齊等。
其董事長吳希真(1886~1924)曾留學日本,為陝西辛亥革命中的著名將領,曾任秦復漢軍西路司令,1915年任討袁西路司令,1917年又任西北靖國軍左路第一支隊司令等。張聚庭為督府東路籌餉大使。
董事會“以維持三秦公學永遠公立為宗旨”,職責主要有:“決議公學章程、檢查公學之預算決算、關於公學經費之籌助、協同公學職員議決一切擴充改良事件、公學職員之進退、辦理公學發生之特別事項”等等。凡熱心學務、品學兼優,並贊助百金以上者均可加入董事會。會長總理本會一切事務。董事會會議分為例會(每學期一次)、職員會(無定期)、臨時會三種。其中臨時會議是遇特別重大事件時,由會長提議,或由會員5人、公學職員3人以上提議即可舉行。學校具體校務由職員會議議決,“凡一切事件,除各部分應得專行者外,若關校內興革事概由各職員會議共同決定”。諸如學生班次、學校章程、校服、南北設校等問題,均曾在職員會議議決。
在校政設定方面,公學設有校長、教務長、庶務長、學監、舍監、書記、會計、桑園經理等。田種玉任校長,張允耀任教務長,湖北方言學校肄業的湖南永順人董明銘任庶務長、陝西高等學校肄業的澄城人韓聲平和北京實業學校肄業的富平人周元璐共任學監,中國公學肄業的商縣人張緒籍任舍監,陝西高等學校預科畢業的商縣人於炳瀛任書記,日本經緯學校畢業的蒲城人李鼎馨任會計,浙江蠶桑學校畢業的藍田人趙丕翊任桑園經理兼蠶桑科教員。著名水利工程專家、蒲城人李儀祉曾任該校教務長兼德文、物理教員,因留學德國而離校;渭南人嚴敬齋曾任教務長兼英文教員,因留學英國而離校;蒲城人、日文教員李子逸因升任本省教育司長而離校。
在公學教職員中,懂英、德、日文者達20位,這占常年在校的30餘位教職員的60%以上,如與先後在職的教師總數56人計,也占36%左右。數學、物理學、化學、博物學、地學、蠶桑等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職員先後達19位,占前後在職教職員總數的40%左右。這從一個角度,表明了三秦公學以傳授西學為主,以留學預備教育為主和以傳授科學技術知識為主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