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院

三盛院

三盛院座落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上庸鎮(竹山堵河與竹谿縣泗河交匯處),該建築群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正面為四扇大門,每門進去有六個天井式的四合院,俗稱“二十四天井”,總面積近120畝,是鄂西北最大的莊園式古建築群,對研究古建築極有價值,1983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盛大院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上庸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至18:00
  • 景點級別:縣級
  • 門票價格:60
  • 著名景點:三盛大院,黃州會館
景觀結構,三盛院由來,三盛院年代,

景觀結構

三盛院為鄂西北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莊園,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原有48個天井。院內木雕石刻中的人物、花鳥蟲草、飛禽走獸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現在的三盛院東西各歸竹山、竹溪兩縣管轄。中間僅一牆即為縣界。由於在竹溪、竹山均無三盛院建造歷史的記載,因而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清初,有人還說是明代,並編造出了許多故事,以訛傳訛。其實,三盛院其準確建造年代應在清末同治年間。
三盛院

三盛院由來

關於“三盛院”一名的來源,有人說莊園的主人叫王三盛,有人說王三盛是對王氏兄弟三人的尊稱。其實,王三盛只是莊園主人的尊號而已。據三盛院一老人講:王三盛本名王英奎(或為魁),此人原為四川的一個富商,很可能官位也比較顯赫。在從馬家河爛泥灣路過時,認為現三盛院所在地風水不錯,便買下了那塊地,用來修建莊園。莊園竣工後,按照古時的風俗,應該給莊園起個名號。有人提議叫“王百萬”。王英奎覺得叫“百萬”有些不妥。有人建議叫“三盛院”,取意為人盛、財盛、糧盛,王英奎覺得不錯,就定名為“三盛院”。後來人們也將王英奎尊稱為“王三盛”。

三盛院年代

三盛院院子的房檐下壁畫發現一個壁畫畫的象一本書,上面有“憲(或為古體運字)邑通書”四字,旁邊有一行較小的文字:“同治已巳年春報”。從這幅圖畫看來,莊園竣工年份應為“同治已巳年”,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距今僅137年。如果說,莊園建築年代早於同治年代,這在邏輯上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另據三盛院一老人介紹,原來在三盛院正廳里還有一塊木扁,木扁上署名為:張子洞書。張子洞在同治年間為湖廣總督,這與壁畫上所書“同治已巳年春報”正好相吻合。另據調查,王英奎自莊園建成後便將其祖父、父母都搬遷到三盛院定居,從其父至今約10代人。目前三盛院已無王英奎直系後代,只有一名婦女自稱為王氏的第10代外孫的外孫女。假若如這名婦女所說,其年代也與上述的相符。由此看來,三盛院建築年代既不是清朝初期,更非明代末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