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海上龍舟賽

三灶海上龍舟賽

三灶海上龍舟賽,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民俗,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灶人平常就喜愛扒艇棹船比賽,一年一度的海上龍舟賽,更是全島民眾的體育盛事,因此,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就開始籌備工作。龍舟賽能使人見識大海風浪、錘鍊意志、增強健康。三灶人崇尚團隊精神精神,能成為扒龍舟的一分子就感到無比榮光。

2018年7月13日,三灶海上龍舟賽被珠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珠海市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灶海上龍舟賽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13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珠海市金灣區
  • 申報單位:珠海市金灣區文化體育旅遊局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劉安淮南子》寫下“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可見廣東沿海民眾自古就有划船比賽和龍舟競渡的習俗。南朝梁代(502-557年)吳均的《續齊諧記》寫道:“楚大夫屈原遭饞不用,是日(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舊俗也。”
三灶海上龍舟賽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三灶地處珠江口第一大海島,曾是廣東的一大鹽場,漁農業和鹽業相當發達,商貿繁榮,人口近萬。當地人靠海愛海,崇拜古代先賢,崇拜屈原,每逢端午節總愛裹粽祭神和舉辦龍舟賽。
據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香山縣誌》“風俗”條目中記載:“端午為粽祀神,或龍舟競渡,名曰奪標。”在道光版和同治版的《香山縣誌》“風俗”條目中同樣記載:“五月端陽以粽祀神,龍舟競渡,畫船采色,邑城或數年一舉。”據調查,傳統的三灶龍舟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舉辦龍舟賽的。他們以漁船“索罟”船為龍舟,用紅綢在船頭紮上橘葉橘枝表示大吉大利,23人同在一舟,在海上與兄弟船隊比速度、比技巧、比意志和耐力,以一輪賽的方式,往返競逐6大圈約12千米來決定輸贏。有時還邀請小林、南水等地民眾來參加“扒龍舟”比賽。

民俗內容

三灶海上龍舟賽在1973年以前多數在欖坑村外的海面舉行,此後則在上表村蓮塘灣海面舉行2002年和2015年曾安排在草堂灣舉行。其主要內容有4項:
一、要提前做好龍舟賽的籌備工作
  1. 聯絡各方面的人力財力要素,成立龍舟賽籌辦委員會,修訂賽程規則,確定開賽地點,確定獎品獎項。
  2. 組建龍舟賽臨時指揮部,確定第一人選,落實責任制,包括下設宣傳、裁判、檢驗、安全、財務、醫務、場地保障等工作小組。
  3. 選定能避風浪、海流平緩、視野寬闊的海灣(蓮塘灣或草堂灣)作龍舟賽的比賽場地,樹立賽程標青,做好參賽龍舟隊的抽籤泊位,並預計開賽時間(一般在選在漲潮高峰平流的時間裡,鳴槍開賽)。
二、要切實做好參賽準備
  1. 提前將“索罟”龍舟的補灰、上油,配好座位,加固龍筋。
  2. 挑選出一隊有雄心、有志氣、有體力、腦筋靈活但不宜肥胖的隊員,共23人參賽,其中舵手1人、劃手20人、羅手1人、庫水吹哨1人;另外增挑3至5個機動隊員,如遇特殊情況,隨時可作人員替換。
  3. 好木10對(即20把其中頭橈和尾橈略長中相對略短),船舵1件,銅鑼、鑼槌和鑼架1套哨子和水殼各1件。參賽隊員到海上操練7至10天。
  4. 準備每個隊員的身份材料,接受主辦方的資格查驗。
三、要奮力投入比賽奪標的全過程
  1. 蔡船:參賽當天,全體隊員到場,先要取令旗和船號,為龍舟塗上一層豬油(有離水的效能)、用禾草點起兩把火從頭至尾順著爆船一趟(有粘合的效能)檢查船頭至船屋的龍筋和座位座墊是否穩當,及時為補救,然後把木橈、船舵、銅鑼、哨子、水殼等工具一起都放在船上,眾人抬著龍舟到比賽現場試水,準備出賽。
  2. 登船:隊員從頭橈到尾舵依次序上船,高、矮、輕、重搭配要均勻,鑼手和吹哨戽水隊員在船中間,各就各位,然後將龍舟劃到抽籤排號泊位上,等候開賽。
  3. 開賽:20位劃手一聽見開賽槍即發力劃向前沖。橈葉插水要齊,拉格要勁,回橈要快而不帶水,使用腰背部大肌肉群發力。鑼手是劃手動力的指揮者鑼聲要響亮,節奏要分明。“嘭!嘭嘭!”第一節奏“嘭”為橈葉插水拉橈:第二節奏“嘭嘭”為橈葉瀉水及回橈。吹哨隊員立於龍舟中間,哨聲要與鑼聲一致,尤其處在兩船並行競爭之時,一定要讓眾劃手聽見本船的哨聲和鑼聲,否則,就會亂橈。吹哨隊員不時要用水殼向劃手們頭上戽水,要為他們降溫、解渴。舵手是全隊的核心,眼要靈,心要定,身體重心要調控龍舟平衡。掌舵暨看航向和風浪,又要操控船速快慢與轉彎,當航向穩當的時候,要迅速將尾舵提離水面,降低阻力;當航船要拐彎的時候,要把穩航,並與頭橈劃手配合控船,使龍舟轉身快而穩。
  4. 衝刺:傳統的海上龍舟賽以一輪賽的方式(它區別於淘汰賽)中。往返競渡6圈約12千米:在競渡前4圈時,一定要按照規定的航標航駛,在競渡後2圈時,可以自由選擇航標航駛,直至奪衝刺。
四、要要養保管好賽後的龍舟
龍舟賽結束後,要將船身洗淨、晾乾,選個好日子將龍舟抬入庫房存放。庫房環境要通風透氣,儘可能做到恆溫恆濕,防止龍舟爆裂。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三灶海上龍舟賽給人直觀的激烈競爭場面和恢宏的競渡畫面,有較強的播古代先賢屈原的愛國思想,崇尚團隊精神精神,仍有著醒世育三灶海上龍舟賽是當地人因地制宜所傳承的一種體育文化,三灶海上龍舟賽的吸引力能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感召力量。三灶海上龍舟賽所在的比賽場地能引發集市商貿、旅遊交通、輿論宣傳的效應,使之成為社會關注的地方。

傳承人物

梁容興,1943年8月出生於定家灣村,原魚月村委會龍舟隊隊長,鑼手。他國小畢業後就愛上了扒龍舟,積累了一整套龍舟賽的經驗,是歷次三灶海上龍舟賽的參與者和組織者“索罟”是當地的漁船(據傳,是古代的一種海盜船),長身、尖頭,頭尾翹,三灶歷來賽龍舟都用這種船。1981年,梁容興請南水船廠仿造這種船,就是將防大浪的頭尾翹的船板降低,做到劃手座位能適合扒橈。這仿造的“索罟”參加龍舟賽,1982年和1983年連續兩年都得到第一名。之後,這艘仿造的“索罟”船推廣成為三灶規範的龍舟船。
鄭權,1951年10月出生,春花園村龍舟隊長、舵手。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4年退伍回鄉。1977年與龍舟隊員們一起參加端午節公社舉辦的龍舟賽,他擔任舵手,榮獲集體第一名。同年,他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之後,他兼任春花園村龍舟隊隊長,帶領龍舟隊嚴格訓練,每次出賽均獲佳績。

保護措施

2018年7月13日,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文化服務中心獲得三灶海上龍舟賽的保護資格。

社會影響

1963年和1964年,珠海縣第一二屆龍舟賽在香洲港舉行,參考了三灶海上龍舟賽模式加以改進而舉辦的。
2002年和2015年,由金灣區主導的三灶鎮“海上民俗龍舟賽”舉行。
2024年6月10日,2024年珠海·金灣“聯港杯”三灶海上龍舟賽在珠海白龍河對開海域上演,來自珠海金灣區的8支本土龍舟隊伍劈波斬浪展開海上競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