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田村

三洲田村

三洲田村,位於鹽田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地處深圳梧桐山脈鹽田坳至梅沙尖中段山間盆地,四周層巒疊嶂,山勢險峻,山多林密。相鄰自然村有黃必圍。始建於明隆慶年間。1958年因建水庫需要,該村搬遷至山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洲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
建制沿革,民系方言,人口民族,歷史文化,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地方特產,地方事件,著名人物,地方規劃,

建制沿革

明清時期,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東和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鹽田大隊;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鹽田公社;1983年,屬沙頭角管理區鹽田街道;1990年,屬羅湖區鹽田街道;1998年,屬鹽田區鹽田街道沿港社區。

民系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人口民族

村民主要為廖姓,另有賴、林、鐘、阮、陳等姓。據《廖氏族譜》記載,三洲田廖姓開基祖廖信,是廖花傳下的十七代後裔,原籍福建汀州上杭,明隆慶年間徙居惠州府歸善縣三洲田,至今繁衍了十五代。
2015年末,戶籍人口7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300人;80歲以上15人,最年長者9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3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6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4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5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

歷史文化

三洲田舊村因修建水庫,原建於清末民初的客家風格的老屋被淹沒,現無存。
2005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在的三洲田發現22座清朝古墓、11座窯址和2處東周遺址。
村內現存《廖氏族譜》,1934年由宋世平纂修,記載廖姓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
村中有傳統的舞龍、舞獅、祭祖等民俗活動。
村中流傳“青花瓷”的傳說。過去有位燒窯師傅在村里經營兩座瓦窯。由於瓦窯燒製品質量過硬,品質很好,生意紅火。一天,燒窯師傅把瓷胚放進瓦窯燒制,無意中卻燒出了青花瓷。他感到疑惑,又進行第二次燒制,卻沒有再燒出青花瓷來。然而,燒窯師傅的瓦窯燒出青花瓷的訊息不脛而走,很快乾隆皇帝獲知,便頒下聖旨,要一驗究竟。燒窯師傅犯難了,青花瓷到底還能不能再燒制出來?若不成,皇上怪罪下來,是要砍頭的!燒窯師傅權衡利弊,感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便連夜把做好的毛胚全部廢掉,埋於地下,自己也逃跑了。

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等,養殖淡水魚。改革開放後,村集體開始發展工業,且與農業並存,種植茶樹、柑桔,燒制木炭。三洲田茶園坐落在茶溪谷景區。景區內竹林茂密,溪水潺潺,清新的空氣中蘊含著大量負離子,茶園所產綠茶為深圳名產,遠銷海內外。1992年,村里成立深圳市三洲田股份公司,2015年物業出租收入3467萬元,村民人均分紅5.28萬元。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金融投資、集體經濟分紅等。

交通運輸

惠深沿海高速S30線、北山道經過該村。陸海兩路經坪山和沙頭角可通香港、深圳、廣州、汕頭、廈門。

社會事業

1968年通電、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199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網際網路。
該村有1所國小和1所幼稚園。2015年,鹽港國小在校學生1353人,教職工53人;華大基因幼稚園,在園幼兒91人,教職工20人。沿港公園、社區圖書室、健身路徑為村民提供健身、娛樂和學習場所。

地方特產

傳統節慶食品有茶果、年糕、粽子、油餅等。

地方事件

三洲田是“庚子首義”發生地。庚子首義發生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0月6日一11月7日,歷時32天。農曆八月十三(10月6日),孫中山派鄭士良、黃福等在三洲田集合三合會黨80餘人起義,猛襲新安沙灣,擊潰清軍,乘勝向惠州方向推進,劍指福建廈門,隊伍發展到2萬餘人。後在外無援軍、內乏彈藥的情況下,被迫解散起義隊伍。鄭士良等退往香港。此次起義雖然失敗,但史無前例地打響了20世紀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的第一槍,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經驗。這一年是庚子年,因此被稱為“庚子起義”“庚子首義”。
三洲田村落遺址,也稱庚子首義舊址,1958年因水庫建設而被淹沒於水下。1999年春天水庫乾涸,三洲田村落遺址露出水面。經文物工作者初步勘測,露出水面的部分遺址面積約1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遺蹟有民宅(牆體為三合土夯築)、禾坪、道路和學校,散落於遺址中的石制建築構件有門框、門楣、門墩、石柱、柱礎等,發現的加工工具有石白、石磨盤等,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庚子首義的舊址現有兩處,另一處位於龍崗區坪山鎮馬巒村的羅氏大屋,是後期司令部所在地和東路起義軍出發地。庚子首義舊址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8月10日,三洲田村落遺址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洲田村
三洲田村遺址
打鼓嶺石牆位於三洲田村打鼓嶺東半坡,周圍環境以森林為主,居住人員稀少。打鼓嶺石牆北面約600米處為橫坪公路,東北面550米處為大水坑路。石牆建於清朝,石砌結構,長200餘米,高1米。庚子首義時,留守在三洲田的左路起義軍,由於受到駐紮在新安縣的水師提督何長清重兵夾擊,退守打鼓嶺,經過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被擊敗。現存的打鼓嶺石牆曾為留守起義軍所用。整體形制和建築規模保存情況一般,石牆蜿蜒200餘米,未經人為破壞,主要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如天旱、颱風、暴雨和寒潮等,年久失修而有所毀損。2005年8月10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始建於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派副官到三洲田撫恤犧牲的義軍家屬。重建三洲田村時,另撥款給三洲田興建校舍,以作紀念。1925年孫中山之子孫科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1958年,因三洲田水庫的修建,該校遷至三洲田舊村後面,改名為三洲田國小。198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三洲田村後面重建了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
三洲田村
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
2003年,三洲田片區被規劃為東部華僑城大型綜合旅遊項目用地,鹽田區委、區政府把三洲田山腳下原東港國小改建並更名為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校內設有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校史陳列館。2005年是孫中山逝世80周年,為紀念這位世紀偉人和他領導的三洲田起義,於當年5月25日舉行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掛牌儀式。
孫中山庚子首義雕塑園由鹽田區政府投資,在2001年奠基,2002年開始籌建,2010年竣工。園內共有18件雕塑作品,較全面地再現了庚子首義歷史事件的主要過程,現已成為憑弔先烈之所。
三洲田村
孫中山庚子首義塑像
三洲田伏擊戰。1943年9月,國民黨獨九旅的一個加強營和號稱東江馬的王竹青部隊,向駐紮在鹽田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發動進攻,一路由龍崗、橫崗向大小坳進攻,直撲鹽田;另一路由坪山向北嶺村、三洲田、小三洲方向遷回進攻,形成鉗形攻勢,企圖包圍、消滅東縱司令部和惠陽大隊部。戰鬥持續了四個小時,東江縱隊斃傷敵人78人,俘虜幾十人,繳獲法式、粵式機槍各一挺,步槍幾十支,子彈、手榴彈數箱。
三洲田村
三洲田庚子首義模擬
1959年,三洲田水庫開始建設,水庫設計總庫容量808萬立方米。
數百年來,該村歷經幾次大規模遷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又經歷了三次舉村搬遷。1958年修建三洲田水庫,三洲田村搬到打鼓嶺山腳下北邊臨時搭建的木屋,後又遷至南邊修好的房子。第三次搬遷是在2004年,深圳華僑城集團建設東部華僑城旅遊區,村落搬遷至鹽田北山道,村民住進統建樓。
1960年5月,正在建設中的三洲田水庫遭受特大暴雨、山洪侵襲,堤壩被衝垮,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災害發生後,各級領導採取措施,組織廣大幹部民眾投入抗洪救災工作。

著名人物

廖毓坤,在孫中山確認三洲田是聯絡和發動起義的理想之地後,廖毓坤聯合義士骨幹,集結“三合會”“綠林會”為中堅力量,招募兵員,籌集槍枝,投身三洲田庚子起義。
廖慶發,清光緒二十六年,孫中山在香港與廖毓坤、廖慶發、鄭士良一起共議三洲田起義大事。

地方規劃

2014年,該村在鹽田北山興建三洲田畔山庭苑,村民搬進新建小區,舊村改造正在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