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羽扇製作技藝,流行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的傳統技藝,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河羽扇製作技藝自春秋時就初步形成,製作是以禽鳥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紋特徵,經過分檢、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包角、繪畫、裝璜等工序形成成品,羽扇製品毛片平薄,質軟風柔,制工精緻,式樣較為美觀。
2014年5月4日,三河羽扇製作技藝入選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5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河羽扇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4年5月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編號:Ⅷ—57
- 申報地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
歷史淵源
工藝特徵
- 材料特點
- 式樣分類
工藝流程
- 分檢:市場上收購回來的羽毛第一步要進行挑選分檢,第二步將花色相同的羽毛歸納並除去上面的雜質和灰塵。
- 配料:在配料前要將分檢好的羽毛進行熨燙,讓羽毛更加平整,再對羽毛進行分配,分配時按照左右、大小分配,左右分配是將羽毛的朝向進行分配,左邊翅膀的羽毛歸左邊,右邊翅膀的羽毛歸右邊。然後按照扇子的形狀進行配毛,配毛要按照中間長、兩邊短的特點進行配置,讓左右兩邊形成大小對稱,使整個扇子看起來完整。
- 沖洗:收購回來的羽毛大多數是動物園的動物自然凋零的羽毛或者是飼養場兌換的羽毛,上面都會有黃斑、血漬和異味,為了更加健康和安全,收購的羽毛需要用專用的清洗液進行浸泡,再用清水沖洗,沖洗的時候一定要對水的衝力進行控制,以防將羽毛管子折斷,洗乾淨的羽毛要鋪在太陽底下曬乾,才能成為成品的羽毛扇材料。
- 染色:收購的羽毛分為自然紋理羽毛和純白色羽毛,若是自然紋理羽毛,這一步就可以省去,如果是純白色羽毛,則可以選擇性地將白色羽毛染成其它色彩,從而表現出極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 刷整:用刷子將羽毛刷整,目的是將羽毛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先用硬毛刷,後用軟毛刷,刷好的羽毛光澤度很好,再用手指不停地梳理羽毛,每根羽毛最少要梳理數十遍及以上,當羽毛被梳理好之後,不僅看起來更加整潔,而且光澤度也比較高。
- 剪修:用加長的龍花剪刀對單根羽毛進行修剪,通過剪掉一些細小的絨毛,能夠使一根羽毛的造型更具特色,使羽毛看起來整潔。如果是花色羽毛,則需要更加小心地修剪,讓它的花色看起來銜接更加自然。
- 扎把:用錐刀將一根根羽毛管子依次鑿孔(當地人稱為“打眼”),鑿完孔後用竹籤將所有的羽毛串在一起。
- 串絲:將清洗、梳洗後的羽毛按形狀毛色用鐵絲或銅絲進行捆綁。
- 包角:其實是對扇柄和毛管接頭處進行包裹,包裹的材料一般是無用的羽毛管,用剪刀將其剪開,再用開水煮軟,用軟管對接頭處進行包裹,使其看起來更加牢固和美觀。之後用棉線將毛頭連線在一起,使其固定住,增強整體感。
- 相絨:用絨毛對其進行裝飾,方法是將羽毛管割開小口子,再用鉗子將絨毛塞進去,從而固定住,這樣做好的羽扇既可遮擋羽毛管嫁接部位的痕跡,又起到美觀和環保的作用。
- 裝飾:可用繪畫、上綴、裝潢進行修飾。繪畫有自然繪畫和顏料繪畫,前者是將零碎羽毛拼接成一些吉祥圖案,後者是使用繪畫顏料繪製,因羽毛上有羽脂很難附上,所以在繪畫的時候需藉助酒精混入顏料中,這樣顏料就會長期附在羽毛上。上綴是將木柄的底端打個孔,用一根絲線結墜作裝飾,讓整個扇子看起來更加靈秀,賦予扇子更多的魅力。裝潢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做好的羽毛扇添加扇座,一般用於展示和收納。扇柄和扇座一般使用相同的材質,這樣看起來更加統一,更好地展示羽毛扇的古樸之美。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傳承狀況
- 原料難得,產品價格高
- 利潤薄,缺乏年輕傳承人
- 運營方式老套,局限於線下市場
- 羽扇產品發展單一,缺乏創新
傳承人物
保護措施
- 拓寬原料供給渠道,建立合作機制:原料是三河羽扇工藝傳承的生命之源,沒有原料的供給,傳承則無從談起,若要改變原料難得的困境,必須建立合作機制,比如跟動物園或者飼養場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這樣動物脫落的羽毛就可以直接供給合作單位,也可以進行合作行銷機制,將製作好的羽扇返回合作原料單位進行售賣,從而得到最大化利用。
- 與高校合作加快產學研商一體化發展:高校是人才匯聚的地方,肩負著傳播文化的責任和傳播知識的義務,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主體,擁有獨特的教育文化資源。把高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教育基地,對於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河羽扇作為傳統工藝可與當地高校藝術教育融合,這不僅關係到它是否能繼續傳承下去,還關係到我省高校藝術工作能否突出地方特色。三河羽扇與高校藝術專業合作是彼此互助,也是共同的需求。把羽扇技藝嵌入到課程體系中,融合專業課程,建立教室、實訓室、工作室為一體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探索一條適合合肥地區文化產業特徵和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比如《包裝設計》課程,採用小組式“堆疊式”學習法,課程一開始發布學期總任務,針對三河羽扇包裝問題,劃分成多個子任務,如市場調研、產品定位、材料篩選、字型設計、圖形設計、版式設計、色彩搭配等,將知識點嵌入到每個子任務中,之後在實訓室將草圖轉化為效果圖,最後工作室進行市場投放反饋和方案最佳化。這樣一門課結束時,學生既掌握了包裝設計的知識,又幫助羽扇包裝提升整體形象,可謂一舉兩得。另外,三河古鎮政府可組織傳承人成立技藝研究所,加快產品更新速度。技藝傳承人定期組織高校藝術學院開展非遺傳承講座,這樣既可以提升三河羽扇的知名度、品牌度,又可以培養高素質傳承人。
- 拓寬行銷渠道,推進品牌化媒體運營:充分挖掘三河羽扇文化內涵,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建立品牌視覺識別系統,形成地方標識和名牌效應,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三河羽扇品牌推廣主力軍還是靠線下銷售,這種行銷模式相對於當前社會發展速度來說是落後的,因此必須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將品牌進行推廣。三河羽扇可嘗試建立網上銷售點,在此基礎上聘請合肥具有影響力的名人加入媒體帶貨,定期舉行線上和線下直播展銷會,網路平台因傳播速度非常之快,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在宣傳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另外將羽扇品牌背後的故事,如傳承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轉化成影視、動畫、遊戲在網上進行公映和推廣,將羽扇文化潛入遊戲行業,既可以達到文化宣傳,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 創新非遺,融合當代生活:三河羽扇因位於旅遊風景區,基於實用和市場驅動創新,採用“三方開發”方式創新非遺,一方開發是保留工藝,改變新式材料與造型,如扇柄材料可以用柳編,扇面形狀可根據中國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設計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圖形;二方開發是挖掘羽扇文化元素和視覺元素進行文創開發,如羽毛扇可以開發成燈具,羽扇故事以插畫的形式表現並賦予學習用具上;三方開發是結合傳統文化十二生肖和二十四節氣,引導遊客手工體驗制扇過程,制定個性化專屬羽扇,或者配備好材料包和組裝視頻,遊客可帶回家進行組裝,享受手工的樂趣。
社會影響
- 衍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