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水族鄉

三江水族鄉位於貴州省榕江縣西部,面積201.3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4601人,其中水、苗、侗、瑤等少數民族占90.3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江水族鄉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6箇中心村,1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怎冷街 
  • 電話區號:0855 
  • 地理位置:貴州省榕江縣西部 
  • 面積:201.3平方公里 
  • 人口:14601(2014)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溪秀水 
地理位置,區劃人口,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動物資源,特產,歷史沿革,旅遊,

地理位置

三江水族鄉位於榕江縣城西38公里處,屬苗嶺山脈南麓部分,西北部屬雷公山延伸地帶,東北低,西南高,處於湘黔大向斜西部邊緣,江南古陸西之尾部。地理位置:東經108º12'—108º18',北緯25º54'—26º04'。東連平江鎮,南界定威水族鄉,西鄰三都水族自治縣,北靠塔石瑤族水族鄉,東北與平永鎮接壤,西南與興華水族鄉毗連,西北與雷山縣達地水族鄉為鄰,東西寬9公里,南北長23.25公里,總面積20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49畝。

區劃人口

境內居住著水、苗、侗、漢、瑤、畲等民族。水族聚居於故衣、冷衣、橋烏、分從、怎冷等村寨;苗族分布在有路、腳車、四格、冷衣、橋烏、橋來、斷頸龍、分從等村寨;侗族散居於橋來、長嶺、橋由、怎冷等村寨;漢族散居於怎冷、橋由、長嶺等村寨;瑤族分布斷頸龍、分從;畲族居住友埃里共。
2014年底人口統計,全鄉轄6箇中心村,13個行政村,73個村民組(78個自然寨)。總人口14601人,其中少數民族13199人,占總人口的90.39%。水族3675人,占總人口的25.16%;苗族7018人,占總人口的48.06%;侗族2106人,占總人口的14.42%。水族、苗族、侗族是繁衍於三江水族鄉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民族。
三江水族鄉政府駐怎冷街,轄:怎冷、怎冷新城區。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三江水族鄉境內,山巒重疊,溪谷交錯,河流縱橫,最高點小百藥山海拔1322米,最低點牛角灣河口海拔290多米。三江水族鄉河流密布,河流落差大。主要河流有8條,均屬於珠江水系。全鄉河流總長63公里,河流坡降大,急流灘瀑多,可修小型發電站。

氣候

屬溫濕多雨的中亞熱季風性氣候。鄉內多年平均溫度18℃,年極端最高溫度39.5℃,年極端最低溫度零下5℃,年均日照時數1312.6小時。年降雨量1211.1毫米,無霜期284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濕度大,日照少,四季分明。

資源

土地資源

主產水稻、玉米、黃豆、紅薯、木薯、油菜、馬鈴薯等。橋來、橋烏村河谷盆地,有千畝以上大壩,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水利條件好,適宜發展糧食、油料、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

據地質礦產資源調查,已初步探明的金屬礦有銻礦,非金屬礦有高嶺土(陶瓷土)等。尤其是高嶺土儲量大,據調查計算,四格礦點儲量1447.68噸。

林業資源

林業是三江水族鄉的支柱產業,森林植被完好,非常利於發展林業生產。
木材:有馬尾松、廣東松、紅豆杉、岩杉、鐵杉、禿杉、泡杉、杉木、翠柏、三尖杉、香樟、楠木、水青槓、絲栗、木荷、厚朴、含笑、櫸木、油茶、鹽膚木等150多種數種。
經濟林:有油桐、析栗、桃、李、梨、楊梅、枇杷、柿等。
藥材:有茯苓、鹽膚木、杜仲、紫桂、甜茶、三百棒等60多種。

動物資源

獸類:有虎、豹、野貓、野羊、穿山甲、猴、松鼠、竹鼠、野豬等。
鳥類:錦雞、鵪鶉、畫眉、雉雞、秧雞、喜鵲、烏鴉、鷹、貓頭鷹、鷂、夜鴉、斑鳩、啄木鳥、野鴨、杜鵑、山雀、蔦、翠鳥、點水雀等。
畜禽:有黃牛、水牛、馬、豬、羊、狗、雞、鴨、鵝等。
水產:有白甲、馬咀勾、沙勾、麻勾、草包鯉、鯉、田鯉、短頭、花青、鯰魚、土鯰魚、白袍、紅袍、銅魚、白鱖、黃鱔、泥鰍、黃尾角角魚、牛尾巴、蛇花魚、巴岩魚、鬍子鰱等60多種,還有螺絲、石蚌、蝦子等水產品。

特產

三江水族鄉物產豐富,市場繁榮。怎冷街集貿市場,上市有肉食、糧食、豬、牛、雞、鴨、百貨、成衣、鐵器、電器、木炭、辣椒、板栗及土特產品等。

歷史沿革

三江水族鄉所在地——怎冷,早在清朝時期,就住有苗族人民。此地也是苗族人發源地之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吸收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域的漢族商人和其他民族,相繼居於三江,與當地的土著民族和睦團結,共同開拓這片熱土。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三江人民也曾受到過封建王朝的腐敗,外來勢力的欺壓、深受剝削和壓迫。因而,曾掀起了像余正紀為苗族農民的起義,進行反侵略、反封建、反強暴的鬥爭。
1950年11月三江獲得解放,1953年1月,建立三江鄉、橋來鄉人民政府。接著,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封建地主土地,分給少地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相繼組織互助合作,對農業個體經濟的私有者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956年7月23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三江鄉和橋來成立水族鄉,屬平永區管轄。
建國以來,經歷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時期,三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農業實行了生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調動了廣大人民民眾生產積極性。1982年進行民族識別,落實民族政策,為正本清源,有很多民眾恢復了本民族成份。1984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1983)35號檔案精神,廢除“人民公社”體制,恢復鄉(鎮)、村建制。1992年10月撤區並鄉,三江成立了水族鄉(科級建制)。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三江水族鄉的各項經濟建設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8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進山區,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開工修建,途經三江鄉境,2011年6月廈蓉高速貴州段實現全線通車,2014年12月貴廣高鐵通車,路修通了,民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三江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為實現小康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旅遊

三江水族鄉山川秀麗,景色迷人。大百藥山海拔1299.6米,在鄉境四格村西南部。山體雄偉、高大,氣勢磅礴,溝谷深長,森林密布,闊味林木繁多,天然環境優美。
三溪秀水位於鄉政府駐地怎冷,有烏下溪,烏紅溪和里口溪三條溪水在怎冷匯合。溪旁兩岸闊葉林木、榕樹、竹子夾雜房屋,舉目四眺,綠樹成蔭,鳥語聲聲。還有橋來河,兩岸村寨栽植有榕樹、杉樹,鬱鬱蔥蔥,環境相當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