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型
故事講述了蘇北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講述的是流浪兒三毛,為求得營生,從蘇北農村來到了上海,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裡,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菸頭,幫別人推黃包車,總是受人欺侮,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但是他總是那么的負責,沒有生出怨恨之心。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作者簡介
漫畫家
張樂平,浙江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個春秋。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名播海外,為大眾所推崇,特別是兒童非常喜歡他的“三毛”系列作品,被譽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張樂平(作家三毛的乾爹),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

張樂平學習美術,完全靠自學。他的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他最早的美術啟蒙老師。1923年,他在國小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創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畫──《一豸負五千元》,諷刺軍閥曹錕賄選,在當時曾轟動一時。1935年,張樂平筆下的三毛的形象,開始在上海報刊上誕生,但當時沒有形成系列的“三毛形象”。抗日戰爭期間,他用手中的畫筆,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抗日戰爭勝利後,他來到上海,從此他開始創作系列的“三毛形象”。1946年底,上海《申報》連載了張樂平的漫畫《三毛從軍記》,在讀者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概況介紹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然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
不分青紅皂白打了他一頓,三毛真是有苦說不出。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勾當。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勾當。
劇照一個有錢的
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於他們的流浪生活。
現實生活照
“三毛”
孟智超25歲
小清新生活照曝光 網友感嘆男大18變。
“三毛”孟志超25歲小清新生活照曝光相關作品
1958年,由
章超群編劇,導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同名電影《三毛流浪記》;
1980年虞戡平執導的香港電影《三毛流浪記》;
1996年由
羅寧導演、
孟智超主演電視劇《三毛流浪記》,1999年出續集;
2006年央視動畫《三毛流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