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湖南省衡東縣三樟鎮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中國十大名椒之一。

三樟黃貢椒在該地區的種植已有400餘年歷史。三樟鎮緊鄰湘江,原是湘江邊的一處回水灣,長年江水的沖積,使岸邊的泥土鈣、鐵、鎂等微量元素富集,形成帶鹼性和沙性的土壤。在此土裡長出來的黃貢椒,皮薄肉厚,顏色鮮亮,兼具甜、辣、脆的特點。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三樟黃貢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樟黃貢椒
  • 產地名稱:湖南省衡東縣三樟鎮
  • 品質特點:色澤美觀、辣中帶甜、肉厚味脆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85號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4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地理土壤,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三樟黃貢椒果實呈細長指形,果表鼓節狀,頂端漸尖且稍彎,成熟鮮果呈橘黃色,萼片包被,辣味中等,辣中帶甜,皮薄肉厚,口感爽脆。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內在品質指標

三樟黃貢椒的維生素C≥120毫克/百克,還原糖≥3克/百克,β-胡蘿蔔素≥1100微克/百克,辣椒素類物質總量≥0.23克/千克。

產地環境

地理土壤

三樟黃貢椒種植區位於南嶽衡山東南部,與湘江毗鄰,同時洣水橫穿衡東縣境內,江水常年的沖刷與淤積,形成了富含鈣、鐵、鎂等人體所需元素的特殊沙性土壤,是黃貢椒生長的獨特土壤條件。

氣候情況

三樟黃貢椒種植區屬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年均日照1721.1小時,無霜期長,溫度適宜,有利於黃貢椒的生長;同時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均降水量1395.9毫米,充沛的雨量滿足黃貢椒生長發育期的水分需求。

歷史淵源

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衡東籍狀元彭浚回家省親,特地從家鄉帶來兩罐黃剁椒呈獻皇帝。嘉慶帝品嘗後,稱讚剁辣椒皮薄肉厚、甜辣爽脆,頓時胃口大開,龍顏大悅。當即頒旨把黃剁椒定為貢品,並欽賜名“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在衡東縣三樟鎮地區的種植已有400餘年歷史。
衡東縣三樟鎮被中國國家辣椒新品種推廣中心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蔬菜辦公室聯合授予“中國黃椒第一鄉”的美譽。

生產情況

2014年以前,三樟全鎮黃貢椒種植面積不足3000畝,價格偏低,每公斤黃貢椒價格不到4元。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2014年開始,三樟鎮會同衡東縣農業局多次赴省市農業科研院所邀請專家指導,並出台優惠政策,大力扶持貧困戶種植黃貢椒。該鎮打造一個擁有面積100多畝的大棚集中育苗中心,保障鎮裡1萬畝黃貢椒種苗的供應。
2017年,衡東縣黃貢椒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年產黃貢椒20000多噸,黃貢椒加工企業14家,其中省級重點企業1家,市級重點企業3家,年加工能力5萬餘噸,從業人員5000餘人,年產值4.02億元。
2018年,三樟縣的黃貢椒種植專業合作社達到33家,規模加工企業14家,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產量2.89萬噸,產值2.3億元。
2019年,三樟黃貢椒生產地區總面積3334公頃,總產量5萬噸。

產品榮譽

2016年,三樟黃貢椒獲中國第二屆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金獎。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三樟黃貢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0年8月,入選中國全國十大名椒。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三樟黃貢椒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衡陽市衡東縣所轄三樟鎮石灣鎮新塘鎮吳集鎮白蓮鎮榮桓鎮楊林鎮高湖鎮霞流鎮洣水鎮總計10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6'10"~113°14'44";北緯:26°52'28"~27°26'35"。

質量技術要求

三樟黃貢椒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9-02-2616。
1、品種選擇:選擇當地特有的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2、培育壯苗:
2.1播種時期:12月下旬到2月上旬。
2.2育苗方式:保護地育苗。
2.3種子處理:將種子在陽光下暴曬2天,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然後在常溫清水中將種子浸種時間8~12小時,洗淨種子後按常規方法催芽後播種,催芽適溫為25~30℃,種子露白70%即可播種。
3、苗床管理:
3.1苗床:應有充足的水分,但不能過濕。
3.2排苗:當2~3片真葉時即可排苗,排苗密度為6厘米×6厘米左右。
3.3煉苗:在辣椒高度到5厘米時,就要放風煉苗,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
4、椒苗定植: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4.1土地準備:選擇土壤耕層深厚,透氣性好,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作為黃貢椒種植基地,深耕耙碎後,分廂作畦,宜地膜覆蓋,廂寬100~120厘米,開好圍溝和排水溝,溝深30~40厘米,溝寬30~50厘米,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或菜枯100千克,優質硫酸鉀複合肥50~75千克。
4.2適時定植:春季地溫在15℃以上時適宜定植。
4.3合理密植:株距50~60厘米,每畝控制在1500株左右。
5、田間管理:
5.1及時補缺:栽後半月內注意查苗補苗保全苗。
5.2追施肥料:追肥應輕施蕾肥,穩施花蕾肥,重施花果肥,每採收1~2次,要施肥一次。具體施肥方法:活蔸後澆1~2次稀糞水,畝用量250千克,第一批果座穩後,可穩施一次追肥,畝用糞水500千克,或三元複合肥5~10千克/畝,沒有稀糞水可用發酵好的菜枯水替代;大量座果以後及每採摘一次重施三元複合肥10~15千克/畝。
5.3抗旱:夏秋乾旱季節應及時抗旱,採用機械抗旱的,應溝灌為主,急灌急排,水不漫畦,以夜間或清晨水涼、土涼、氣溫低時灌溉最好。
5.4留種:選取隔離條件較好的地塊作為留種田,與其它辣椒種植區空間距離在1000米以上或有網紗等措施隔離。留種田種植相對稀疏,每畝1200株左右,正常管理。在盛果期根據株型、果實性狀、抗病抗逆等性狀選擇單株,作好標記收種。種子要充分成熟後採收自然曬乾。
6、病蟲草害防治: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剁椒
6.1防治原則:黃貢椒病蟲害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採用農業措施,儘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時,合理使用低風險農藥。農藥使用必須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準則。
6.2農業防治:嚴格實施輪作制度,避免與茄科蔬菜連作,深翻炕土,生產過程中及時清除病株、及時摘除病葉、殘葉並集中處理,減少越冬蟲源;科學施肥和灌水,減少病蟲為害;及時清理田間廢棄地膜和投入品包裝袋,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6.3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推廣套用殺蟲燈和誘蟲板等技術。
6.4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對蟲害進行自然控制。
6.5化學防治:黃貢椒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根腐病等,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農藥安全使用準則選用生物製劑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與環境友好的農藥。藥劑防治如下:
a疫病防治:定植後、發病前可用70%代森錳鋅120~240克/畝配製成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
b炭疽病防治:可使用50%多菌靈75~100克/畝配製成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
c病毒病防治:關鍵措施是抓好蚜蟲的防治和種子消毒處理。
d蟲害防治:黃貢椒常見的蟲害有蚜蟲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可選用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0~24毫升/畝配製成2000倍液噴霧防治煙青蟲;5%氯蟲苯甲醯胺30~60毫升/畝配製成3000倍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選用10%吡蟲啉15~20毫升/畝配製成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7、採收黃貢椒:5月下旬開始採收,鮮椒採收前2~3天內不宜澆水,更不宜在下雨天或雨後立即採收,一般待果實表現出品種特性,並有一定的耐壓性和手感硬度後,才行採收。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
8、運輸管理:運輸工具清潔、乾燥、無毒、無污染、無異物,要求有通風、防曬和防雨滲入的設施。裝運及堆碼輕卸輕放,通風堆碼,不允許混裝。
9、生產檔案:生產者需建立田間生產檔案、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收以及田間操作管理措施等;所有記錄應真實、準確、規範,並具有可追溯性;生產檔案應有專人專櫃保管,至少保存2年。
三樟黃貢椒的生產參照中國國標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1-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規定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85號規定的“三樟黃貢椒”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區域的種植者應遵守: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三樟黃貢椒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衡東縣三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三樟黃貢椒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三樟黃貢椒
三樟黃貢椒商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